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方针,计划生育宣传模式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过程过程,发生了系列变化,由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鼓动性极强的宣传模式到2005年左右的系统宣传模式,再到现阶段的面对面咨询服务交流模式,人口也由高增长迅速向低增长转变,严格控制了人口的增长,稳定了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宣传模式的转变与人口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人口转变决定宣传模式转变,宣传模式只有适应人口转变才能促进人口转变,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 标签: 计划生育 宣传模式 分类 转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计划生育宣教对农村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进行一次计划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与计划生育知识认知程度评分,也要进行对应的评分。结果经过宣教活动农村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识认知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结论计划生育在农村实施存在一定障碍,宣教工作能有效提高农村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识认知程度。

  • 标签: 计划生育 农村育龄妇女 宣教 认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计划生育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通过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发现计划生育手术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和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护理。结论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解除了病人的恐惧和担忧,提高了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计划生育手术 以病人为中心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地区防治计划生育手术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选患者在围术期均施行综合感染预防策略,并针对患者手术方式,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本组68例患者,计划生育手术感染7例,感染发生率10.29%,感染病例经抗生素医治后均有效缓解。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针对不同手术类型采取积极的抗感染应对策略,对降低临床计划生育手术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地区 计划生育 手术感染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计划生育管理是对人口的再生产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计划、控制和领导,并协调相关资源来促使人口发展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其工作管理的核心为国家的人口发展目标1。我国于19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1980年代全面推行只生一孩政策。直至2014年,我国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实行“全面二孩”政策,预计近几年再生育高龄孕妇比例将会增加。本文就生育政策调整及再生育高龄孕妇的计划生育管理问题进行浅析,以促进新政落实,保证母婴健康与安全。

  • 标签: 生育政策 再生育高龄孕妇 计划生育管理
  • 简介:5月18日,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先进表彰会上,济南市计划生育协会被表彰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单位”。济南市卫生计生委党委委员、济南市计生协常务副会长郑应德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并作为先进单位代表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手中接过金灿灿的奖牌。

  • 标签: 计划生育协会 协会工作 济南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服务 和谐
  • 简介:摘要宣传教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最基础的工作,贯穿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全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计划生育事业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创新和完善。

  • 标签: 人口计生 宣传教育 改革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的因手术导致子宫穿孔患者92例,对其可能性发生子宫穿孔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在选取的92例子宫穿孔患者中,其原因有刮宫、长期服用避孕药、瘢痕子宫、哺乳期、子宫过度倾屈等。据统计学分析,与这些因素间的关系密切(P<0.05)。结论经分析,在计划生育手术致子宫穿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面,有哺乳期、子宫过度倾屈、长期服用避孕药、瘢痕子宫及刮宫史的患者,发生率高,需给予更多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发生率。

  • 标签: 计划生育 手术 子宫穿孔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划生育手术操作中子宫穿孔现象的危险性诱因,并总结防治方案。方法筛选27例笔者1991-2016工作中遇到的有子宫穿孔问题出现患者,在观察其诱因的基础上,加以针对性防治,并观察防治水平。结果哺乳期刮宫、避孕药品应用频率过高、子宫倾屈以及瘢痕子宫等均属子宫穿孔危险性诱因,此次27例患者中,有7例(25.93%)接受手术救治,20例(74.07%)接受人工流产手术联合保守疗法,且均已出院。结论为提升子宫穿孔临床防治水平,对患者展开计划生育手术时,建议医师深入了解患者临床资料,并优化手术操作,有助于提升手术质量及其安全性。

  • 标签: 保守疗法 计划生育手术 刮宫 子宫穿孔 人工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计划生育手术对象焦虑的具体护理对策。方法筛选2015年01月-2016年01月于我院救治的82例育龄妇女,根据数据随机法进行分组研究组(n=42例,术前、术后均给予护理干预);常规组(n=40例,术前、术后未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术前、术后焦虑程度进行对照。结果术前,研究组焦虑程度评分(25±3.5)分,常规组焦虑程度评分(24±2.8)分对照无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焦虑程度评分(10±1.7)明显低于常规组(18±2.6)分(P<0.05)。结论临床在评估计划生育手术对象焦虑期间,对其施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手术对象焦虑、恐惧及紧张等消极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计划生育 手术对象 焦虑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流产后妇女共计64例,纳入研究,按手术顺序号分两组。对照组常规处理,有32例。实验组给予计划生育服务干预,有32例。比较两组。结果实验组总体掌握率相对比较高,96.87%>84.37%,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流产后妇女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干预,可有效提高妇女对流产后避孕知识的掌握程度,效果较佳,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流产 计划生育服务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计划生育节育手术中无菌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站门诊手术收治的88例行计划生育手术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两组,每组44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方法,予以研究组实施无菌技术操作,观察比较对照组与研究患者的手术节育效果。结果34.09%与6.80%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计划生育节育手术中实施无菌技术操作,不仅能使感染病症的发生降低,而且还能使手术效果有效提升,使手术时间缩短。

  • 标签: 无菌技术 节育手术 计划生育
  • 简介:计划生育监督信息化建设研究》课题概述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等。本课题研究借鉴了卫生监督信息化的研究成果,按照国家卫生计生综合监督信息平台的设计要求,结合计划生育监督工作的特点,通过文献检索、调查问卷、现场调查、访谈、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制作出计划生育监督信息化工作模板,旨在为开展计划生育监督提供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工作方法。课题组对15个省级、159个地市级、1404个县区级,共计1578家监督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并选择全国8个省的40家监督机构进行了模拟与实战相结合的试用,对6个省(市)112名监督员进行了现场访谈,收集信息和反馈意见。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计划生育监督信息报告卡、计划生育监督业务检查用表及规范用语等内容。

  • 标签: 信息化 计划生育 计划生育监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划生育门诊中流产后关爱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计划生育门诊自愿做人工流产的98例患者,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主要采用传统模式对患者讲解人流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观察组主要采用全新模式流产后关爱服务。对两组患者人流后避孕知晓率、满意度等情况。结果在接受不同干预情况下,两组患者术后避孕知识知晓率、满意度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给予计划生育门诊人流手术患者流产后关爱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对避孕知识的掌握,提高避孕意识,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流产后 关爱服务 计划生育 门诊
  • 简介: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人口计生工作现状以及网络信息化在各区域的普及程度。其次针对阻碍人口计生工作落实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构建共享网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水平等有效措施,可促进人口统计普查工作更高效开展,减轻从业人员工作压力。

  • 标签: 计生工作 信息化 网络建设
  • 简介:摘要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做好计划生育对于控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在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运用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坚持依法行政,同时也要做好宣传,提升群众的科学认知,更要强化服务意识,也要做好综合管理。以便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法可依”,不断创新工作技术,提升工作效率。

  • 标签: 计划生育 工作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