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概论诉讼标的,是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使诉本身特定化的机能,而且是判断诉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标准。诉的客观合并,诉的变更,二重起诉,在一定程度上也都决定于诉讼标的。由此可见,诉讼标的不仅在诉讼理论上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审判实践上,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谓诉讼标的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如何把握、如何理解诉讼标的,即诉讼上的请求与实体权利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在德国和日本诉讼法学者之间,从来的迎说,即多数说,一直是把诉讼标的作为实体法上的权利来把握来认识和理解的。自一九三一年以后,关

  • 标签: 诉讼标的 诉讼法学 请求权 新理论 实体法 诉讼当事人
  • 简介:本文从如何表述诉讼标的才算合理的角度,对确认不侵权诉讼的诉的利益作了一个考量。例如,我们不仅可以对侵权法律关系进行确认,还可以对侵权事实关系进行确认;不仅可以对"现在"的侵权关系进行确认,还可以对"过去"的以及"将来"的侵权关系进行确认;不仅可以对原告与被告之间的侵权关系进行确认,还可以对原告与第三人之间的侵权关系进行确认。

  • 标签: 确认不侵权诉讼 诉讼标的 诉的利益
  • 简介:诉讼标的理论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体系,是民事诉讼体系内最重要的理论。群体性诉讼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虽然出现的时间短,但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群体性诉讼诉讼标的,一方面可以增强诉讼标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群体性诉讼的理论深度。要彻底弄清楚群体性诉讼诉讼标的,还需要对群体性诉讼作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的研究结果才不会有遗漏。

  • 标签: 诉讼标的 群体性诉讼 利益 法律漏洞
  • 简介:我国对诉讼标的理论的研究一直未被重视起来,在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中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薄弱的环节。从客观上讲,诉讼标的不仅仅是个诉讼理论上的简单、纯粹的概念,还是一个民事诉讼活动中复杂而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回避、十分敏感扣棘手的诉讼实践问题。

  • 标签: 诉讼标的 旧实体法说 诉权理论 既判力
  • 简介:【摘要】本文在阐述了民事诉讼标的识别的意义之后,详细介绍了学界对诉讼标的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之上阐明了怎样对诉讼标进行识别。【关键词】诉讼标的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形成之诉

  • 标签: 标的识别 民事诉讼标的 识别初探
  • 简介:诉讼标的作为学理上的概念,从其本质机能上讲,具有'体系概念'和'指示概念'的两面性。日本的著名的诉讼标的(诉讼物)论争就是从其体系概念的层面展开的论争。但经过多年的论争发现,没有哪一个诉讼标的学说能够解决民事诉讼中的所有问题。故,日本民诉学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于诉讼标的的研究方向转向于研究解决个别问题。从日本样本来看,对体系性诉讼标的之研究正在逐渐固化、淡化,诉讼标的概念在具体问题解决上的相对化(指示性)机能逐渐被接受,体系性诉讼标的概念正在变成一种解决问题时的思考工具。诉讼标的概念是与其民事诉讼基础理论和民事裁判制度共同发展的,在历史的不同阶段中有不同的机能和含义。在我国现有语境下,如想解决诉讼标的识别问题,首先应对诉讼标的概念的本质机能有清楚的认识和选择,在此基础上对诉讼标的识别之各学说进行选择,进而构筑中国化诉讼标的理论之全景。

  • 标签: 日本 诉讼标的 机能 体系性 相对性
  • 简介:诉讼标的理论在大陆法系发生过激烈的争论,旧实体法学说、诉讼法学说、新实体法学说和诉讼标的相对论都有其支持者。旧实体法学说因其强大的生命力赢得了通说的统治地位。但旧实体法学说的缺陷就是有违一次解决纷争的要求。此时法官就法律关系做适度的阐明,便疏解了旧诉讼标的理论的缺失。

  • 标签: 民事诉讼 诉讼标的 旧实体法学说 阐明权
  • 简介:【摘要】旧实体法说以实体权利和法律关系为诉讼对象,既判力与诉讼对象具有一致性。旧实体法说无法解决给付目的同一,请求竞合问题,如将其视为一个诉讼标的,在既判力问题上仍坚持旧说观点(实体权利确定),又无法解决重复诉讼的现象。新诉讼标的理论从给付诉讼和确认诉讼具有的目的及机能入手,以效果或事实关系识别诉讼标的,扩大了既判力对象与诉讼对象的内容。但在给付目的同一,事实关系竞合问题上,始终无法克服事实关系的羁绊。

  • 标签: 德国诉讼 标的理论 演绎启示
  • 简介:诉讼标的的各家理论众说纷纭,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通说.相反,由于各自研究的不断深入,反使得理论界出现了混乱.研究诉讼标的,不能只局限于学界中的各种理论,必须从立法和判例中去寻求新的路径,从实务中去考察法官遇到反映诉讼标的理论的案件时遵循的是什么样的原则,从而形成一套处理案件所一般适用的方法.

  • 标签: 诉讼标的 构筑 民事 理论界 案件 判例
  • 简介:2013年《民事诉讼事法》第55条规定了公益诉讼,可是,从诉讼标的的角度,“公共利益”在实体法中的阙如成为公益诉讼正当性的一种阻遏,那么,在以权利而非利益方可启动诉讼的前提下,只有对“公共利益”进行权利化描述才是根本出路。在求证出公益诉讼诉讼标的之后,诉讼担当是成为检察机关介入公益诉讼的最佳理论依据,但是,检察机关承接的只能是公益诉讼形式上的权利,而实体权利仍归真正权利人。

  • 标签: 公益诉讼 权利化 诉讼担当
  • 简介:<正>民事诉讼,就诉讼标的之意涵应如何理解,于学说上产生甚大之争论。尤其在民事实体法上发生请求权竞合或形成权发生竞合之情形,于诉讼法其诉讼标的为何,究构成几个诉讼标的,存在甚多不同之理解。台湾地区实务上目前在通常诉讼程序仍采用旧诉讼标的理论之立场,学说上则有主张采用旧诉讼标的理论或诉讼标的相对论之见解,亦有主张采用新诉讼标的理论两个构成要素或一个构成要素理论之见解。值得留意者,于德国之长期立法上、学说上与实务上乃

  • 标签: 诉讼标的 民事实体法 诉讼程序 既判力 形成权 发展方向
  • 简介:诉讼标的理论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民事诉讼程序规范化、精密化的要求。

  • 标签: 民事诉讼 诉讼标的 认知 反思
  • 简介:公正、效率、效益是现代法律制度追求的最基本价值目标,是法律的精神实质,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当然也不例外。新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称现行《刑事诉讼法》)对传统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正体现了这种价值追求。笔者在本文中将以这三大价值目标为标准,对现行刑事诉讼制度略作评价,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研益。一、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与公正目标的实现刑事诉讼实质上是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均衡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惩治犯罪,另一方面是保护无辜。实现了这两方面的内容,刑事诉讼就实现了最大的公正,这也就是刑事诉讼制度中公正的最深刻的含义具体来说.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公正目厅主要有以下要求:(1)控辩双方在庭审中均衡较童,

  • 标签: 刑事诉讼制度 刑事诉讼法 价值目标 效率和效益 取保候审 自诉案件
  • 简介:本文阐释和分析了诉讼标的问题在罗马民事诉讼法中的表现形态及其与当时的诉讼法思想和诉讼法制度间的内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阶段的法律制度所提出的不同解决方案作了对比分析和评价。就法律文化和法律传统层面而言,本文侧重于分析和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诉讼主导思想和诉讼基本原则对于当时的诉讼标的观和法律实践的意义;就法律体系和制度层面而言,着重考察了诉讼的构造、相关诉讼法制度和权利规范竞合现象等对于诉讼标的问题及其解决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 标签: 诉讼标的 民事诉讼制度 民事诉讼法 法上 审判程序 法律传统
  • 简介:诉讼标的概念是随着诉讼的产生而产生的,诉权在请求权概念未出现之前,最初被理解为实体法上的权利,诉讼标的最初也被人们理解为实体法上的请求权。在请求权概念产生之初,它在诉讼法上与诉讼标的乃是同一内涵,都是指民法上的请求权,这是由于早期社会诉讼形式单一决定的。随着社会发展的复杂化,诉讼形式不再单一,诉讼标的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转变成为诉讼上的请求权,但民法上的请求权的研究仍深深影响着诉讼标的理论的发展。

  • 标签:
  • 简介:问:春节时,我家楼上的邻居外出度假,结果他家跑水把我家淹了,而他家跑水那两天,我正好在我妈妈家陪她老人家过节,待初三回到自己家时,发现屋里的水已经快没脚面了。我找楼上的邻居商议赔偿一事,可他硬说我好多天不在家,对于跑水造成的损失,因我未及时发现,所以我也有责任。我觉得该人实在是不讲理,因此不想再跟他理论,想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此事。初步估计我家的损失在七八千元左右,请问,打这个官司需要交多少案件受理费?

  • 标签: 案件受理费 诉讼标的 法律程序 邻居 损失 赔偿
  • 简介: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之概念如何界定,将深深影响诉讼标的特定之方式、法院阐明义务之形态、是否违反重复起诉禁止之要求、是否构成客观诉之合并、是否构成客观诉之变更与追加,并影响既判力客观范围之大小,其为民事诉讼法甚为重要之课题。本论文主要乃在探讨相关重要之诉讼标的理论学说,其次评析相关理论之优、缺点,并分别区分不同之具体案例类型,来比较与分析不同诉讼标的理论运用之状况。本论文主要在厘清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之概念,探讨有无从旧诉讼标的理论转化为两个构成要素理论之必要性,并提示民事诉讼诉讼标的概念过度扩大界定之危险性。本文之目的乃在使现今民事诉讼诉讼标的之概念更加明确化,勾勒出未来民事诉讼诉讼标的概念在发展上之方向,并凸显未来诉讼标的理论发展上过度扩大诉讼标的概念之危险性。

  • 标签: 诉讼标的 旧诉讼标的理论 两个构成要素理论(二分肢说) 生活事实 诉之声明 法观点阐明义务
  • 简介:<正>一、形成之诉的诉讼标的:形成权抑或形成诉权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看来,形成之诉,是与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并列的三大诉讼类型之一。权威教科书认为,形成之诉是指原告要求法院变动或消灭一定法律状态(权利义务关系)的请求。人们关于形成权的纠纷,形成了形成之诉,其逻辑联系是形成权-形成之诉-形成判决-形成力。①中国学界关于形成之诉的诉讼标的,一般均认为是民事实体法上的形成权。②形成权是指依照权利

  • 标签: 诉讼标的 形成权 合同解除权 民事诉讼理论 给付之诉 确认之诉
  • 简介:《民事诉讼法》第52条立足于当事人与诉讼标的的关系,将'诉讼标的之同一或同一种类'作为必要共同诉讼和普通共同诉讼的区分标准;而在司法实务中,法官却立足于'案件基本事实的查明'来判断多数人侵权纠纷审理的'分'与'合'。采纳何种理论分析工具,才足以化解立法标准与司法标准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本论文论证的核心。德国所采用的'合一确定判决的必要性'标准,与我国现行立法和司法实务都无法形成有效对接,短期内无法成为我国共同诉讼类型的区分标准。而'诉讼标的'的内容范围,可以通过'案件事实'这一可浮动元素加以控制。因此从'案件事实'是'请求所涉及的整体性的生活历程'之含义界定出发,以'实体上责任关系是否具有整体性'来确定不同的多数人侵权纠纷类型下'同一案件事实'的外延范围,无疑是一种更为可行的共同诉讼类型的区分标准。而以此为前提,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必要共同诉讼一普通共同诉讼'两分法框架内再建构出一种新的共同诉讼类型——'准共同诉讼'非常必要。

  • 标签: 多数人侵权 共同诉讼 诉讼标的
  • 简介:在请求权发生竞合的情形,我国《合同法》第122条以及《民法总则》第186条提供了解决方案,即通过赋予当事人选择权,避免发生“重复赔偿”.但这仅是一种“此时此地”的解决方案,若从诉讼法的立场出发,“选择”即意味着当事人可以分别起诉,由此可能使得避免“重复赔偿”的目的无法实现.为此,请求权竞合必须借助禁止重复起诉的诉讼制度.为此,有必要协调请求权竞合、禁止重复起诉以及诉讼标的三者的功能.

  • 标签: 请求权竞合 责任竞合 重复起 诉诉讼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