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紧张转换异常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血清血管紧张转换异常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处理,ACE测定方法为法。结果1053例血管紧张转换异常的患者,其中升高的1020例ACE为122.4±21.5U/L,血管紧张转换降低的33例ACE为2.3±1.1U/L。结论血清血管紧张转换异常,对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高血压 肾素 血管紧张素
  • 简介:摘要RAS在血压及心血管稳态调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过度激活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血管紧张转化(ACE)和血管紧张原(AGT)是其中的两个关键成分。其基因多态性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近年来研究较多。现将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原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 简介:目的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胃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设立对照组、ACEI组(又分为培哚普利组和卡托普利组)、ARB组(又分为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定期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并测量肿瘤体积,3周后取出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各组的基质金属蛋白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癌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ACEI组和ARB组移植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受到抑制(P〈0.011。ACEI组和ARB组肿瘤组织中的VEGF和MVD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和P〈0.01)。ACEI组对MMP-7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P〈0.05);而ARB对MMP-7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ACEI和ARB能明显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 标签: 胃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 体拮抗剂
  • 简介:目的:阐述了ACEI的作用机制、分类、药动学与临床应用,为合理选用ACEI提供参考.方法: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予以综合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ACEI是一类新型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衰的药物,应合理选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前体药物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该类药物从降压、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到保护缺血性心肌,展示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临床应用中要掌握其用法和禁忌证,改变“小剂量与大剂量同样有效,小剂量可减少副作用”的观点,宜与相应药物联用,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药效。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内科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ACEI)被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列为一线抗高血压药,ACEI还具有心肾保护作用,可降低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论述了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药理特点及临床应用等相关内容,旨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高血压
  • 简介:摘要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ACEI)作用于心血管早已被医学家们公认,中外医学家对该药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利其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现就其对治疗高血压、逆转心肌肥厚、心衰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

  • 标签: ACEI作用 概述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大鼠血清血管紧张转换1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栓塞质24h,组,栓塞后1周组,每组8只;以明胶海绵溶液经颈静脉注入制备大鼠肺栓塞模型,对照组注入同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大鼠分别于1周(对照组)、栓塞后24h、栓塞后1周时处死。经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取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及血清血管紧张转换1活性测定,取肺组织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镜下现察肺动脉栓塞情况。结果对照组,栓塞24h组,栓塞1周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分别为(14.2±4.1)mmHg(1mmHg=0.133kPa)、(26.1±7.5)mmHg、(26.1±6.8)mmHg(P〈0.05);动脉血氧分压分别为(94.1±8.8)mmHg、(80.5±5.8)mmHg、(80.4±13.8)mmHg(P〈0.05);3组大鼠血清血管紧张转换1分别为(30.5±7.2)U/L、(53.5±15.9)U/L、(45.8±17.4)U/L(P〈0.05)。光镜下观察,栓塞后24h组肺组织切片均可见多个肺动脉管腔内海绵明胶栓塞,有继发红血栓形成,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栓塞后1周组大鼠部分肺动脉管腔内海绵明胶溶解。结论急性肺栓塞大鼠肺动脉压升高的同时,血清血管紧张转换1明显升高,其程度可能与肺血管床阻塞的范围或程度有关。

  • 标签: 肺栓塞 肽基二肽酶A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转换(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和血管紧张Ⅱ受体1(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并分析两者是否有协同致脑出血的效应。方法应用聚合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80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9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ACE和AT1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致脑出血的效应。结果脑出血组ACEDD基因型频率为35.0%,D等位基因频率为51.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5.6%和38.9%,均P〈0.05;AT1RAC基因型频率为32.5%,C等位基因频率为16.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1%和5.6%,均P〈0.05;Logistic回归显示,170例入组者中,携带AT1RAC基因型(OR:3.852,95%CI:1.719~8.632;P〈0.01)、ACE基因DD型(OR:2.923;95%CI:1.406~6.079;P〈0.01)及同时携带有AT1RAC基因型和ACEDD基因型(OR:4.250;95%CI:1.479~12.209;P〈0.01)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和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脑出血发病的独立遗传因素;且两者间具有协同致脑出血的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肽基二肽酶A 多态现象 遗传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转换抑制药运用于冠心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间收治患有冠心病的 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研究小组,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管紧张转换抑制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18%( 54/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7.27%( 48/55),差异性大,统计学有对比意义 P< 0.05。结论:血管紧张转换抑制药运用于冠心病中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修复血管内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冠心病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转换抑制药运用于冠心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间收治患有冠心病的 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研究小组,分别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管紧张转换抑制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18%( 54/5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87.27%( 48/55),差异性大,统计学有对比意义 P< 0.05。结论:血管紧张转换抑制药运用于冠心病中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修复血管内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冠心病 临床治疗 效果
  • 简介:本文参考文献报道和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ACEI)药物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综述了ACEI的作用机制、分类、药动学与药效学特点、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应用ACEI提供参考。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9月至2019年9月收入与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CAD病人ACE基因II型、ID型和DD型频率分别为28%(22/79)、29%(23/79)和43%(34/79),CAD患者中DD基因型与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聚合链反应测定了79例冠心病(CAD)及68名正常人ACE基因第16内含子I/D多态性

  • 标签: 冠心病关系 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72例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肾内科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普通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治疗,将两种治疗结果分析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4.44%vs77.78%),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眼血尿消失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 肾内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寻优化肾内科疾病治疗的具体途径,通过应用实践,观察分析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治疗措施在该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经院方同意,在一特定时间段内,严格遵循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并取得首肯的基本原则,在医院肾内科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选择完全符合纳入要求的70人参与本次研究活动,首先按照原定方式,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者与对照组,然后再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而观察者患者的治疗措施则是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附加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治疗,最后观察评定两种治疗措施的具体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患者治疗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对比差异之大均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肾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采用常规治疗辅助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治疗措施,更有利于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见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在肾内科疾病治疗方面具有较高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治疗肾内科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转换抑制剂(ACEI)相关咳嗽的临床发生情况。方法对2010.7.1-2011.7.1在我院住院的998例服用ACEI中发生咳嗽不良反应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0例发生咳嗽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118例,男性102例;咳嗽发生于服药后1周内占59.1%;对于咳嗽较轻者减量或改变服药方式可较大缓解咳嗽症状。结论服用ACEI后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22.0%,以服药后2-7天多见,女性高于男性,发生咳嗽患者中约近2/3的患者因咳嗽需停用该药,改变服药方式,部分患者咳嗽不良反应可缓解。

  • 标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不良反应 咳嗽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