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乃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人.与诗一样,也具有"兴观群怨"的审美教育功能.在新时期,继承、改革、发扬、光大中华,有益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标签: 中国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审美教育
  • 简介:周济首先提出“尊体”一,并且依此阐发其主张,着重于“论莫先于品”、“意能尊体”和“以存史”三个角度予以展开,开辟研究的新境界。同时也使得尊体研究渐入人心,对词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周济 尊体
  • 简介:陈澧以经学闻名,治乃其余事。在浙西派没落、常州派光大的转折时期,陈澧不为浙常二派所笼绊,能大胆摭取二派论观点,全面观照,审视得失,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对其进行批评。他论既不轻弃,也不盲从,而是汲取精华,融汇新裁,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同时以此药救当时词坛出现的弊象,真能为后来词坛之异军特起者导夫先路,"为近百年词坛张目"。

  • 标签: 陈澧 古雅 寄托 经术
  • 简介:清代著名词评论家谢章铤认为“明末风雅首推陈大樽子龙”,这位明清鼎革之际的文学家身体力行着其政治理想与文学理想,使得其短暂的人生却甚是夺目。这位气吞山河,满腹豪情抗清复明的才情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典型的“当行本色”风格创作词家。陈子龙带领云间派,宗南唐北宋为正统,并力复“统”以纠明淫哇俚俗之习。以甲中国变为界,陈氏风从妍丽温软而进阶为柔中有骨,清丽幽雅,其主张与作实践不仅肃清了明末风的萎靡状况,并为清中兴打开了局面,是明代昙花最后一现,亦是新朝明珠光芒乍现。

  • 标签: 陈子龙 云间词派 词风 词学观
  • 简介:朱庸斋的创作,主要体现在以"浑化"为作技法之旨归,以"体格"为作思致之先要,以"神致"为作审美之灵魂。其深厚博达,具有统系性,打破了界惯有的门径意识与传统观念,显示出独特的集成创新意义,在我国现当代词中有着甚为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朱庸斋 词学创作观
  • 简介:欧阳炯的《花间集•序》全文贯穿着以“艳”为美的思想,并围绕这一思想表达了《花间集》音乐性、娱乐性、文人化的选词标准。欧阳炯本人的既深深打着“侧艳”的花间烙印,又因内容题材有所拓展和艺术手法的个人特点而自具“艳而质”的面目,他的创作既有对自身的践行,也有难能可贵的超越。

  • 标签: 欧阳炯 《花间集&bull 序》 词学观 词风
  • 简介:任何一个概念都有自己的生成历史与内涵,以及独特的使用方式和范畴.''、'思想史'是近年来词坛上运用极为广泛而又不确定的模糊概念.与作为文体意义的''相关联的''概念出现于清代,至近代才成为体文学研究的专门学科,然而在实际运用中,这个概念既有精确性,也有其灵活性和约定俗成性.'思想史'从'文学思想史'的概念中衍生,是文学思想史的组成部分,它是历代词学家对词这种文学样式的历史性见解和观念,研究和描述的是历代词思想的发展脉络.

  • 标签: 文学思想史 模糊概念 文体意义 文学研究 实际运用 约定俗成
  • 简介:在进入文人创作领域之后,在渐趋雅化的过程中,逐渐被正统儒者所接受,理学家也都普遍染指的创作,且对词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此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理学家与有别于宋词主调的理学派则又不可避免地对整个发展进程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渗透和影响。一般而言,北宋理学家大多对词持坚决否定态度,涉足的创作者亦少;南宋理学家对词的态度大多较为通达,对具有充实内容并发挥社会功用者甚至大加赞赏,自身也大量涉足的创作,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作品。

  • 标签: 宋代理学家 词学观 理学词派 创作特点
  • 简介:清季词坛大家王鹏运对词律颇有心得,能用自己对词律的独特认识来指导自身创作,通达而敢于突破。王鹏运对词体的典型特点把握得比较准确,对词体的价值和功能有深刻的体认,其本色当行。二者可见出一代学家的风度气派。

  • 标签: 王鹏运 词律观 词体观
  • 简介:贺裳是清初著名的词人及评论家,他对纠正清初词坛浅俗风功不可没。其《皱水轩筌》详细阐述了贺裳“澹语入情、情景结合”的作词方法,为后人指明清晰的作词途径。同时在对《皱水轩筌》等七十四则词话的考证分析下,也总结归纳出了其‘‘语澹情浓,事浅言深”及含蓄妥帖的作风格。

  • 标签: 贺裳 皱水轩词筌 词学观 澹语
  • 简介:即人们对词的体裁特性的认识和见解。吴世昌先生充分肯定的音乐文学特性,从'合乐歌唱'的角度,认为是不折不扣的宋代乐府;强调是抒情文学,言情是其'本色';主张历史地认识体,批评有些论家仅站在文人格律诗的立场看待,吴先生以史学家、文学家的身份论,求'真'求'美',而不是如政治家、道学家以政治的、道德的、事功的评价代替历史的、审美的、艺术的评价。这是值得肯定的态度。

  • 标签: 吴世昌 词体 词体观 音乐文学 本色 抒情文学
  • 简介:《闺秀词话》是一部主要收录清代女性词人生平与作的作品。虽然书中少数几篇涉及宋、明两代女词人,但仍可将其视为"清代闺秀词话"。它不仅展示了清代闺秀百花齐放的盛况,也反映了雷瑨、雷瑊关于女性的。拟以《闺秀词话》为底本,总结二雷女性的特点。

  • 标签: 《闺秀词话》 雷瑨、雷瑊 女性词学观
  • 简介:摘要郑文焯为清末民初词坛四大家之一,毕生致力于创作与批评。随着清研究的深入,郑文焯作及论受到学界重视,对其研究趋向深入。本文系统梳理了自上世纪以来郑文焯研究的成果,以期学界更为深入的研究。

  • 标签: 郑文焯 清词 词学 综述
  • 简介:本文从新文化运动主将的身份和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探讨胡适对词体的诸种体认如乃诗之进化、是白话文学、是活文学、近语言之自然等形成的主客原因及是非得失,进而分析其早年所着《国语文学史》和《词选》在作取舍、词人褒贬、史诠释方面的诸多偏见,肯定其重视体研究的学术史贡献,又对其推崇自然反对模仿、推崇诗化反对诗词分畛、重情感意境反格律用典、重北宋轻宋末以後等观点在多半个世纪研究中产生的影响加以评价,同时也涉及其在“整理国故”学术思想下实证性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 标签: 胡适 词学研究 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词体 白话文学
  • 简介:这次习作,我们又要尝试新的挑战了——写导游。怎么样,有没有觉得很新鲜,是否想赶快一试身手呢?先别急,看看还有哪些写作要求和小妙招吧!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论稿》是华东师大中文系词学名家施蛰存、万云骏、马兴荣和中年骨干教师的集体科研成果,最近已由该校出版社出版,本书对唐至清末历代著名词人都有精辟的论述,对词体的起源和形成、的特殊风格及其发展、的豪放派与婉约派诸问题都作了详尽的探讨。本书作者在对词的发展溯源探流中着重对词的形式和写作艺术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和分析,一反学界以往重思想、轻艺术,以对作家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评论

  • 标签: 词学论稿 婉约派 施蛰存 豪放派 写作艺术 词体
  • 简介:二十世纪史上有两个非常著名的流派——"南派"与"北派"。这种分类有两个依据:一,两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从事活动与研究的主要地域,二,他们的代表作的产生地域。本文关于二十世纪二十位已故学名家的流派归属的认定,除了这两个依据之外,同时还依据他们的师承关系或其所接受的影响。文章从二十个方面揭示了这两个流派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又从十五个方面比较了他们之间的异同,最后简要阐述了流派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南派词学 北派词学 真相 比较 意义
  • 简介:柳永是千年史上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位词人,自宋以来的批评里,柳永受到了颇多訾议,因其创作了俗,引发了历代文人几乎一边倒的犀利批判。然而在晚清,这一形势有所改观,继江苏词人冯煦对柳永给予了较高关注后,湘籍词人陈锐取法于前,推衍于后,对柳永大加赞赏,他在著作《袌碧斋词话》中对柳永“俗”的重新认识,对柳协词韵、重字句的欣赏,对周邦彦、柳永师承关系的认同等,都是非常有深度的见解,为柳永在清末的正名、重建史上的地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标签: 柳永 陈锐 接受
  • 简介:摘要被认为“末技”“小道”的,在清代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清代词话云集,在众多批评中,毛稚黄认为《窥管见》“诗词曲之界甚严,微笠翁不能深辩。”《窥管见》在对诗词曲的对比研究中,对词的定位、界限和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清的复兴和发展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 标签: 定位 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