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DBACTEC9050全自动培养仪检测1928份需氧培养结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临床各科室送检的培养标本192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阳性、阴性、假阳性和假阴性检出情况和细菌种类。结果1928例培养标本共有216例阳性,阳性率为11.2%,其中革兰阴性菌143株占66.2%,革兰阳性菌69例占31.9%,真菌4株占1.85%;假阳性率为2.31%,假阴性率为2.22%。结论需养血培养结果显示BDBACTEC9050全自动培养仪阳性检出率高,细菌检出种类多,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血培养 血培养仪 细菌 假阴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培养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培养仪阳性报警后,立即采集培养阳性标本进行革兰染色,同时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挑取纯培养菌落进行菌种鉴定,使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32株细菌中,主要的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ECO);其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肺炎克雷伯菌(KPN)、肠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ABA)、铜绿假单胞菌(PAE);SAU和CNS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在71.4%~85.7%之间,CNS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ECO对哌拉西林、头孢噻亏、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为77.8%。结论细菌的耐药性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有密切关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病死率,采取一切措施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血培养 细菌分布1 耐药率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和病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检验科接受血压检查的82例细菌感染患者,采用BacT/Alert3D240全自动培养仪对患者血液进行培养,并通过BioMerieuxAPI系统对所培养的血液标本进行鉴定。结果82例患者在研究期间共培养了1160瓶,841个需氧瓶,319个厌氧瓶。82例患者在接受血液培养后,共分离出细菌28种,真菌4种。82例患者同时接受需氧和厌氧实验培养,其中69例患者表现为阳性,需氧阳性率84.1%,厌氧阳性55例,阳性率67.1%。82例患者中,呼吸科患者24例(29.3%),ICU患者10例(12.2%),血液科患者9例(11.0%),儿科患者7例(8.5%)。结论快速培养技术是血液感染病原学诊断必要手段。

  • 标签: 细菌感染 血液培养 细菌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耳他布鲁氏菌采用血培养的阳性结果及特征。方法本次共选择109例马耳他布鲁氏菌阳性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1月至2013年12月31日收治,采用血培养检测,分析临床特征。结果本组109例患者中,男82例,女27例,男性比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维吾尔族所占比较最高,为46.8%,汉族居其次,为24.8%,后依次为回族21.1%,蒙族7.3%,维吾尔族与其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职业性64例,占58.7%,居首位;其次为食源性33例,占30.3%;间接性12例,占11.0%,职业性与其它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马耳他布鲁氏菌临床诊断中,医生需对其临床特点有正确认识,采用血培养检查,依据需要行血清学抗体检测,以降低误诊、漏诊率,使患进得到早期有效诊治,避免传播,对保障公众健康意义重大。

  • 标签: 血培养 马耳他 布鲁氏菌 阳性 特征
  • 简介:摘要在医院实际工作中,培养的质量及其结果的准确度都会对血流感染及时诊断及治疗产生影响,其中培养的污染问题值得提高警惕。在培养中,一旦出现了污染问题,那么对诊断准确率以及治疗的效果将会产生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针对培养污染率的降低进行了研究,提倡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采血方法执行,以此实现培养的最优化。

  • 标签: 采血标准 血培养 污染率
  • 简介:目的:分析3年期间医院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分析医院2009—09—2012-08培养标本培养鉴定和药敏结果。结果:共分离培养病原菌5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38株(59.19%),革兰阴性菌232株(39.63%),真菌1株,前4位细菌分别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E.coli)、肺炎克雷伯菌(Kpn)、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Sau14.3%,E.coli和Kpn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s)为57.0%和24.0%,耐亚胺培南E.coli2株;碳青霉烯类抗菌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率达92.5%以上,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葡萄球菌对喹努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和替加环素高度敏感,血流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和四环素敏感率低,其他14种抗菌药物敏感率70%以上;肠球菌和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高。结论: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CNS占重要地位,出现耐亚胺培南大肠埃希菌。培养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及时监测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甩药.

  • 标签: 血培养 耐药性 病原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的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规程,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影响综合ICU患者培养标本送检环节质量的原因及存在问题,制定并实施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经过半年的实施后评价效果。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后培养标本不规范送检情况显著减少,与实施干预措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标本的病原菌检出率较前提高,污染菌检出率下降,结果更加准确。结论通过规范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的操作规程,增强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正确掌握采集技术和流程,能有效提高培养标本送检质量。

  • 标签: 血培养标本 质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提高住院病人培养送检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影响因素解析,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住院病人培养送检率,从而确认活动效果。结果实行QCC后,通过干预培养送检率由30.5%提高到72.73%。结论QCC不仅提升了住院病人培养送检率、质量改进,并且培养了科室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住院病人 血培养 送检率
  • 简介:红宝石一直被世人所喜爱,而最美的红宝石产于缅甸的莫谷和蒙苏地区,它的颜色像鸽子一样鲜艳,因此又被称为“鸽血红”。然面在这些美丽动人的宝石背后,却掩盖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 标签: 缅甸 红宝石 鸽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静脉与末梢血常规检验结果有无差异。方法选取120例健康成人,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同时采集静脉及末梢进行八项血常规检测,对比两种血液样本血常规结果差异。结果静脉血中RBC、WBC、Hb、Hct、PLT五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末梢(P<0.01)。静脉与末梢在MCV、MCH及MCHC三项指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需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化验时应尽可能采集静脉,以更好反应患者体内血液状态,排除环境干扰,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为指导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特对近期内采集的361份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在近期内收集的2754份培养标本进行培养分析,应用BioMerieuxAPI系统进行病原菌分布的研究,应用K-B法进行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的研究。结果本次送检的2754份培养标本中合计检出361份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13.11%。检出的361份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216株,占菌株总数的59.83%;革兰阳性球菌114株,占菌株总数的31.58%;真菌31株,占菌株总数的8.59%。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药敏性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于万古霉素的药敏性较高。结论根据血液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是可以显著的改善行感染患者的预后的。

  • 标签: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人物:孙伯龙——男,38岁,枣庄薛城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时任鲁南军区副司令、运河支队首任支队长、峄山支队支队长。

  • 标签: 黄埔军校 支队长 军区
  • 简介:夏日的晚上,燥热的空气好像一经摩擦就会冒出火苗。我推开西点店的玻璃门,顿时被里面强劲的冷气激起一身的鸡皮疙瘩。穿着红色马甲的店员笑容满溢地迎上来,接过我手中粉色的预订单,扫了一眼,转身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卡通冰激凌蛋糕。验货之后,她帮我把蛋糕放进红色的保温盒里。将切蛋糕的小刀和几套餐具装进另一个纸袋。

  • 标签: 月亮 天使 罪恶 玻璃门 蛋糕 冰激凌
  • 简介:“父亲还没有下来吗?”餐桌上,年轻的少女面露愠色。“我们还是再等等吧。”说话的是今晚的客人刘文彬。

  • 标签: 课外阅读 短篇小说 文学 故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静脉与末梢WBC、RBC、PLT三个项目在数值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检测时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体检的300名健康人的静脉和末梢进行分析,以及静脉和末梢在0min、10min、30min检测时的差异。结果静脉和末梢检测WBC、RBC、PLT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3个时间点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末梢30min时白细胞、血小板检测结果与10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0min时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测中选用静脉检测结果更为理想,能够更好保证血细胞检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末梢取与静脉取行血糖检测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糖尿病患者864例,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460例,采用末梢血液进行血糖的检测;乙组患者404例,采用静脉血液进行血糖的检测,在同一时间分别进行罗氏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的检测,对血糖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检测的情况。结果采用罗氏血糖仪进行检测血糖的结果乙组患者显著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糖监测获得数值乙组患者显著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对比甲组采用罗氏血糖仪检测血糖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取进行血糖检测适用于生化分析仪的方法,对于末梢取进行血糖检测更加适合应用快速血糖检测仪,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应视患者的情况而定。

  • 标签: 末梢取血 静脉取血 血糖检测 血糖仪 生化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