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压力2.5-4MPa,质量流量0.7-1.7g/s,入口温度20-250℃的实验条件下,对煤油在内径1mm,长度300mm竖直上升圆管中的流动及传热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热流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传热不稳定开始发生.不稳定发生的起始热流密度随压力和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入口油温的升高而减小,且当入口油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无不稳定现象发生.不稳定发生的初始时刻,出口油温迅速增加,管道壁温明显下降,传热系数增大;实验段局部流速增大,进而在管道内部形成压力脉动并产生声音.不稳定结束后,出口油温几乎保持不变,壁温会缓慢增加,直至下一次不稳定发生.

  • 标签: 超临界压力传热 传热不稳定 压力脉动 传热强化
  • 简介:压力2.5~4MPa,质量流量0.7~1.7g/s,热流密度0.06~1MW/m~2的实验条件下,对煤油在内径1mm,长度300mm竖直上升圆管内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并分析了传热系数随局部油温的变化及不同实验参数对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下煤油传热主要由自身物性和流动状态决定.超临界煤油传热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区域:正常传热传热强化区和传热恶化区.传热强化主要是湍流掺混增强和近壁面流体在拟临界温度附近物性剧烈变化的综合作用;传热恶化则是因为壁温及近壁面流体温度远高于拟临界温度,在近壁面发生了类似于亚临界状态下的“拟膜态沸腾”.

  • 标签: 流动状态 物性变化 传热恶化 传热强化
  • 简介:摘要:能源短缺、环境恶化是今后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采用高效、节能和环保的发电机组。近年来,我国已经投运了一批300 MW、600MW和900 MW等级的超临界机组,这些机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量超超临界机组的投入运行必将带来一些以前没有或较少遇到的问题,如运行安全性、煤种适应性和对电网的影响等运行管理问题,异种钢焊接等安装、检修问题等,需要对已有的超临界机组运行经验加以总结,尽早掌握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检修技术,保证机组能够真正体现其高效、节能和环保的优势。

  • 标签: 超超临界 锅炉 运行问题
  • 简介:本文根据拓扑学原理,运用图论方法,从分子的拓扑结构入手,对饱和烷烃的分子结构信息进行处理,定义了一个表征分子内聚力的拓扑指数F,并和拓扑指数W、P一同运用于微观结构与物性关系的研究之中,提出了一个预测饱和烷烃临界的准确计算公式。用该式对57种饱和烷烃临界的预测结果,与文献值相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88%。

  • 标签: 分子拓扑 拓扑指数 饱和烷烃 临界压力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 1000MW超超临界的控制特点,同时对调控制模式下的运行方式做了讲解,望能为有关从业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化学水处理系统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针对百万级超超临界机组,介绍了在相同水源条件下,为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以合理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如何选择工艺系统合理、经济指标先进的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

  • 标签: 锅炉补给水 水处理方案 经济分析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降低每千瓦的设备投资、金属消耗、运行管理费用,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高参数、大容量、高自动控制技术的大型电站锅炉及低污染燃烧技术已成为当今电站锅炉的发展趋势。本文对亚临界锅炉的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亚临界超临界锅炉的主要技术特点,并对亚临界锅炉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

  • 标签: 亚临界压力锅炉 运行特点 故障分析
  • 简介:摘要:水中存在的氧化硅会对工业生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火力发电厂的亚临界超临界锅炉中更是如此,这种锅炉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只有对水中的氧化硅进行有效地处理,才能确保火力发电厂亚临界超临界锅炉的正常运行。通过对实际处理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最常用的两种锅炉用水除硅方法为镁剂除硅和石灰除硅,具有十分突出的使用效果,能够在火力发电厂锅炉用水处理中发挥不可替代地积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就这两种除硅方式进行研究。

  • 标签: 水处理 混凝 氧化硅
  • 简介:摘要某66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工程采用的是上海锅炉厂生产的直流锅炉,型号为SG-1903/32.45/605/623/623。针对常规汽动引风机在实际运行中小汽机效率偏低的问题,并结合公司对外实际供热要求,本工程采用“汽电双驱”引风机排汽供热方案。作为国内首台电力行业实际应用的“汽电双驱动”引风机方案机组,本工程的成功应用将给同类型机组提供实际参考,具有重要示范意义。本文着重从“汽电双驱动”引风机设计流程、应用实效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二次再热 汽电双驱 变速离合器
  • 简介:古海洋数据都曾被用来表明,甲烷水合物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人们对全球气候变暖期间可能引起甲烷释放的机理却了解得甚少。尤其是在天然气水合物区域下面的游离气带的大小和作用,大都因为其游离气带的底界并不是一个相界,而相对来说并不受限制,所以也就无法进行系统描述。在本文中,我们评价了在上伏沉积物中,通过由断层滑动所引起的阀盖开关作用而使得连通游离气带的最大厚度在机制上得到调整的可能性。我们所得到的结果表明,临界天然气柱就存在于盆地环境中大多数天然气水合物区域的下面,这意味着上述这些区域就是引起机械断裂的原因,因此,对极端条件下的变化应予以高度重视。据我们估计,全球游离气储层可能含有捕集在水合物中总甲烷量的1/6~2/3。如果这些气藏沿被动大陆斜坡都是巨厚的,那么我们便可计算出,在海底温度每增加5℃就会导致从游离气带释放出约2×1012吨甲烷,同时这就为在全球变暖事件中,快速释放甲烷提供了机理。

  • 标签: 下面临界压力 临界压力条件 区域下面
  • 简介:摘要伴随着超超临界锅炉技术的发展,一些高参数、大容量的燃煤锅炉受热面的布置方式和结构型式也更加的复杂多变。可是长期以来对炉内燃烧与锅内水动力耦合的研究一直有所缺失,导致锅炉实际运行中超温爆管现象频繁发生,因此超超临界锅炉炉内传热特性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就主要对超超临界锅炉变压运行水冷壁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探究。

  • 标签: 超超临界锅炉 水冷壁 传热特性
  • 简介:摘要:超临界直流锅炉具有发电效率高、高负荷适应性强等优点,是未来大型锅炉发展的方向,汽温、汽压是直流锅炉的主要参数,因此研究其特性特别重要。超临界直流锅炉是指主蒸汽压力超过22.12MPa的锅炉,通常额定汽压为24.2MPa。超临界直流锅炉汽压控制主要通过增减锅炉燃烧率和给水量来调整,从而使锅炉蒸发量的变化与机组负荷变动相适应。

  • 标签:
  • 简介:对比研究倾斜上升和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对于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的设计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相同几何结构参数管型、相同实验工况条件下倾斜上升与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内超临界传热的实验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倾斜上升和垂直上升内螺纹管的周向平均内壁温和对流换热系数在全部实验焓值区间内随焓值增加而变化规律相似;具有相同焓值的截面内倾斜上升内螺纹管周向平均内壁温高于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周向平均内壁温;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内超临界水的对流换热系数高于倾斜上升内螺纹管超临界水的对流换热系数。

  • 标签: 超临界水 传热特性 垂直内螺纹管 倾斜内螺纹管
  • 简介:该文介绍超临界机组在当前情况下出现的一些问题,内容包括给水管材选取,高温段材料Super304H和HR3C的性能比较以及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

  • 标签: 超临界机组 给水管材 无铜系统 安全性能 CWT
  • 简介:超临界下RP-3航空煤油在内截面宽为4mm、高为4mm、固体壁面厚为1mm、加热段长度为500mm的水平矩形冷却通道内的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通道内速度场的分布规律,讨论了热流密度、压力、进口温度对传热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主流温度处于拟临界温度附近时,流体物性参数变化剧烈,导致传热系数降低,传热出现恶化。在超临界下,较低的热流密度、增大压力、降低进口流体温度或提高质量流速均有利于改善冷却通道内的传热性能。

  • 标签: 超临界压力 航空煤油 矩形冷却通道 对流传热 数值研究
  • 简介:[摘要]:采用宏观分析结合理化试验对某火力发电厂超临界机组锅炉主给水压力取样管进行了宏观观察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金相试验和断口微观形貌分析,综合分析认为,送检的主给水压力取样管开裂是由于管子所使用的钢材中 Ti 和 Ni 元素含量偏低,降低了管子耐晶间腐蚀的能力。同时 S 元素含量高,大大增加钢的热脆性,降低钢的抗腐蚀能力。从而使管子在长期的高温高压、应力以及环境中腐蚀介质的作用下,在管子最薄弱的弯头外背弧部位外壁开始萌生晶间腐蚀裂纹,最终由于晶间腐蚀裂纹的逐渐扩展导致开裂失效。本文针对锅炉主给水压力取样管开裂失效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

  • 标签: []压力取样管 Ti 元素 Ni 元素 S 元素 弯头外背弧 晶间腐蚀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超超临界机组锅炉氧化皮对传热效率的影响及其改善策略进行探究。首先介绍了超超临界机组锅炉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氧化皮对传热效率的影响机理,包括热阻增加、热传导性下降等因素。然后,提出了改善传热效率的策略,包括化学清洗、物理清洗、涂层技术等方法。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超超临界机组 锅炉氧化皮 传热效率 影响因素 改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