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分析了公元699年吐蕃大相以反叛的罪名被赞普逼迫自杀、赞婆率其后代降唐这一事件的原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兄弟把持吐蕃朝政多年,相权威胁到了君权,引起赞普的不满与打击;其次,与王室、其他贵族、平民百姓之间的矛盾使然;再次,唐朝的离间政策加速了的败亡。认为势力的消亡有利于吐蕃赞普加强君主的权力,促使封建因素在吐蕃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 标签: 吐蕃 论钦陵 赞婆
  • 简介:欧阳修首用“圣俞体”作为梅尧臣诗体的名称。自陆游起,始用“宛体”之名,并为后世所普遍使用;今人又有“梅欧体”或“欧梅体”之别名。各种称谓名虽异但意相近。“宛体”是指以梅尧臣的古体诗,尤其是五古为载体的一种诗体。它的主要风格特征是平淡。这种风格具有深刻的内涵:语淡情浓;浅貌深衷;意境平淡深远。庆历年问及以后,“平淡”中古硬怪巧等新的因素渐增。“宛体”诗歌推动了五古在唐代盛极难继之后的新发展,开创了宋调,因此梅尧臣被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 标签: 梅尧臣 宛陵体 风格
  • 简介:蜀章武元年(221年)五月,刘备即皇帝位不满一个月,就要出征东吴为关羽报仇。蜀国文臣武将都认为时间过于紧迫,且蜀国的主要敌国是曹魏而非东吴,不该舍魏而与吴战。但刘备不听劝阻,一意孤行,亲率大军4万东征。在东征过程中,刘备并非水陆并进打东吴一个措手不及,而是在夷弃船登陆,沿江岸700里设置连营四五十座与吴军相持。吴军统帅陆逊与蜀军相持不战,等待时机。半年之后,知蜀军已失锐气、防备松弛,遂发动火攻,烧刘备连营700里,蜀军军资、器械损失殆尽,刘备狼狈逃回白帝城,不久病逝。此后诸葛亮掌政,他深知联吴抗曹的重要性,遂派使臣去东吴,恢复吴蜀联盟,这为蜀国开发西南、吴国开发江南创造了有利时机,并使三国鼎立维持40多年。

  • 标签: 夷陵之战 刘备 关羽 陆逊 孙权 火攻
  • 简介:先把桥的石雕定性为环境雕塑,再用环境雕塑的一些审美准则分析石雕,然后通过桥的空间布局和背景、石雕与桥的空间、石雕自身的空间这三个方面来论证桥石雕的空间性.

  • 标签: 空间 环境雕塑 石雕 陵墓
  • 简介:淮阴师范学院藏陈畏人抄本传奇《秣秋》应为最终校定本;《秣秋》作者为泰州徐昫,曾侨居淮上,与诗人鲁一同为密友;校订者吴涑为清末民初清河学者、诗人;传抄终校者陈畏人为民国至文革期间的淮安藏书家。《秣秋》在反映夷人凌侵的孱弱国势、士风日下的社会风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的情状等方面,有突出表现。艺术上虚实相间,真幻混同,兼具现实与浪漫双重色彩;结构精巧,文采斐然;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 标签: 《秣陵秋》 校定本 徐昫 吴涑 陈畏人 虚实
  • 简介:吴伟业,字骏公,晚年号梅村,别题灌隐主人,明清之际江南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清顺治九年(1652)四五月间,两江总督马柱国疏荐,以病力辞;顺治十年九月,应召人都,授秘书院侍讲;顺治十三年,迁国子监祭酒,寻丁母忧归。吴伟业撰有《秣

  • 标签: 吴伟业 明清之际 传奇作品 顺治 兴亡之感 创作时间
  • 简介:2000年7月,成都商业街58号院因基建开挖基坑,在距地表4米深处发现战国早期开明王朝陵墓。墓坑长30.5米,宽20.3米,深约2.5米,呈东北一西南向。坑中尚存船棺9具、独木棺8具,均受到严重的盗掘破坏。所发现的17具棺木中,除了2具专置随葬品,5具因破坏严重未发现人骨外,其余10具皆为一棺葬一人。但考古者在扰动土层中采集到的人骨,

  • 标签: 商业街 成都 开明 明王朝 随葬品 人骨
  • 简介:明清两代,观赏、评论戏曲已经成为文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词的创作中也得到反映。在有的词人那里,不少词因观剧而作,为艺人而作,由此衍生种种情感,生发诸多感慨。在这方面,陈维崧(1625—

  • 标签: 陈维崧 迦陵词 家班 戏曲活动 康熙年间 牡丹亭
  • 简介:摘要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是享誉中国的桔都茶乡,是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近年来,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以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队伍巩固壮大,尤其是广场舞盛行火爆。本文就广场舞的特点、作用、长兴不衰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对策等进行初步的考

  • 标签: 广场舞 长兴不衰 原因
  • 简介:斯针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活日益繁荣,而人们的精神、文化和道德日渐贫乏;教育领域中实用主义思潮泛滥,职业教育充斥大学等种种弊端,颇有远见地提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以此为出发点,他认为教育应该引出人类天性中的共同要素,强调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文素养,倡导以“永恒学科”为核心的普通教育。将赫斯的普通教育思想置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深入分析其普通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力图客观地评价该思想的合理性及时代局限,对于推进我国的素质教育,仍不无启发意义。

  • 标签: 教育思想 普通教育 罗伯特·赫钦斯 素质教育 教育理论
  • 简介:人称“神童”的赫斯(RobertMaynardHutchins,1899—1977)被誉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布鲁贝克(1978)则认为,在“为建立高等教育的基本原理作出重大贡献的作者及其作为高等教育哲学里程碑的著述”中,赫氏的《美国高等教育》(1936)一书比纽曼的《大学的理想》(1852)和维布伦的《美国的高等教育》(1918)两部著作都“更为全面。如今,赫氏的《美国高

  • 标签: 美国 赫钦斯 高等教育 教育哲学
  • 简介:半个多世纪前爆发的震惊中外的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哭事件",震撼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日前,笔者访问了当年的哭总指挥,现年106岁、身体尚健的黄鹤先生。黄鹤,字萼楼,又名鹤楼,1897年10月出生在湖南湘阴县武穆乡青山村(现属汨罗市)的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26岁的黄鹤先考入程潜创办的陆军部第六军讲武学堂,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

  • 标签: 黄鹤 蒋介石 黄埔军校 南京紫金山 中山陵 国民党军
  • 简介:杜甫的《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作为一种诗歌典范体裁,对后世影响深远。丘葵本南宋末年一位饱读诗书之士,看到外族入侵产生的种种恶行,遂用同谷体这一形式记之。诗人在诗中写出了政权的易代、外族的侵入、时代的乱离,用纪实的方式记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丘葵诗歌艺术形式亦丰富多样,是学唐拟杜的典型代表。丘葵对杜诗的接受与传播,更是促进了杜诗的广泛流传,对南宋遗民群体抗击蒙元入侵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丘葵 情感内蕴 杜甫 人生遭遇 时代悲苦
  • 简介:明清帝王多次到九嶷山祭祀舜,主要目的是向世人表明自己继承皇位的正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宣传继承大舜仁政、平定战乱、勤政安民的愿望和业绩,表现出了明清社会封建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明清帝王的祭,向人们确立了大舜的安葬地为湖南九嶷山,同时扩大了九嶷山舜的政治影响。

  • 标签: 明清帝王 九嶷山 舜陵
  • 简介:、庾信为六朝骈文巨子,其文技巧精湛,成就卓著,体现出成熟期骈文的诸多特征。徐庾的骈文文体特征大致趋同,涉及到骈文创作的多方面内容,如推动各种骈体形式技巧走向精湛化、极力追趋新巧文风,裁对愈益细密精工、创四六隔句对仗之规范,骈语中融入散句和虚词以疏通文气,注重雕琢华丽辞藻、讲究谨严清亮的平仄格律,善于灵活巧妙运用典故,重视骈文的内在气韵等,在骈文创作方面贡献颇多。

  • 标签: 徐陵 庾信 骈文 文体特征
  • 简介:溯湘江支流沫水而上的鹿原陂,自古称“皇山”,享有“神州第一”的美誉!这裹山水环抱。古树绿荫,云雾缭缭,溪水涓涓,瀑布倾泻,空灵深幽,动静交错,沉寂的美景和宁静的山谷交相映衬,无论从建筑历史、风水民俗、文化古迹还是休闲旅游观光都是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 标签: 炎帝 中华 建筑历史 旅游观光 文化古迹 山水
  • 简介:在沈阳市中心驱辐北行不远,就可以见到一座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的古建筑群,这就是清初关外三之魁的昭,满清第二代皇帝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

  • 标签: 中国 沈阳市 辽宁 太宗陵 昭陵 历史背景
  • 简介:摘要风景园林工程主要是对其植物进行有效应用,优化生存生活环境。风景园林工程建设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娱乐、休憩的活动场所,并且能够获得最佳生态效益,兼顾着环境保护和经济生产地功能,创造出一个高质量的园林工程。下面就结合作者实际各种经验,简要的分析风景园林施工,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借鉴参考。

  • 标签: 风景园林工程 施工原则 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