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的光荣历史,发生在1936年10月到1937年5月间的180多天时间里非常悲壮的一段战斗历史。这段历史之所以感人,不仅在于每一位亲历者,不管将军还是流落人员,一生都在思念;以至于我们每一位接触这段历史的人都无不为之震撼。的确,西路是一段失败的历史,但也正是这种失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西路将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献身精神,这是我们党和我们这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最优秀的文化传承,也是我们党和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一切光荣和辉煌之本。为此,今天我们就聚焦于这样一个主题,进行如下解读。

  • 标签: 西路军史 精神 研究
  •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西路纪念馆是目前全国展示红西路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它是纪念红西路21800多名将士为中国革命胜利而浴血奋战、顽强不屈精神的重要场所。这里掩埋着红西路转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革命烈士的忠骨。西路将士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与敌人英勇奋战,顽强战斗,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建党90周年之际,编辑部特约了一组讲述西路感人的小故事,以缅怀先辈们的在天之灵。

  • 标签: 西路军 故事 中国工农红军 革命烈士 纪念馆 中国革命
  • 简介:笔者是西路幸存者之一,依照自古以来的征战法律“赏存不赏亡”,也是得赏者之一。在每遇升迁和集庆的时候,笔者内心总是嘤嘤泣血,阵阵痛楚,脑海里常常泛起许多乡音亲切、面貌熟悉而一批接一批倒下去的战友的形象。要问何以会如此,得把我记忆所及,身历其境的河西战役始末叙个梗慨。

  • 标签: 西路军 经历 幸存者 法律
  • 简介:摘要: 1936年10月,四方面主力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以“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援助。为了完成这一使命,西路与国民党马步芳部浴血战斗,虽兵败祁连山,但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宝贵的西路精神。

  • 标签: 西路军 使命 河西走廊 国际路线
  • 简介:文章认为,西路研究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40多年;第二阶段从三中全会到1983年9月;第三阶段从1985年至今。文章就这3个阶段国内西路研究的主要观点、重要论著以及各个时期的研究特点等作了综述

  • 标签: 西路军 研究 综述
  • 简介:科学认识和评价西路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西路血战河西走廊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战略高度认识西路西进河西的决策,宁夏战役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但从河西走廊打通新疆和建立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则很难实现。应依据史实总结西路作战的经验教训。西路的失败不是张国焘路线所致,但不等于没有受张国焘路线的影响。西路没有真正确立立足自身力量作战的思想;没有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没有把握好独立作战与照应全局、自主指挥与担当精神的关系。应充分肯定西路的历史功绩和革命精神,西路血战河西走廊是中国革命历史壮丽的一页,其战斗精神永存。

  • 标签: 西路军 红军长征 宁夏战役 国际路线
  • 简介:西路是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及军委的命令组成的,其任务是"在河西建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苏联)",与张国焘路线有原则区别,在政治上、组织上主要都是奉令行事。但在"红军主力"及"战略后方"放在黄河以东还是黄河以西问题上,西路主要领导者未能克服张国焘路线的影响,导致了重返倪家营子等严重错误,使西路最终走上了不归路。文献再次证明,有意让西路失败论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西路失败是历史合力造成的。西路失败受到张国焘路线的影响,"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是西路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西路失败的"主要"和全部原因。

  • 标签: 西路军 红军长征 河西走廊 张国焘路线
  • 简介:1936年的冬天,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二万一千八百多名官兵挺进河西走廊的艰苦岁月。殊不知,这次军事行动遭受了重大挫折。但在这次军事失利后的营救活动中,出现了一位回族老人——马德涵先生。马德涵1868年农历正月初三生于古都西安,祖籍南京。其父马玉坤(堃)是位中医

  • 标签: 西路军 周恩来 西安事变 回族文学 共产党 八路军办事处
  • 简介:摘要: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主力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援助。因敌情变化,宁夏战役计划无法实施,中央命名渡河部队成立西路,除继续执行“打通国际路线”,又赋予其建立河西根据地的使命。

  • 标签: 西路军 使命 河西走廊 根据地
  • 简介:1936年10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一部约2.18万人,奉中央军委指示两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过河部队称西路。为了打通国际路线、配合河东红军主力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路指战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4个月,歼敌2万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失败。

  • 标签: 西路军 中国工农红军 再认 中央军委 1937年 宁夏战役
  • 简介:西路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西路问题曾一度被论定为张国焘分裂路线的产物,甚至一度成为中共党史研究中的"禁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有关学者的努力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关心下,中国共产党对西路的认知发生了重大转变,西路的贡献获得充分肯定。中国共产党对西路问题的认知转变,是客观审视历史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

  • 标签: 西路军 历史论定 认知转变
  • 简介:【内容摘要】 2019年 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张掖市高台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纪念馆参观学习,我们学院几次组织师生亲临现场参观学习,我认为习总书记如此高度重视,还号召我们要学习西路将士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坚守奋斗,不怕牺牲、战胜困难的精神,西路是甘肃大地的的一块非常厚重的红色资源,作为甘肃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更应该深入研究它,弘扬它。

  • 标签: 西路军 失败 原因
  • 简介:1936年11月初,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组建西路,批准成立以陈昌浩为主席的西路军政委员会。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陈昌浩和总指挥徐向前率领指战员英勇奋战数月,由于种种原因于1937年3月全军覆没。对于失败的主要原因,当时定论为由于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这一定论使长期与张国焘共事的陈昌浩处于尴尬地位。无奈,随着时间流逝,这件事渐渐地被历史湮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两个凡是”被否定,勇于触及禁区者对过去对于西路的定性、定位提出质疑。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他们关注下,经过调查研究,党中央为西路作出实事求是的历史结论。历史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也为陈昌浩革命的一生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 标签: 历史结论 西路军 陈昌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两个凡是” 中央军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首次对西路英烈事迹文本的文本特点和英译方法展开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西路英烈事迹文本在文本内容、语言形式和文本功能上都具有独特特点,可通过灵活采用直译、意译、增译、省译、概化和重构的英译方法,向世界更好地介绍和宣传英烈们的光辉伟绩和革命精神,促进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

  • 标签: 西路军英烈事迹 文本特点 英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9
  • 简介:风雪祁连山“鼓衰兮力尽,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蹙兮生死决……”古战场上这种全军覆没的惨剧,又在祁连山下重演了。西路仅剩的不足万人,从倪家营子突围后,进至威敌堡、三道流沟一带,又被马敌追至,团团包围。血战五昼夜,被迫再次突围,进入梨

  • 标签: 李先念 西路军 左支队 敌人 祁连山 安西
  • 简介:1936年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奉命深入河西走廊的红军西路遭到国民党西北势力马步芳、马步青等部的围追'兜剿'。西路广大干部战士坚决执行中央命令,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由于没有根据地做依托,又无兵员、物资的补充,西路孤军作战,虽然毙伤俘敌约2.5万余人,但在敌众我寡极端不利的情况下最终失败。西路电台人员落入魔掌1937年3月14日,在国民党军

  • 标签: 余部逃过一劫 帮助红军 红军西路军
  • 简介:周恩来营救西路──纪念周恩来诞辰98周年文/董汉河编者按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会宁会师之后,红四方面之五、九、三十军奉命西进打通国际路线,与马匪军殊死激战于河西走廊一带,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于1937年3月兵败祁连,为我们留...

  • 标签: 周恩来 西路军 国民党 马步芳 徐向前 毛泽东
  • 简介:内容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红西路及红西路精神,梳理出红西路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创新挖掘出弘扬红西路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 标签: 红西路军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摘要]80多年前,西路将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以气壮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正规和地方民团浴血奋战。面对大漠、戈壁、雪山、 狂风暴雪等各种艰难险恶的环境, 西路孤军奋战;面对野蛮残暴有增无减的马家,西路广大干部战士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靠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意志,奋力拼杀,用血肉之躯坚守每一座堡寨和每一块阵地。他们敢于挑战生命极限,敢于创造战争奇迹,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 标签: []西路军 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