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章主要梳理了目前所见西周金文中生称周公的器物,通过与传世文献的对读和分析,提出了在二次克商和征伐东方诸叛国的战争中,部分战争为成王亲率或参与,而非周公一人所为;"明公"在金文中出现在三件不同的器物上,实指两代周公等观点,并提出了昭王后西周金文中罕见生称"周公"器物的疑点。

  • 标签: 西周金文 生称 周公
  • 简介:通过对西周金文中“画”和“金豪”二种赏赐物的进一步分析可知,前者指“画呻(轸)”,即古车上的轸木;后者指古车上用来贯马辔的铜环。

  • 标签: 西周金文 车饰 考释 文献
  • 简介:西周时期,在位者可以在必要时直接对人施以刑罚,也可以在受理狱讼之后对人实施刑罚处罚。人们因田土类细故而生争端,也有可能通过狱讼之途径解决。就通过狱讼的途径解决纠纷而言,争端各方需寻求共同认可之人作为裁决者,在两造具备、各方陈述其主张和依据之后,裁决者核实相关事实并依据通行的观念、原则、先例或者惯例等对纠纷进行裁决。

  • 标签: 金文 狱讼模式 调解
  • 简介: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及部分学者的研究观点,从古文字学角度考释西周铜器铭文的"昜金车"、"白马(每黄、发微)"、"鐈"三种名物,以期能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西周金文 名物 考释
  • 简介:西周金文所见“师”,是了解西周王朝权力实现方式的重要视角。西周“师”组织的基本编制、驻扎地域、职事管理系统、土地构成要素及权力来源等一般特征表明:西周之“师”既是军事组织,也是承担特殊职能的具备独立行政能力的地域组织。其此种复合的特征,可以用“军事功能区”这一概念来表述。

  • 标签: 西周、师、军事功能区、权力实现方式
  • 简介:商代时期小臣的地位和职务性质曾是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但西周时期小臣的职位性质及其发展尚未得到学术界的深入关注。本文从研究方法讨论出发,先从'作器者非小臣'类青铜器铭文内容中重构西周时期小臣的基本职责范围,然后从'作器者为小臣'类铜器铭文中补充关于小臣职位归属的其他信息。小臣在王朝日常仪式中起了较重要的作用,除了实用性质以外,其职务亦显现一定的礼仪色彩,而其职务的基本特征可说是在掌握王朝仪注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射箭技术、战斗技能。小臣作为周王与贵族交流的中介,与卿士贵族交往频繁,有时也为高级贵族服务。西周中期以后,随着行政管理体系的完善,小臣被纳入周王家政体系,其基本职责范围似未变,但与周王的关系在管理结构上发生一定的疏离。同时崛起的王家管理体系中的其他官员代替小臣担任较有威望的任务,而小臣的职责开始有分化现象,出现'大室小臣''内小臣'这类职称。这与《周礼》对小臣的职能描述相比,可见明显的差别;同时,了解西周时期小臣职务的特征,在一定的意义上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商代小臣的职能。

  • 标签: 中的小臣 小臣职务 职务演变
  • 简介:西周年代历法与金文月相纪日张培瑜西周共和以前,司马迁史记中只给出了王世,没有确切的纪年。研究历史,离不开时间标尺。所以,自汉刘歆直至今日,二千年来,许多学者耗费了毕生的精力,试图解答这道“世界难题”,但,迄今仍无法取得共识。原因就在于未知数太多,难度...

  • 标签: 西周年代 《国语》 月相纪日 纪年铜器 铜器断代 既生霸
  • 简介:古代中国是一个经历了数千年官僚政治的帝国,在很早的历史时期就产生了一种官僚文化,即通过建造庞大的官僚机器对国家进行统治。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挖掘,专家学者越来越倾向于将这个很早的历史时期定断于西周西周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源头,随着考古工作者的不断挖掘,越来越多的出土金文使得人们对西周政府运作机制的探究突破了以往所依赖的《周礼》,这些金文资料被解读也使得西周中央政府的政治结构日渐清晰,西周中央政府的运作机制逐渐明了。

  • 标签: 西周中央政府 金文 运作机制 官制
  • 简介:在穷尽调查西周金文语料的基础上,将其中的同位语短语按内部构成情况归纳为三类,从中发现.同位语内部基本是所指越具体的项位置越靠后。比较复杂的由三项构成的同位语、套叠使用的同位语,西周金文均已有使用,表明当时汉语的同位复指系统已经比较发达。同位语在句中可充当主语、宾语、问接宾语、定语、兼语等。本文系根据笔者博士学位论文《西周金文语序研究》相关部分改写而成。

  • 标签: 西周金文 同位语 语序
  • 简介:西周金文中的俘获物分为人员和物资两大类,其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域性;金文中的俘获物在排列上一般按先人后物的顺序;器主在作战中职位的高低与俘获物的种类、数量的多少有一定关系,器主职位越高,俘获物也就相应越多;没有俘获记载的铭文与器主身份、金文记述重点所在、记功方式等有关;俘获的人员多转化为奴隶,金、贝等多用于赏赐臣下。从俘获物来看,当时战争目的主要就是为了争夺人口和资源。

  • 标签: 西周 金文 战争 俘获
  • 简介:叶家山西周墓地M111中“犹作烈考南公宝尊彝”的铭文首次将曾国与南公联系起来。而文峰塔墓地M1所出曾侯舆钟铭文提供了曾国始封和族姓的关键证据。我们在《说西周金文中的“南公”》(《江汉考古》2014年第2期)中曾指出“南公”即武王弟聃季载。本文在重新考释铭文的基础上,结合铭文中有关“南公”的记载,得出如下意见:南公应是南公适;曾国应是南宫适的封国,其族姓为姬姓,始封于西周的成王或康王之世,与东周曾国应为一源。

  • 标签: 南公 西周早期 南宫适 曾国 随国 姬姓
  • 简介:西周金文有下揭两条材料:1.公乃出串(厥)命,易(锡)畀师永串(厥)田:洽(阴)易(阳)洛,强(疆)众师俗父田。(《殷周金文集成》(下文简称《集成净)10322永盂.西周中期)

  • 标签: 西周金文 《殷周金文集成》 甲骨文 “舍” “今” 商代
  • 简介:本文围绕叶家山M107所出土的一件曾伯爵铭中“西宫”铭文,讨论了西周金文中的“东宫”和“西宫”问题,认为金文中的多数“东宫”和“西宫”可能是不同于传统所认为的后宫之制的名称,由已发现的西周宫殿建筑基址格局分析,作为官署的东宫和西宫西周可能是存在的。从西周青铜器铭文所映的职掌分析,有别于王室后宫的处理国之政务的官署之宫,“东宫”和“西宫”可实指主政于官署的具体的人,“东宫”和“西宫”的主政者必定是王或侯之子及宗亲,由其官署演变为官名。由此认为叶家山M107墓主就是主政曾国西宫官署的人,并再次论证了西周早期金文中的“南公”非南公适莫属。

  • 标签: 叶家山 西周 曾伯爵 东宫 西宫 官署
  • 简介:  青铜器在甲骨文盛行的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古人称铜为金,铸或者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铭文),就被称为金文.殷商至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中,金文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因之金文又称钟鼎文.又因为铭文有凹凸之分,一般说,凹下的阴文,叫"款",凸出的阳文,叫"识",所以金文又一个名称是钟鼎款识.……

  • 标签:
  • 简介:在以往的观念中,人们习惯把商周玉器并列起来作为玉器发展史的第二个高峰期,并且把登峰造极的商晚期玉器作为此期的代表。然而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西周玉器公之于众,也愈加清晰地显示出了它的时代风格特点和深深的时代烙印。

  • 标签: 商周玉器 玉器发展史 时代风格 玉器鉴赏 审美观
  • 简介:20世纪70年代,陕西考古工作者在宝鸡茹家庄发掘了一处西周(?)国墓地,不仅发现了成套青铜礼器以及包裹器物的丝织品和刺绣品,还发现了比殷商时期造型更加逼真的玉蚕。这是一处没有被盗、保存完好的西周贵族墓地,馗国不见史料记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考古发现。

  • 标签: 西周 20世纪70年代 新中国成立以来 考古工作者 青铜礼器
  • 简介:<正>1974年我店在武汉铜材厂拣出一件残破的青铜器——尊。经专家鉴定,是西周早期的卫尊。过去卫器已发现不少,多为西周中、晚的器物,属西周早期尚不多见。这件珍贵的文物,曾在1978年《各省市自治区征集文物汇报展览》中展出,1981年又在《武汉市历史文物展览》上展出过。这件西周卫尊,现仅存下腹圜底及圈足的部分。残腹外饰浮雕饕餮纹,足根饰凸弦纹一周,高圈足外撇,素面(图一)。底内有铭文四行,第一行七字,二行五字,后两行各六字。共二十四字:“唯四月乙卯,公

  • 标签: 西周早期 青铜器 文物展览 专家鉴定 饕餮纹 外饰
  • 简介:周代有两个西周与东周,一是朝代名;一是封国名。朝代名:从周武王定都镐京(今西安)至周幽王被杀,史称西周。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至周赧王为秦所灭,史称东周。封国名:周末周考王以王城故地分封共弟揭为桓公,当时王都在洛阳,王城在西故称西周。周显王二年,周惠公封其少子于巩(今河南巩县),号东周。贾谊《过秦论》

  • 标签: 周考王 《过秦论》 周赧王 周显王 周平王 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