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龚维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威远县人民医院儿科四川内江64245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14-01对于成年人而言,肺炎并不是一种陌生疾病,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通常在吃药或打点滴后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宝宝而言,因为机体抵抗力尚未发育完全,在对肺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仅相当麻烦,而且极易反反复复的发作。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小儿肺炎呢?小儿肺炎在发生时又有那些症状呢?又该如何治疗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一下。1小儿肺炎在发生时有那些临床症状?通常情况下,小儿肺炎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咳痰、发热、鼻塞流鼻涕以及拒食等。发热。正常情况下,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儿,体温均在36度到37度之间,当发现宝宝体温在38°以上且持续发烧不退,则需怀疑并注意是否是由肺炎所引起。呼吸不畅。宝宝得了肺炎以后就可能出现呼吸不畅,呼吸不畅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哭闹不止,通常情况下当宝宝出现呼吸不畅时,需及时带着宝宝前往医院接受诊断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拒食。当发觉宝宝近期存在食欲不振或吃得东西明显比之前少了,需要注意是否伴随有其他症状,比如发烧、咳嗽等。睡眠状态差。受疾病的影响,宝宝多会感受到难受,即使在睡眠过程中也特别容易醒来,会对宝宝的情绪状态产生较大影响。呼吸系统症状。起初,呼吸系统症状以频繁咳嗽最为常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在咽喉部表现出痰鸣音,同时还伴随呼吸表浅增快,比如鼻翼煽动,在一部分的宝宝还存在口周、指甲轻度发钳的情况。早期肺部体征并不明显,听诊可能只是呼吸音粗,随病情进展可听及湿罗音。除了上述症状表现之外,宝宝还可能存在精神萎靡、烦躁不安、腹泻、呛奶以及呕吐等症状。2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小儿肺炎呢?原因一:病原体感染因素。宝宝出现肺炎的原因通常情况下都是由病原体感染导致的,比如金黄色葡萄菌感染、流感杆菌感染、大肠杆菌感染以及肺炎双球菌感染等,由于宝宝自身免疫抵抗力较差,所以就极易受到侵袭,最终在形成小儿肺炎。原因二:呼吸道生理因素。由于宝宝年龄较小,呼吸道较为狭窄,同时呼吸道分泌的粘液也较少,在面对细菌入侵时,纤毛运动弱,小儿的肺组织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在流感爆发的季节宝宝极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出现肺炎。原因三:宝宝自身健康状况状态因素。多数家长认为肺炎属于流行性感染疾病,这样理解不算错,但病原体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线路等社会工程经济发展,我国一些城市地区的地质灾害也日益增多,城市中所发生的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城市基础设施已经造成重大损失,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建设与发展,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对城市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 标签: 城市地质灾害 诱发因素 防治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为防治急性哮喘提供理论资料。方法:选择近五年住院的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病历为研究资料,采取回归性分析的方法,总结急性发作的诱因,同时采取敏筛法选择 70例患者,测试患者过敏原。结果:经过总结分析,发现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诱因,占比达到 46.4%,多发于老年人群,吸入过敏原占比为 26.4%,诱发因素占比减小,按照占比顺序为冷空气刺激、食物过敏、情绪剧烈变化、药物刺激、剧烈运动。在测试 70例患者的过敏原后,发现其中 40例患者都具有一种以上的过敏原,阳性率高达 57.1%,出现频率最高的过敏原为霉菌类,剩下过敏原按出现频率排列,分别为蒿、尘螨、屋尘、动物皮毛。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最主要的诱因有两个,一个是呼吸道感染,另一个是吸入过敏原,医院应该呼吁人们预防呼吸道感染问题,患者要尽量减少对过敏原的接触,可以降低急性支气管哮喘的发作频率。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 诱发因素 过敏原
  • 简介: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复杂,近年来由于很多原因频繁诱发地质灾害,已经引起国家高度重视。滑坡是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如何准确的预测滑坡体的影响范围以及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 标签: 滑坡地质灾害 诱发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物质生活的富足,也带来了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严重生理疾病之一便是心脑血管疾病。该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并且具有易患病、易致残、高治疗成本的主要特性。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逐渐年轻化,呈现“低龄多发”的趋势,然而许多年轻人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对自己而言遥不可及。该论文针对以上提到的心脑血管疾病问题,给予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并从当代公民对心血管保护的认识层面出发,积极寻找导致该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以及主要防范措施。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预防方式
  • 简介:摘要新课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导入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改善。因此,教师要提高对新课导入环节的重视,采取有效的导入方法,诱发学生的兴趣。

  • 标签: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学习兴趣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诱发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并探讨乳腺癌化疗诱发糖尿病的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5年1—12月之间在该院进行化疗的21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化疗后并发乳腺癌的几率,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并发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并探讨其护理措施。结果217例研究对象化疗后有血糖升高症状的患者113例,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有31例,其中有19例具有糖尿病家族史,23例由于化疗反应较饮食不规律。结论乳腺癌化疗可导致患者的血糖升高,其中糖尿病家族史、化疗反应等可增加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并发糖尿病的风险。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病人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200例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病人为对照组,100例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病人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病人体重指数、高血压家属史,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的血浆纤维蛋白、LDLC、HDLC、TC、TG、ApoA、尿酸、尿蛋白、Cr等较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LDLC、Cr、TC、尿酸和尿蛋白是高血压病人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 危险因素 临床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发性的胆源性胰腺炎症的临床特征和诱发的原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276例胆源性胰腺炎症患者,其中45例复发性的胆源性胰腺炎症(复发组)患者有明确诱因43例,231例原发性胆源性胰腺炎症(原发组)患者有明确诱因者126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诱因。结果两组年龄和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组中重度胰腺炎症,胆总管结石发生率,胆总管开口狭窄,复发率和手术治疗均显着高于原发组(P<0.05)。复发组的诱因明确率高于原发组初始组明确(95.56%vs54.55%,P=0.002)。复发组高脂饮食和饮酒率显著高于原发组(P<0.05),但两组胆道感染率和口服药物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症多见于男性,病情相对较重,常合并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狭窄、高脂血症,手术治疗率高。高脂饮食和饮酒是导致复发性胆源性胰腺炎症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胰腺炎症 复发 风险原因
  • 作者: 赵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德阳618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37-01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人的身体对自身的抗原发生的免疫反应,这样就会对人体的组织造成伤害,从而出现一些疾病。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将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自身抗体进行合理区分,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身抗体多见于老年人体念,一般表现为胃壁细胞抗体、甲状腺上皮细胞抗体等。而自身免疫性疾病则是由于抗原性发生变化的组织对自身的抗体进行激发的一种疾病,如果某个人出现心肌缺血,这时心肌就会出现自身抗体,但是该抗体并不会产生疾病,属于一种继发性的免疫反应。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也存在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因素,这些因素你都知道吗?微生物菌群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微生物菌群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通过人体的肠道实现的,这也与我国的一句老话十分贴切,那就是“病从口入”。当人们在日常饮食或者服药过程中,比如长期吃脂肪与蛋白质较高的食物或者服用抗生素,就会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外源性因素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刺激自身反应性B细胞或T细胞的物理性及化学因素就是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外源性因素,这样说如果不好理解,那么换句话说就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紫外线照射、吸烟或者一些重金属粒子等。比如,某患者由于长期在紫外线下活动,这时紫外线就会造成人体肌肤上的细胞死亡,这时肌肤就会表现出一种免疫反应,肌肤发炎,同时紫外线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发因子之一。对该问题美国的研究人员也进行过调查,当美国经历911事件后,对美国参与世贸大厦救援活动的消防员与警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明显提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长期处于二噁英、二氧化硅与玻璃纤维等环境中。同时在研究中还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升高的同时,也发现他们对重金属过敏,尤其是对牙体进行修复过程中使用到的金、镍等金属。饮食/营养因素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大量的研究中发现麸质过敏体质出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体内,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普遍都缺少维生素D。在临床试验中环境的暴露是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一些患者由于缺硒,极有可能产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心肌病,所以在日常的饮食过程中,或者在日常的营养元素补充中,如果存在不合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音乐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而音乐情感正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要的主要因素

  • 标签:
  • 简介:本文综述了酒精通过细胞色素P450ⅡE1(CYP2E1)、铁、TNF和TNF受体、氧应激、肌纤维母细胞和TGB-β1的作用诱发肝细胞凋亡的机制,乙醇对蛋白合成的抑制作用及TNF-α的表达的增加可诱导肝细胞凋亡,CYP2E1配体和CYP2E1的抑制剂(4-甲基-吡唑)可防止乙醇诱导的细胞毒性及细胞凋亡的发生

  • 标签: 凋亡发病 发病机制 肝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