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诱导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终末期由保守疗法向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过渡的时期,在此期间由于患者病情处于恶化状态,同时又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对血液透析知识缺乏了解,易产生悲观恐惧心理,从而影响透析效果,产生透析并发症,做好诱导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消除患者的恐惧心里,减少透析并发症,顺利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诱导期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诱导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诱导血液透析患者52例,进行分析,并实施心理护理。结果52例患者均平稳度过诱导,其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明显改善。结论对诱导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紧张、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有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顺利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

  • 标签: 血液透析 诱导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诱导血液净化患者的护理问题和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7月院内收治患者78例,将两组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诱导期 血液净化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分次给药(全麻药)诱导与单次给药诱导心血管反应情况的比较及对心血管反应发生机制的分析来阐明分次给药在全麻诱导心血管反应预防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全麻病人100例,按年龄分为低龄组(A组)和高龄组(B组),每组又随机分为两组即A1、A2及B1、B2组共四组,每组各25例。A1、B1组按单次给药法诱导,A2、B2组按分次给药法诱导,并对两组心血管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单次给药法对循环波动幅度大,分次给药法的循环波动较为温和。结论分次给药法容易掌握便于控制,在心血管反应的预防方面优于单次给药法,适合在全麻诱导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诱导 给药 心血管反应 异丙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诱导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48例老年血液透析诱导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6例,对照组72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配合治疗程度,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配合治疗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血液透析诱导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配合治疗程度。

  • 标签: 老年血液透析 诱导期 焦虑 抑郁 配合治疗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情绪管理在诱导透析中的作用,对预防或减轻诱导透析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4例新进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干预组,将已经长期维持血透的患者随机抽取14位作为对照组,查阅对照组成员以往诱导透析资料;干预组在执行常规诱导透析治疗方案和健康宣教的同时进行ABC情绪管理,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对照组负面情绪显著高于干预组,诱导透析并发症出现率显著高于干预组。结论ABC情绪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轻诱导血液透析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降低诱导透析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血液透析的顺利完成。

  • 标签: 血液透析 诱导期 ABC情绪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诱导血液透析病人中应用舒适护理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2年8月共收治的在诱导进行血液透析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透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在诱导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出现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1),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舒适护理在诱导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取得显著效果,不仅降低了血液透析透中并发症的出现率,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舒适护理 血透病人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帮助诱导透析患者维护有效的血管通路,更好的接受透析治疗,达到满意的透析效果。方法对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诱导使用的临时血管通路进行正确有效护理和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指导。结果64例患者能接受规范的血液透析治疗,从诱导平稳过渡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结论临时性血管通路是诱导透析治疗过程中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诱导期血液透析 临时血管通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诱导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56例患者血液透析前由责任医师和护士对其和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每周评价一次,使病人能够正确的认识这种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血液透析诱导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诱导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探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对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对30例诱导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由主管护师分别在透析前1天(干预前)及常规血液透析后15天(干预后)实施心理干预。在透析过程中由主管护士采用提问式与患者直接交流,从而评估患者心理反应、治疗动机及应对方式,并有针对性做好心理疏导,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供舒适的环境支持和信息支持,指导自我护理,给予家庭心理干预等。结果经过心理干预,诱导糖尿病肾病患者恐惧、绝望、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均有所改善,患者接受维持性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诱导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应激的健康状况。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并有助提高诱导患者透析质量,延长存活时间,使患者由诱导血液透析安全过渡到规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

  • 标签: 诱导期 血液透析 心理干预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老年全麻诱导的作用。方法随机将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于本院实施老年全麻的7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双盲法纳入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组(n=35)。比较不同药物应用方式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患者的应激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指标均低于芬太尼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全麻诱导血糖与去甲肾上腺素数值相对较低,与芬太尼组患者各项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芬太尼,舒芬太尼在老年全麻诱导应用的应用,患者血压与心率指标控制效果更加理想,且能够稳定患者的血糖与去甲肾上腺素,麻醉诱导效果能够得到保障。

  • 标签: 舒芬太尼 芬太尼 老年全麻诱导期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分析评价诱导化疗在头颈鳞癌Ⅲ~Ⅳ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8例入住我院的头颈鳞癌Ⅲ~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PF诱导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治疗率和局部控制率无显著差异,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患者,随访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诱导化疗在头颈鳞癌Ⅲ~Ⅳ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可耐受不良反应,远期治疗效果好于同步放化疗效果。

  • 标签: 头颈鳞癌 诱导化疗 局部控制率 远处转移率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是一个高风险的领域,麻醉学是风险最大的学科之一,保证患者的麻醉安全是医疗工作的重点,尽管麻醉医学在药物、仪器、操作水平等方面不断发展,但麻醉不良事件的发生仍然无法避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安徽省5所综合性医院的手术室护士共247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和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手术室护士全麻诱导风险认知现状,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1,重测信度为0.940,总体问卷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75,问卷结构效度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6.663%。结论手术室护士风险认知处于中等水平,风险知识水平偏低,对待风险态度积极,男护士在风险认知方面凸显优越性,年轻护士的风险认知水平较低,职称越高护士的认知水平越高,有计划的培训对风险认知产生正性作用,护理管理者应注重提高护士的风险认知水平,从而降低患者遭遇风险的概率,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诱导期 风险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诱导透析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对生存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诱导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患者不同护理指导方案,对比患者最终护理效果,指标观察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及生存质量。结果: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估情况对比差异有所不同,其中,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有差异(P<0.05),且实验组生存质量评价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护理后3个月、护理后6个月、护理后12个月和护理后18个月生存质量评价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在诱导透析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的价值是比较高的,可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所帮助,可推广该模式。

  • 标签: 诱导期透析患者 整体护理 生存质量 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