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是造成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本次研究中,本文针对肿瘤靶向羟氯喹药物设计合成工艺展开研究,以天然多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作为载体,通过羟氯喹形成靶向前药,最终结果证明该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具有技术合理性。

  • 标签: 羟氯喹 肿瘤靶向药 肿瘤细胞 合成工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姜黄素药物的稳定性及其水解动力学。方法利用HPLC法测定FM0806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血浆及肝匀浆中药物水解动力学。结果姜黄素药物FM0806在pH为2~10时水解速率常数不受pH影响,而在血浆及肝均浆中FM0806可迅速水解。结论FM0806是一个具有良好前景的姜黄素药物

  • 标签: 姜黄素 前体药物 水解速率常数 肝匀浆
  •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针对如何提高坐位屈成绩来做训练方法介绍,对中学生坐位屈的工作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短时大幅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

  • 标签: 体育教学坐位体前屈训练
  • 简介:常打篮球的人都知道,单独的变向和转身运球都比较容易掌握,但如果防守队员对你严加防守时,单独的哪一种动作也不管用了。然而这种将其二者融汇贯通起来的动作便可以大显神威了。它的假动作会使对守防不

  • 标签: 假动作 防守队员 变向 融汇贯通 篮球 滑步
  • 简介:摘要选用渗透性和杀菌力强的药物,使其渗入牙本质和龋坏组织内,起到机械阻塞牙本质小管,促使牙齿再钙化,达到治疗牙本质过敏,抑制龋病发展的目的。常用药物为硝酸银溶液、氯化钠糊剂及硝酸钾溶液.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常用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氯胺酮静脉麻醉术前采用阿托品和麻醉诱导同时注射的安全性。方法将106例择期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在进入手术间采用阿托品和麻醉诱导一起肌肉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入室小儿的反应和入室后呼吸、循环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手术过程中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出现呼吸道阻塞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讨论术前采用阿托品和麻醉诱导同时注射能减少患儿呼吸道阻塞的发生,减少了注射药物次数,减轻患儿的恐惧感和心理创伤。

  • 标签: 小儿 静脉麻醉 注射时机
  • 简介:摘要1例主诉为双眼视力欠佳30余年、加重2年余患者就诊眼科。散瞳后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双眼晶状囊膜中央部向前呈圆锥状突出。诊断为双眼白内障、双眼先天性圆锥形晶状。分别于局部麻醉下行双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植入术,术后双眼视力较前明显好转。

  • 标签: 眼前半段 晶体疾病 晶体植入,眼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对当前存在的两种坐位屈——普通坐位屈和改进型坐位屈的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坐位屈相比,改进型坐位屈的测量结果剔除了下肢长的影响,减少了上肢长的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量的效度,但并没有完全克服身体形态因素的影响。运用指数法表述改进型坐位屈的测量结果能够提高测量效度。

  • 标签: 效度 坐位体前屈 柔韧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粉技术对固体药物制剂的影响,并介绍了近年来两种粉新技术的发展,内容翔实,有助于读者对粉技术的进一步了解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更好地应用。

  • 标签: 粉体技术 药物制剂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院急救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采取本院急救中心2013年5月份至2014年7月份期间接受治疗的120例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患者,将这12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院前进行急救治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院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送往急救中心,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在院前进行急救治疗后,例患者在达到医院病情得到了明显的遏制,在对照组中,出现了2例死亡,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未进行急救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患者院前进行急救处理为患者进院后进行抢救创造了有力的条件,为患者的治疗赢得了黄金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镇静催眠药物 中毒 院前急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享提高抗菌药物治疗用药送检率经验。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到我院住院治疗的172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的研究对象,以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到我院住院治疗的172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的研究对象,对常规组患者提供常规干预,对研究组患者提供综合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病原学送检率、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医院感染诊断相关病原学送检率、接受两个或以上重点药物联用的住院患者联用病原学送检率等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综合干预的方式对医务人员进行管理,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抗菌药物治疗用药送检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菌药物治疗 综合干预 常规干预 送检率 干预效果
  • 简介:综述了烤烟烟叶中烟草特有亚硝胺及其物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产优质低害的烟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烟草特有亚硝胺 前体物 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加强药物检测,也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尤其一些复杂的样品,对检测仪器有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做好复杂样品检测的处理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检测工作,才能对农残样品做出准确的检测。本文对复杂样品药物检测处理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并明确检测方法的具体应用。

  • 标签: 复杂样品 药物检测 处理方法 研究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相关因素评估表。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0例肿瘤化疗患者,由主管医生结合肿瘤化疗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相应的化疗方案,由护理人员在化疗后进行全程跟踪观察,按照评估表进行行评估计分。结果非渗出组选为没发生外渗的患者,渗出组选为发生外渗的患者,对二者的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两组患者在化疗周期、用药方法、药物性质方面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在给药途径、患者依从性、外周血管情况、家庭支持方面却存在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比较非渗出组与渗出组在化疗药物外渗高危因素方面的评分,得出非渗出组分值均数为15341,渗出组分值为17920,二者得分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1,t=14930)。根据均数,发生外渗的非高危人群的平均分小于17分,发生外渗高危人群的平均分大于等于17分,1220例非高危人群中有43%的发生外渗,共计52例;580例高危人群中有276%的发生外渗,共计160例。与非高危患者相比,高危患者发生渗出的危险性是86倍,差异显著(P<0001,OR=8557)。结论本评估表阳性预报率较为准确,易于操作,评估简便、直观,可以作为确定是否发生药物外渗的重要依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评估表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只能作为一种用以参考的评估工具,具体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护理人员全面细致地区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对评估结果进行正确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以便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家属及患者防范和认识化疗药物渗漏的能力。

  • 标签: 依从性 外渗高危人群 化疗周期 护理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