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超声造影作为一项重要的超声技术,近年来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其发展与超声造影的更新换代密切相关。其中,Sonazoid由于具有高稳定性及Kupffer期成像等优点,在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中具备一定价值,尤其是在肝脏疾病的应用中体现出独特优势及良好前景。本文就Sonazoid的理化性质及当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剂 Sonazoid Kupffer期 血管后期
  • 简介:目的:探索蔗糖酯类超声造影的制备方法,并研究其造影效果。方法:采用声振法制备蔗糖酯类造影,将F68和SE-5按一定质量比称取配置微泡包膜材料,以微泡浓度为指标进行制备优化,将F68和SE-5按1:1质量比称取,将其配置成乳状液置入声振仪,以不同超声功率(200W、400W、600W及800W),不同声振时间(30s、60s、90s、120s、150s、180s、210s、240s、270s及300s)进行声振处理。将F68和SE-5分别按6:1、5:1、4:1、3:1、2:1、1:1、2:1、3:1及4:1的质量比称取制成乳状液,选择最佳声振功率与声振时间,筛选最佳溶液配比。选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微泡,观察兔肝脏造影效果。结果:蔗糖酯类造影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泊洛沙姆188(PluronicF68)和蔗糖酯-5(SE-5)的配比为2:1,声振仪功率为600W,声振持续时间为240s。注射造影后兔肝脏超声造影图像清晰,回声强度明显增强。结论: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制备出的蔗糖酯类微泡浓度及直径均符合超声造影要求,具有良好显影效果。

  • 标签: 蔗糖酯 泊洛沙姆 六氟化硫 微泡 超声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医疗事业方面新技术、新方法应运而生,为人们带来了更好的医疗服务,由于人们生活工作中存在较大压力,从而不孕症患者随之增多。因此,本文我们将对新型造影全氟显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技术进行具体分析,探究其在输卵管通畅性治疗应用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我们对某院收治的48名不孕症妇女进行了治疗调查,她们均采用造影全氟显,经腹部B超指引下,观察到造影在输卵管子宫的流动情况及显影情况,获取输卵管通畅性数据,之后通过X线碘油造影,分析和对比上述各项结果。结果: HyCoSy与X H SG检查结果符合度达到90%以上,特异度更高达95%以上,灵敏度分为不通畅和通而不畅两种类型,其中不通畅为86.7%.通而不畅,为91%。由此可见,其具有一致性较强的特点,上述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经过治疗观察可以发现,新型造影全氟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术的应用,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现输卵管情况,为后续治疗奠定坚实基础,并且具有操作安全、简便、经济的优势。

  • 标签: 造影剂 全氟显之 输卵管 超声造影 临床
  • 简介:本文对碘化造影引起的肾损害及其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病机理、危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治疗作了简要介绍.造影肾损害在有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等高危因素的患者中发生率较高,而普通人群发生率低.只要注意患者的选择、合理使用造影、适当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防止肾损害的发生或减轻其危害性.

  • 标签: 造影剂 肾损害 预防 治疗 危险因素
  • 简介:本文就造影相关性肾病的概念、发病与影响因素、病理改变、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其防治方法予以介绍。

  • 标签: 造影剂 肾病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流行以及碘造影相关诊疗技术的普及,罹患造影肾病的高危人群不断扩大,而造影肾病是肾功能急剧恶化和预后不良的标志事件。过去十年,虽然人们对造影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风险分层和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但在现实世界的临床获益仍不尽人意。现对当前造影肾病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新的干预措施奠定基础。

  • 标签: 造影剂肾病 造影剂 急性肾损伤 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存空间不断压缩,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受到较大的威胁,肿瘤发病率也不断提高,对于肿瘤的治疗,一直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目前在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放化疗已经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遏制肿瘤的发展进程,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对一些正常组织细胞产生很大的杀伤力,降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不利于或者预后效果的提高1。近几年,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开始利用超声微泡造影结合HIFU进行肿瘤治疗的研究,能够辅助药物分子进入基因组织,提高药效。

  • 标签: HIFU 超声微泡造影剂 肿瘤
  • 简介:摘要血栓是不同疾病、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组并发症,多由血液改变、血管受损、血流淤滞所致,可造成动静脉栓塞以及相应脏器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而在临床上早期检测出血栓并且加以治疗能大大减少死亡率及其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借助先进的影像技术,亲血栓性靶向超声造影提高了准确性和敏感度使之能主动结合到靶组织或靶器官相应的受体上,产生特异性的靶向显影,还可以利用超声造影微泡携带溶栓药物滞留于血栓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提高药物的浓度从而增强疗效,同时也减少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也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 标签: 靶向 超声造影剂 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造影超声检查在胃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就诊、经口服造影超声检查诊断的胃息肉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确诊为胃息肉。对患者的超声表现、分型及诊断符合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7例患者超声检查共发现胃息肉69个,息肉最大径5~34 mm,平均(15.6±4.8)mm。经病理诊断腺瘤性息肉34个、增生性息肉23个、炎性息肉9个、脂肪瘤1个、腺瘤恶变2个,超声诊断与胃镜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65%(66/69)。胃息肉超声表现为起自黏膜层凸向胃腔的丘状、球状、乳头状、杆状及不规则形结构,边界多清晰;形态上无蒂28个(Ⅰ型12个、Ⅱ型16个),有蒂41个(Ⅲ型18个、Ⅳ型23个);肿块内回声表现为低回声58个、高回声10个、混合回声1个;彩色多普勒显示14个有内部血流信号。本组胃息肉分为肿瘤性(包括腺瘤性、脂肪瘤和恶变者)37个和非肿瘤性(包括增生性和炎性)32个,2组在息肉大小、回声分布均匀性、内部有无血流信号、基底有无蒂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36、0.036、0.000)。结论胃息肉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体积较大、内部有血流信号、回声欠均匀的有蒂息肉需警惕存在恶变可能。口服造影超声检查方法便捷、患者依从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口服 造影剂 超声检查 息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因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基因转染率,基因转染载体包括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超声微泡造影为一种新型非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染具有安全、靶向、目的基因转染率高等优点,本文对近年来超声微泡造影介导基因转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学 微泡 造影剂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了超声造影在肿瘤定位和治疗监测方面的前沿研究。首先介绍了超声造影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然后探讨了超声造影在肿瘤定位中的应用,包括肿瘤灶的检测、定位和分期。接着讨论了超声造影在肿瘤治疗监测中的作用,包括监测肿瘤血供、评估治疗响应和指导手术等方面的应用。

  • 标签: 超声造影剂,肿瘤定位,治疗监测,肿瘤血供,治疗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频超声辐照造影SonoVue对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质粒在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肝脏中表达的作用。方法造模成功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又分为3个亚组,每组3只,分别在1、3、7天麻醉处死取材,制作肝组织冰冻切片后立即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采用ImageProPlus软件计算转染效率。结果A组、B组、C组切片中均可见少量散在的绿色荧光表达,D组、E组均可见较多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增强,各组均在第3天表达最强;在第1、3、7天,A组、B组、C组之间差异统计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在3个时间点上与其他组之间差异统计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低频超声照射下可以促进EGFP质粒在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肝脏的转染,通过门静脉注射组(E组)转染效率高于其它组。

  • 标签: 超声 造影剂 基因转染
  • 简介:摘要讨论使用高压注射器后造影外渗的预防及处理,确保CT增强检查的顺利进行,获得更高质量的影像资料。共完成增强扫描4052例,发生外渗42例,占增强总数的1.0%,造影外渗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外渗应积极地给予处理,加强患者的患处护理及心理护理。

  • 标签: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预防及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造影外渗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方法:轻度患者进行冷敷,重度患者采用50%硫酸镁湿敷加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外敷,并抬高患肢。结果: 通过及时护理,患者疼痛减轻,水肿明显减轻。结论:针对造影外渗患者,通过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以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因此,该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造影剂 外渗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