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今年第一期《佛教文化》发表“赵朴老与佛教文化”一文之后,我收到了天津许鸿文先生的来信对文中所说:“赵朴老在相当长的日子里,反复提到毛泽东、钱学森、范文澜关于佛教是文化的说法,他说‘一位革命领袖、一位大科学家、一位历史学家都肯定佛教是文化,不是迷信’。”表示不理解。原因是他从范文澜先生所著《中国通史简编》上看到范先生对佛教不仅“视为迷信”,而且指为“蠹国殃民”。这样一个“大谈佛教是戏论的人,怎么会一变成为称赞佛教是文化不是迷信的卫士?”这显然是有了误会。朴老这段话说得次数较多,不少刊物也有发表或引用,我想当然地以为读者知道详细内容,便把它简略了,因此而引起误解是我的责任。

  • 标签: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 革命领袖 历史学家 佛教文化 钱学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王玮珍,原新疆军区副政委(正军职),少将军衔。1940年出生于山西省一个农民家庭。1958年参军入伍。2000年12月,王玮珍将军接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的退休命令后解甲归田,回到故乡原平市南阳村务农。与许许多多退休人员一样,王玮珍将军退休前,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思考退了休该干什么,最后他选择了回老家当农民,下田耕地种草养羊,圆儿时的“农民梦”。他说自己回乡务农,只是想在有生之年追求量后一段人生的价值。

  • 标签: 农民家庭 退休人员 耕地 签署 入伍 主席
  • 简介:轻上业和重上业是国民经济中两个重要的部门,两大部门之间协调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前,由于服从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陕西优先发展了重工业。改革开放后,许多省份都确立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战略,但是陕西省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始终没有改观,从80年代的40%-50%,到2001年下降为27.5%,轻工业的比重一路下滑。

  • 标签: 陕西 轻工业 工业结构 工业增加值 产品附加值 技术创新
  • 简介: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贯穿我省经济发展的主线,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我省的产业结构状况如何呢?总体来看,经过多年的调整,青海省的三次产业结构正在趋于合理,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过程,处于从初见成效到明显见成效的跨越过程。但是,在一些方面仍有明显欠缺,表现为第三产业中非产出性行业所占比重过高,最突出的是第二产业的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

  • 标签: 青海 轻工业 产业结构 工业经济 工业增加值 支柱产业
  • 简介:2005年的3月,跟往年一样,我如期来到北京参加一个全国性重要会议。在一个与会者中午吃饭的时间,大家相互之间谁也不认识,一桌一桌地随意坐着吃自助餐。隔壁两个与会者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先是海阔天空地谈起了温州鞋在西班牙、法国等地被当地人烧毁的事情.说中国鞋太便宜搞得国外工人都失业了,这样对中国的形象很不好,中国的竞争力到底在哪里,是不是以后还要运进大量资源,通过加工后再以很便宜的价格卖出?说话的人看上去像是来自国家机关的。我听了心里只觉得可笑,他们这样思考市场经济下的竞争,真是难以理解,我继续埋头吃我的饭。谁知,谈话者话锋一转,谈起了汽车。我坐在那里他们也不认识我,但他们知道有李书福这个人。他俩说今天上午那个叫李书福的讲什么两、三万元就能造出个汽车来,这怎么开呢?还说要扶持民族品牌,跟温总理说要什幺自主创新,要国家大力支持,这怎么开呢?这样的车在高速公路上开肯定要坏掉的嘛!现在中国高速公路的救援设施还不完善,要是堵起来,交通警也开不过来,那道路不全堵死T?咱们直升飞机救援也没有武装起来,不像美国,一辆车坏了,直升飞机来了马上吊到旁边去。如果这两、三万元的吉利车大量投放市场,那要在高速公路上坏了,一辆一辆都坏在那里,那吊都来不及吊。我就在旁边听,没坑声心里着实不痛快,觉得非常可笑,你说都是逸样的人中国还怎么发展?什么大量抛锚,吉利不是跑得很好嘛?所以当《21世纪商业评论》问我,吉利这个企业目前最真实的焦虑是什么,我脱口而出,最担忧的就是消费者的观念,第二个才是咱们企业内部的管理升级问题。

  • 标签: 李书福 “补课” 突围 高速公路 直升飞机 2005年
  • 简介:假期伊始,在教育局三令五申严禁补课的情况下.沈阳某校初三家长仍联名上书要求补课。为学生“减负”不但没得到家长的感谢,反而引起不满,“补课”这个老话题又遭遇新难题。家长的“增负”心态由何而来?教育部门是否应将补课“合法化”纳入日程呢?

  • 标签: 中学 毕业年级 学生家长 补课 假期 素质教育
  • 简介:被迫离开讲台,紧接着一连串的官司。这是“反补课英雄”肖兵的真实遭遇。补课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但减负之路却如此漫长,如此艰难。

  • 标签: 补课 中学教师 讲台 学生 减负
  • 简介:几年前,我在谈到戏剧研究时,呼吁“要补科学的‘戏剧学’的课”(见《新华文摘》2001年第4期)。按照这一想法,我与马俊山博士合著了《戏剧艺术十五讲》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果然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被很多大学作为教材,三个月就印了两次。同时,它还引起了人们对戏剧学的进一步关注。联系中国戏剧的现状,我觉得关于戏剧学的补课,还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提出来加以讨论。《中国戏剧》开展了关于“中国戏剧之命运”的讨论,

  • 标签: 戏剧精神 文化定位 戏剧学 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