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诗歌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谈到诗歌,人们往往提到形象、意象和意境。意象的内涵是什么?它与形象、意境间的关系如何?许多理论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但说法不尽一致。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意象的内涵及其演变“意象”是我国古代诗论中一个重要美学概念,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演化过程,并且由于人们理解的差异和使用的不统一,形成了其内涵的不一致性

  • 标签: 诗歌意象 意象表现 意境说 古代诗 诗人情感 美学概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诗歌是凝练的语言艺术,诗人的情感通常不是直接表达的,而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在客观事物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创造生动形象又富有深意的意象来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本文将对这些诗歌中的意象进行解读,以体悟诗人的情感。

  • 标签: 诗歌意象景情相悖解读
  • 简介:摘要徐志摩是新月派最有代表性的伟大诗人。五四新文化思潮的感召、对于西方文化的向往、深入频繁的中西交往活动、活泼好动的个性和广泛的社交活动,造就了徐志摩开阔的世界性文化视野。徐志摩的诗歌造诣极高,对诗歌意象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诗歌追求语言的凝练和含蓄,不宜用过多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意象的选择尤为重要,好的意象可以让读者通过想象自觉填补意象衔接中的空白。徐志摩选取的意象典型深刻,物我融合的程度较高,语言张力大,情感表现含蓄深沉,力求达到主观情感和客观世界的完美融合。

  • 标签: 徐志摩 诗歌 意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海子的许多诗歌都是一种哲学的诗意表现。海子通过创造新的意象——亚洲铜、麦子麦地、太阳来表达自己的哲理观念以及最高审美理想。

  • 标签: 意象 亚洲铜 麦子麦地 太阳
  • 简介:从中国的古体诗、近体诗至现代诗,意蒙一直是诗学理论的基本元素。北岛诗歌创作源于“文革”时期,碍于权力话语的束缚和压抑,诗人不能直接表达对时代的反抗意识,而又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意象便成了诗人表达思想、呈现诗歌审美理想的艺术表达方式。北岛诗歌意象既具有中国古典诗歌的内敛和含蓄,又有西方意蒙主义诗歌的直觉思维特性,重瞬间、重潜意识,进发出超越理性思维的神性内涵。采用多种意象组合的方式,推进诗歌表达的陌生化和思维跳跃性,使北岛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标签: 意象 意象主义 发散式意象 叠加式意象 串联式意象
  • 简介:意象”即意中之象,是诗歌的灵魂。鉴赏诗歌可以从意象入手,把握诗歌意象的内涵、诗歌意象的特性等。文章主要分析了鉴赏诗歌意象的具体方法,以期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 标签: 诗歌意象 内涵 特性 鉴赏方法
  • 简介:要认识意象,首先让学生了解物象。物象即动物、器物等在不同的环境中显示的现象。如粉笔,它呈圆柱形,有白色和彩色的,供老师教学用。我们经常看见,这是其物象。但当我们看到老师用其在黑板上书写、传授知识。它最终化作灰尘时,心中油然而生敬意,如赞叹道:“粉笔,你耕耘在知识的田野,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播种希望……”

  • 标签: 意象 诗歌 传授知识 物象 圆柱形 粉笔
  • 简介:古人谓“立象以尽意”,“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从而使之具有情感色彩。换言之,“象”是“意”的载体。因此,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 标签: 诗歌鉴赏 意象 “立象以尽意” 客观物象 “意” “象”
  • 简介: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以其风格清新,意象丰富、形式多样、情感真挚充沛的诗风,成为与闻一多并峙的新月派双峰。可以说是闻一多提出了“三美”主张的理念,而徐志摩则在部分地实践并超越了他。然而人们在谈论徐诗时发现,诗歌仅仅有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形体感觉,即意象美。本文就围绕徐诗的意象做深入探究。

  • 标签: 徐志摩 诗歌 意象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古代诗歌意象是很值得去探寻的,只要留心,,就可以发现很多有意趣的东西.它既是代表着一定意义的文化符号,又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了解一些常见的意象,也是欣赏古代诗歌必不可少的文化素养.【关键词】形你性抒情性意象诗歌是形象性和抒情性的统一.诗歌中的感情是通过诗歌中描写的形象表达出来的.进而通过意象的连缀构建诗歌的意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经过千百年的沉积,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意象”。这些意象体现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博大精深的古文化,耐人寻味,意趣盎然.一、抒怀意象菊花,菊花在古诗文中代表着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最早提到菊花的是我国大诗人屈原,在他的名篇《离骚》里面就写到“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就是通过这两句诗,把屈原玉洁冰清的那种品质表现出来了。到东晋时候陶渊明,可以说是和菊花有不解之缘。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的诗,当然,最有名的像他的饮酒诗里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芳菊开林曜,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

  • 标签: 中的意象 诗歌中的
  • 简介:记得有一则这样的故事,有学生做了以“梦”为题的说话作文:每当黑夜降临,我总做一个梦/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冬的光辉偷回/还给迷人的金秋/把夏的鲜花偷走/装扮着春天的风流/我想变成一只老鼠/把世间的黑暗统统偷走/哪怕闪电划破云头/哪怕寒风把心刺透/我也决不缩回自己伸出的手。

  • 标签: 意象 诗歌 老鼠
  • 简介:台湾五六十年代的诗坛对诗歌意象十分重视,痖弦也不例外.他"完美而独特"的诗歌意象受到了众多论者的好评.本文试就痖弦诗歌意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对痖弦诗歌作一整体性的观照.

  • 标签: 弦诗歌 痖弦 诗歌意象
  • 简介:摘要:艾米莉·狄金森生前她默默无闻、与世隔绝,仅有7首诗被朋友匿名发表;但自从1886 年她去世后,人们在她的抽屉中发现了近1775首新颖独特、风格清新、别具一格的诗歌。她的作品短小、精炼,传达的思想却非常丰富,其内容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对于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读者和批评家开始关注艾米莉·狄金森和她的诗歌,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狄金森死亡、宗教和自然主题的诗歌进行解读,进一步地研究艾米莉·狄金森和她的作品的诗歌意象及其原型意象

  • 标签: 艾米莉·狄金森 诗歌意象 原型意象
  • 简介:诗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意象诗歌的要素之一,但由于不同文化在诗歌表现手法上不尽相同,因此在诗歌翻译过程中意象是否可以转换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探讨,认为“形神兼备”是诗歌翻译的理想境界,但在诗歌的实际翻译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变通与转换,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 标签: 诗歌 诗歌翻译 意象转换
  • 简介:初次涉及“意象”,是和学校的老师在相关专家的带领下为编写校本教材做筹划时。“意象”在《周易·系词》中指“观物取像”“立象以尽意”。这里的“象”是符号,由阳爻、阴爻配合组成,是试图诠释人间祸福的符号,属哲学范畴。诗歌借用其义并对“意象”加以引申,其中的“象”不再是卦象,而是作者想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又不想直接表达时所借用的具体可感的物象。

  • 标签: 意象 诗歌 张力 教学 校本教材 哲学范畴
  • 简介:陶渊明诗中出现的“南山”,成为一种象征,而非实指某座山。“南山”作为文化原型,在《诗经》中广泛出现,在汉代文化里也有充分的表现,陶渊明的回归“南山”是一种文化认同,因此,他回归之后同样很满足,甚至还有幸福感,达到真归的境界,以至于成为后世文人的一种人格楷模。

  • 标签: 陶渊明 南山 回归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