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6 个结果
  • 简介:血流导向装置(flowdiverter,FD)作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重大突破,体现出从动脉瘤囊内填塞到载瘤动脉重塑治疗理念的转变,为复杂性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方法.国际动脉瘤治疗研究(InternationalStudyofAneurysmTherapy,ISAT)和最近发表的Barrow破裂动脉瘤研究(TheBarrowRupturedAneurysmTrial)均已证实,在经过选择适应证的病例中,血管内治疗优于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血流导向装置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DSA血流定量分析软件评价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后的血流特性改变,以分析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大型动脉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4月采用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Microport,上海)治疗的颅内大型动脉瘤患者15例.以相同标准采集所纳入患者治疗前后常规造影图像,并通过DSA血流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通过生成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载瘤动脉远端显影延迟时间、动脉瘤瘤体内血流达峰时间、瘤体内血流曲线下面积以及瘤体内血流最大斜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的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通过DSA分析软件术后即刻分析发现,与术前相比,载瘤动脉远端延迟时间缩短中位数(M)1.031s(范围0.324~2.143s),动脉瘤瘤腔内血流曲线下面积(相对值)以及最大斜率(相对值)分别减少57±15和49±25.结论Tubridge支架置入前后载瘤动脉远端显影时间延迟、瘤腔内血流曲线下面积及瘤腔内血流最大斜率的下降,证实采用血流定量分析方法评估血流导向装置对于颅内大型动脉瘤的即刻治疗效果是有效的,但其对于远期疗效的评估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大型 血流导向装置 血流定量分析
  • 简介:目的评估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FD)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与分析2010年8月-2012年8月应用TubridgeFD治疗的28例(共28个)颈内动脉囊状宽颈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①28个动脉瘤大小为11.3~44.0mm,平均(21.6±7.1)mm.共置入Tubridge支架33枚,除1枚支架未能完全打开外,其余均成功置入目标位置.②28个动脉瘤中18个动脉瘤内填塞了弹簧圈,即刻栓塞结果按Raymond分级,瘤颈残留2例,大部栓塞16例;10个动脉瘤采取单纯FD治疗,置入FD后造影显示所有动脉瘤的对比剂充盈方式改变,瘤内对比剂滞留明显,其中7例术后瘤体充盈体积明显减少(5例充盈率减少为0~50%,2例充盈率减少≥50%).治疗过程中,无一例发生操作相关出血性或缺血性事件.③临床随访过程中(6~30个月,平均19个月),5例患者出现了短暂性的症状加重,13例患者症状缓解,6例改善,4例稳定.④术后25个动脉瘤获得DSA随访(5~24个月,平均9.9个月),其中18例动脉瘤影像学治愈(72%),6例改善(24%,仅为少量瘤颈残留),1例稳定(4%);支架覆盖的分支动脉均保持通畅,未发生支架内狭窄及载瘤动脉闭塞.结论TubridgeFD治疗颅内前循环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是安全和有效的.但本组资料仅为单中心随访结果,长期疗效仍有待于前瞻性多中心的对照研究证实.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操作 随访研究 血流导向装置 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
  • 简介:目的探讨Silk血流导向支架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0年4月1日-2011年10月30日应用Silk支架治疗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为29~71岁,平均(51.7±11.7)岁.30例动脉瘤患者有31个动脉瘤,30个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除1例患者床突上段有两个动脉瘤为小动脉瘤(分别为3mm×4mm和2mm×2mm)外,其余均为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最大径〉15mm),左椎动脉颅内段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结果①30例患者中3例置入2枚Silk,1例置入3枚Silk,其余患者置入1枚Silk.1例(3.3%)支架未能到位,治疗失败,1例(3.3%)第3天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停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3个月复查DSA,显示同侧颈内动脉闭塞,1例治疗后第19天消化道出血,停用抗凝药物后出现脑梗死.②17例(56.7%)患者获得了6个月的DSA随访,动脉瘤完全或几乎消失2例(11.8%),动脉瘤及颈内动脉同时闭塞的患者3例(17.6%),动脉瘤部分显影的患者12例(70.6%).结论对使用常规弹簧圈难以致密栓塞的大型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或不规则形状的动脉瘤,Silk支架提供了一种治疗方法,但短期内动脉瘤闭塞率较低,其远期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操作 Silk血流导向支架
  • 简介:血流导向支架已逐渐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方法。美国费城Jefferson医院的Chalouhi等对血流导向支架和单纯弹簧圈栓塞两种方法治疗颅内未破裂囊状动脉瘤(直径≥10mm)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预后进行了比较。研究共纳入40例采用PED(PipelineEmbolizationDevice)血流导向支架治疗者和120例单纯弹簧圈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PED组和栓塞组,剔除梭形和位于前交通动脉的动脉瘤。分析并比较操作并发症、介入治疗结果和临床预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囊状动脉瘤 弹簧圈栓塞 栓塞治疗 支架治疗 未破裂
  • 简介: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预防破裂出血。新一代血流导向支架Surpass可用于重塑载瘤动脉和闭塞动脉瘤。荷兰Radboud大学Nijmegen医学中心的DeVries等对这一新型血流导向支架的疗效进行了研究。共纳入37例患者,年龄为32—79岁,共有49个未破裂动脉瘤。术中Surpass血流导向支架均放置在载瘤动脉并跨越动脉瘤瘤颈。随访6个月。37例患者中仅对1例患者置人了单枚Surpass支架,操作成功率为100%。其中35个非分叶状动脉瘤的瘤颈被完全覆盖,14个分叶状动脉瘤的瘤颈仅部分覆盖。

  • 标签: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 单中心研究 支架 导向 血流 治疗
  • 简介: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美国匹兹堡市安迪·沃霍尔博物馆、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联合主办的“安迪·沃霍尔:十五分钟的永恒”回顾展于近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途经新加坡、香港、上海,现登陆北京,并计划于2014年到达东京,共历时27个月。展览以沃霍尔的生平纪年为线索,跨越其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的艺术生涯,按不同时期分为4个部分,共展出绘画、摄影、

  • 标签: 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 导向 沃霍尔 集团联合 艺术生涯
  • 简介:摘要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患者通过胎盘实质内血流树与脐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的比值(S/D)的改变测定胎盘功能。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胎盘实质内三处血流的S/D,RI指数取平均值与胎儿脐动脉S/D,RI值做比较,进行分析。结果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患者胎盘实质内血流S/D,RI值的改变较脐动脉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盘实质内血流血流S/D,RI值的改变早于脐动脉,可较早的预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经积极干预母婴预后均良好。

  • 标签: 胎盘实质 脐动脉血流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脐血流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检测2618例妊娠28~42周孕妇的脐血流S/D比值,追踪其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结果脐动脉血流异常组提示胎儿宫内缺氧,脐动脉血流异常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如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脐血流S/D比值测定具有操作方便、对胎儿无损害等特点,是估价胎儿情况的一种有效方法,易在产科高危妊娠的监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80例正常体检血流变检测结果的分析,观察血流变检测对正常人群健康状况的意义。方法采集5ml肝素抗凝空腹静脉血,2ml枸盐酸抗凝血,EDTA二钾抗凝血、采血后4小时内全自动血流变仪测定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自动血沉仪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结果男性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比女性高,正常30-50岁的男性的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比正常50-70岁的男性高,女性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定期检测30-50岁群人尤其是男性血液流变学对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血流变 全血高切 中切 低切粘度 血浆粘度 红细胞聚集性 红细胞变形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肝癌导向治疗及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准确记录,高热病人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指导病人多饮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 标签: 肝癌 导向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一种可均匀调节阻断压力,适用于开放和微创肝脏手术的新型肝门血流阻断器,完全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入肝血流,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方法:选取市售成年杂种猪8头,分为开放手术组、腹腔镜辅助手术组两组,每组各4头。采用Pringle法完全阻断猪肝蒂血流,观察肝断面的止血效果。结果:开放手术组和腹腔镜辅助手术组使用新型阻断器阻断肝蒂血流均获成功,止血效果确切,耗时少。结论:可调压肝门血流阻断器止血彻底、操作便捷、适用范围广,弥补了现有肝门血流阻断装置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肝切除术;肝蒂;肝门;解剖学;血流阻断

  • 标签: 肝门血流阻断器 研制 调压 腹腔镜辅助手术 PRINGLE法 止血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远程肢体缺血后适应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健康志愿者分成20~39岁组、40~59岁组、60—85岁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第一次、第五次远程肢体缺血5分钟后颈内动脉(ICA)和椎动脉(VA)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变化。结果第1次肢体缺血(LI)后,三组中VA的PSV、EDV和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升高;第5次LI后60~85岁组中VA的PSV、EDV增加。结论远程肢体缺血后适应能增加VA血流。该方法安全无创、简单易行。

  • 标签: 远程肢体缺血后适应 脑血流 影响
  • 简介:探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lowcoronaryflow,SCF)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特点,寻找SCF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TIMI血流帧计数法(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framecount,TFC)判断血流速度,人选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于我院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yangiography,CAG)的SCF患者376例,对照组为同期行CAG证实无冠脉显著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共300例。记录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流速度。结果:慢血流组年龄低于对照组[(57.9±10.1)岁比(61.0±9.4)岁,p=0.006],男性比例和吸烟史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9%比42.0%,p〈0.001和43.6%比24.0%,p〈0.001)。慢血流组患者尿酸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周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尿酸:(364±90)μmol/Lvs.(327±92)μmol/L,p〈0.001;甘油三酯:(1.86±1.14)mmol/LVS.(1.64±0.91)mmol/L,p=0.007;HDL—c:(1.10±0.25)mmol/l,VS.(1.22±0.36)mmol/L,p〈0.00);和Apo—A1:(1.12±0.21)g/LVS.(1.29±0.26)g/L,p〈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1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adi值依次为2.966(95%CI:1.891—4.654,p〈O.001),1.395(95%CI:1.139-1.707,p=0.001),11.178(95%CI:3.896—32.070,p〈0.001)和0.010(95%cI:0.003—0.037,p〈O.001)。结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l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血流缓慢 危险因素
  • 简介:脾功能亢进是晚期血吸虫病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以脾脏肿大,骨髓代偿性增生、一种或多种血液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较为常见,诊断也不困难。但一些脾肿大还不明显时伴有脾功能亢进,则不易被发现。及时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手段。本研究对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患者与脾肿大不伴有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脾动脉血流参数进行对比检测,观察脾功能亢进对脾动脉血流量参数的影响,为临床上对脾功能亢进患者提前干预提供依据。

  • 标签: 亢进脾 功能亢进 动脉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RBSI)的风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实ICU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803例,其中发生CRBSI46例,分析发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46例患者发生CRBSI的原因与操作不当、导管的类型和材料、置管部位、时间及患者因素等有关;其中4例患者更换导管,7例拔除了导管,其余35例感染得到控制。结论患者、导管及置管因素均影响CRBSI的发生,通过纠正诱发因素,降低CRBSI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 简介:摘要血培养是血流感染的诊断的金标准,随着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血流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分子诊断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它有着迅速性、特异性、敏感性等方面的优势,但是仍然存在某些不足。应用流式细胞术、时间飞行质谱研究血流感染的研究报道较少,今后应用前述两者研究血流感染可能会是一个崭新的领域。

  • 标签: 血流感染 早期诊断 快速检测 流式细胞术 时间飞行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