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会意”献疑山东淄博四中司继庆汉字造字法的传统理论是“六书”说。会意是“六书”之一。何谓会意?许慎《说文解字·叙》曰:“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意思是说,会意是把两个以上意义有关的字组成一字,会合它们的意义,以表现造字者意所指挥之点...

  • 标签: “会意” 象形符号 会意字 训释 独体字 构字部件
  • 简介:诂》《释言》《》的特殊词体例主要包括:“数义同条”的模式;利用通语和方俗语转相;利用词语的本义(常用义)和假借义转相;以今字古字;具体语境中的比喻义。

  • 标签: 《尔雅》 释诂 释言 释训 释词 体例
  • 简介:摘要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将《触龙说赵太后》中的“已行”为“已经走了之后”。本文通过词义引申、字典辞书、实例等多方面探究认为,“行”有“出嫁”之义,并进一步根据上下文意及战国时期的婚嫁习俗得出“已行”应是“已经出嫁”的意思。

  • 标签: 已行 训释 献疑
  • 简介:《释名》是在语义聚合中进行,和现代语义学中的语义场理论暗合.字和被字所拥有的共同义素,是被字和它所在语义场中其它义位的区别义素.

  • 标签: 《释名》 训释性质 聚合 语义场 义素
  • 简介:入字”指汉字字形结构的变化中融入了字典辞书、文献注释中词义的内容,这一现象是词义运用与故传承共同作用的结果.把对词义的理解融入字形,无疑增加了字形对词义的解释性.融入字形的通常是该字(词)经常使用的意义,为使用汉字的群体共同接受.“入字”是后代产生异体字的途径之一,它并非汉字演变的主流现象,但折射出的语言、文化现象自有它特殊的价值.

  • 标签: 汉字 词义运用 词义训释
  • 简介:今读《楚辞.九歌》,拟就古今的某些疏失略作商榷。所讨论的《九歌》语词(加着重号者)如下:一、《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远举兮云中”。三、《湘夫人》“登白蘋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四、《大司命》“壹阴兮壹阳,众莫知兮余所为”。五、《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 标签: 《九歌》 语词 训释
  • 简介:汉乐府《陌上桑》由于其内容生动、脍炙人口,得到长期广泛地流传。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古诗注本、大中学校教材都予以收录,足见其影响之大。但是,对于诗中“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两句,历来存在着不同的,主要分歧在于人们对“自”的解说很不一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说法:第一种将其为“自己起的名字叫罗敷”,例如哈尔滨出版社《古诗源·白话乐府卷》。第二种将其为“本名为罗敷”,例如王瑛的《诗词曲语辞例》、上海古籍出版社《古代民歌一百首》、马蜀书社的《汉诗选译》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高等学校教材《古代诗文选》。第三种将其为“自命(自

  • 标签: 出版社 名字 女主人公 罗敷 女子 第三人称
  • 简介:汇集了《左传》中有“唯是”的句子,从语言结构和语义两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剖析。经过比较归纳后,认为“唯是”是主要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一般应为“因此”。文章以训诂的基本原则要求为据,对一些通行教材中随文而的注解,提出了商榷意见。

  • 标签: 训诂 左传 唯是句子 语言结构 语义
  • 简介:阐明语法是训诂的重要内容之一,阐明语法对于正确词语、疏通文意有重要的意义。但在甲骨文研究中,人们对甲骨文字词的考释比较重视,而对甲骨文语法的研究则有些忽略。本文以笔者曾研究过的几个语法问题为例,说明甲骨文语法研究在字词中的重要作用,希望有助于甲骨文语法研究和字词考释的进一步结合。本文所引甲骨文辞例,引自《甲骨文合集》者径出片号,引自《小屯南地甲骨》的简称“屯”,引自《怀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的简称“怀”。

  • 标签: 语法研究 卜辞训释
  • 简介:《庄子》内篇乃庄周之代表作,为历代治庄者所看重。先圣时贤对《庄子》内篇虽多有,然古今《庄》之文仍存有误解之处。笔者多引《庄子》今注中影响较大的曹础基之《庄子浅注》、陈鼓应之《庄子今注今译》为例,不揣浅陋,略陈读《庄》所得,加以辨证。

  • 标签: 《庄子》 内篇 注释 辨证
  • 简介:<正>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发行以来,海内瞩目.杨先生这部著作,连同他的《孟子译注》、《春秋左传注》等,雅俗共赏,不唯一般读者争阅,即使是学术水平较高的读者,也无不交口称赞.杨先生在著中所显示出的校勘、注释和翻译水平,令人叹为观止.无疑、杨先生的这几部著作已被视为古籍整理界的颗颗璀灿的明珠.在词语方面,杨先生的《论语译注》中不乏高见,但也有欠妥之处.今仅就学习所得,撮录一二,略陈陋见,名曰《札记》.不妥之处,请杨先生和读者指教.

  • 标签: 词语训释 《论语译注》 札记 诗经 “礼” 牙音
  • 简介:组词为,又称陪词为,是一种特殊的义界,常见于字书、韵书的.《广韵》的里有不少组词为的情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了《广韵》中组词为的特征;整理了《广韵》中组词为的类型,提出组词为这种方式的重点在于起烘托、提示作用,而非必须要组合成词或词组;说明了《广韵》组词为的语料价值.

  • 标签: 《广韵》 训释 组词为训
  • 简介:传统的训诂学和语义学,对古汉语词汇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本文旨在运用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方法,力图对《尔雅·诂》中的词与被词在词义的内部的关联,这一非同义语言现象作出较为合理客观的解释.从词与被词是上下义位关系、词是用来揭示被词某方面的语义特征的、拆分词的词义的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二者的语义联系.笔者不揣简陋,尚祈方家指正.

  • 标签: 《尔雅·释诂》 训释词 被训释词 词义内部的关联 非同义训释
  • 简介:“抱薪救火”这条成语,多数辞书仅说明它的比喻义,而对它的本义却不置一词,不免失之偏颇。有个别辞书,将它的本义为“抱着柴禾去救火”,这不是“引火烧身”么?以“持取”这一常用义“抱”,不免有望文生之嫌。

  • 标签: 辞书 本义 反训 成语 训释 比喻义
  • 简介:我以“竅”字为典型,说明它是由两方面的音义构成的,双声为与叠韵为两者应相结合。这样,就出现了单音节词的特殊语源。若是两方面的音义仅执其中之一端,均非全面准确之训诂,从而形成训诂中之缺陷。《说文解字》:“竅”,空也。从穴,敫声。空,竅也。从穴,工声。”两字同为溪母,双声互。它们在意义上的共同之点,是均有空虚之义。今《辞海》、《辞

  • 标签: 溪母 《广韵》 广雅疏证 一声之转 《玉篇》 韵部
  • 简介:文章指出焦循《孟子正义》词义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突破“疏不破注”的成法,体现清学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2、因声求义,标示清人训诂所达到的高度;3、征引丰富,词手法多样,展现训诂的综合性.

  • 标签: 《孟子正义》 词义 训释 成就
  • 简介:《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是研究古汉语词汇的必读书,但它又是一部十分难读的书。本文就《尔雅)一书的多义词的特殊情况和研读此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作了归纳和分析。

  • 标签: 《尔雅》 多义词 训释
  • 简介:本文针对通行教材注一及有关论文在古籍襄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稳妥的看法。涉及古汉语词汇和语法两方面。

  • 标签: 古籍训释 古汉语 词汇 语法 "恶乎待" 考辨
  • 简介:"材武"一词,《汉语大词典》释义有误,这个词由主谓词组发展而来,经历了"人材勇武"、"有武艺"到"有武艺者"和"武艺"这样的词义发展过程,其构成特点是"材"后添加描绘性词素"武"。语言中由"材(才)"与描绘性词素构成的词很多,它们的词义发展历程大致与"材武"相同,而《汉语大词典》在释义上多有错误或未及之处,文章重新整理并了这些词。

  • 标签: 同类词 训释 “材武”
  • 简介:《正字通》异体字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误认正字;不明正字;颠倒异体字之间的先后关系;将异体关系视为通假关系。从数量上来看,以误认正字与不明正字为多。

  • 标签: 正字通 异体字 俗字 讹字 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