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许多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现象。正常血管富有弹性,使血流顺畅;硬化血管管壁增厚,内膜出现隆起的灰白色粥样斑块,表面粗糙、高低不平,这是胆固醇、血小板附着所造成的隆起。于是,血管管腔变窄,血液循环不畅,继续恶化下去就会完全堵塞血管。并且由于堵塞血管部位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如下肢血管堵塞,患者会有肢体发冷、发麻,严重者下肢组织发黑、坏死而需要截肢;如心脏血管堵塞,

  • 标签: 血管硬化 血液循环不畅 血管堵塞 正常血管 粥样斑块 表面粗糙
  • 简介:最近,赵女士去医院做CT检查时,有了一个让人担心的“新发现”。原来,放射科的医生在给赵女士看片的时候,发现她的“主动脉壁见斑点状钙化影,冠脉壁钙化”。经医生指点,赵女士自己也看见在血管的横截面上有几个发白的小点。赵女士一下子紧张起来,自己只听说过血管硬化,没听说过血管也会钙化啊!这硬化和钙化有什么不同?能治吗?

  • 标签: 血管硬化 钙化 CT检查 主动脉壁 放射科 斑点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今年70岁,患糖尿病9年,我长期熟读贵刊,坚持每天注射诺和灵30R,空腹血糖多控制在5.0mmol/L左右。按贵刊文章介绍服用“依苏”和“科素亚”,血压经常维持在120/70毫米汞柱,脉压差〉40,是否说明血管硬化程度很大?

  • 标签: 血管硬化程度 脉压差 诺和灵30R 空腹血糖 毫米汞柱 糖尿病
  • 简介:甘露醇注射液是降低颅内压、眼内压的高效脱水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虽然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眼内压效果显著,但是如果长期使用或操作不当时,均可对局部血管产生刺激,容易导致静脉炎、血管硬化,渗漏到血管外还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血管硬化不仅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更重要的是降低了静脉血管的使用率。因此,对通过静脉途径给药的病人,预防穿刺处血管硬化非常重要。2006年11月-2007年4月,笔者所在单位共收治129例使用甘露醇的病人,其中约1/4的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采取综合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甘露醇注射液 血管硬化 护理措施 预防 降低颅内压 局部组织坏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非炎症性病变,表现为受累动脉的管壁变性、增厚、失去弹性、管腔狭窄。病变可累及全身血管,并发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包括眼底病变、听力系统病变等,发生于口腔颌面部且造成功能损害的病例较为罕见。我科收治上唇及颊部瘤样血管硬化一例,其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及病理表现具有一些典型特征,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瘤样血管硬化 血管炎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急性左心衰竭伴心血管硬化患者的焦虑障碍的发病特点及对临床抗焦虑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2012年42例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伴有焦虑障碍的急性左心衰伴有心血管硬化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设21例为观察组,治疗采用小剂量多虑平和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进行评分情况分析,设21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冠心病及左心衰竭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观察组21例患者中焦虑障碍治疗好转率56.7%;治疗后观察组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对照组评分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性(P<0.01),洋地黄类药物应用量明显减少。结论急性左心衰伴心血管硬化患者的焦虑障碍其发病率高,临床应用抗焦虑治疗采用小剂量多虑平合并认知行为治疗效果较好,并能减少洋地黄类药物用量及使用次数,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1。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心血管硬化 焦虑障碍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硬化血管瘤(PSH)的X线、CT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升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血管瘤患者的X线、CT影像表现,观察病灶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强化效应。结果男性3例,女性8例,6例X线检查,均为孤立结节,边界清,5例边缘规整,1例边缘欠规整。11例均行CT检查,病灶为孤立单发结节或肿块,边界清晰9例,边界不清2例,病灶呈圆形、类圆形有9例,病灶边缘光滑锐利7例,边缘不光滑4例,有浅分叶4例,密度均匀8例,密度不均匀3例,内见囊性变2例,点状钙化1例,2例病灶边缘可见贴边血管影,1例瘤周磨玻璃影,1例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动脉期病灶内可见纤细血管影。CT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5例子,中度强化3例,3例轻度不均强化,静脉期9例渐进性强化,2例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肺硬化血管瘤边界清楚光滑,密度均匀,呈渐进性明显强化特点,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硬化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方法结合15例S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抗体的表达。结果该病的病因不清,一般无临床症状,影像学显示主要为外周孤立的、境界清楚的肿块常有钙化,病理表现主要有4种特征组织类型乳头型、血管瘤样型、实体型和硬化型。结论SHL临床少见,影像学可提供参考,确诊需靠病理组织学诊断。

  • 标签: 肺硬化性血管瘤 影像学检查 免疫组化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在肺硬化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血管瘤的CT表现。结果肿瘤发生于左肺9例,右肺11例。肿块均为单发,呈椭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楔形或空洞样病灶。肿瘤最大径线0.7~10cm,CT表现为肺内边界清楚的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增强呈中重度持续强化,强化均匀或不均匀,4例肿块内见斑点状钙化,7例伴邻近胸膜增厚,3例伴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空气新月征”5例,“贴边血管征”4例,“尾征”2例。结论肺硬化血管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掌握其典型CT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

  • 标签: 肺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硬化血管瘤(PSH)的CT特征,以便提高术前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过手术或病理证实的PSH,所有病例均具有完整的临床及和CT资料。结果11例PSH中,男性2例及女性9例,均为单发结节病灶,发生于右肺6例,左肺5例,大小6mm×8mm~33mm×47mm,CT平扫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卵圆形软组织密度影,3例见浅分叶征,2例可见胸膜凹陷征,2例病灶边缘部分见沙粒状钙化,均未见毛刺征,增强扫描呈持续性进行性显著强化,动脉期、实质期CT值比平扫平均增加31HU和62HU,4例PSH动脉期见贴边血管征。结论肺硬化血管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扫描特别是增强检查能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明确诊断需病理学检查。

  • 标签: 肺硬化性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