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于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控制和对脑的保护,提出临床上更为实用的定义为一次发作没有停止,持续时间大大超过了具有该型癫痫的大多数患者的发作时间;或反复的发作,在发作间期患者的意识状态不能恢复到基线期水平。目的讨论癫痫持续状态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病史结合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安定(地西泮)为首选药物。其优点是作用快,l~3分钟即可生效,缺点是作用持续时间较短。其主要副作用是呼吸抑制。如在巴比妥类、水合氯醛、副醛等药物应用之后,再用地西泮,副作用会更加明显。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最大限度的减少癫痫持续状态对病人的伤害。方法严密观察病变,加强各期护理。结果增强病人信心,减少发作伤害。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能够更好地保护癫痫持续状态发作的病人。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癫痫持续状态患者急诊处理。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及时处理。结论尽快终止发作,减少发作对脑部神经元的损害选用强力足量的抗癫痫药物,争取在发作后1~1.5小时内及时控制发作。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和心肺功能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尽量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在阵挛期用张口器张口;吸氧;气道有梗阻时,应给予留置口咽通气道或气管内插管,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人工辅助呼吸;监测血压,出现低血压时作姿势调整或使用升压药物。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与处理。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处理。结论终止发作是治疗的关键,应迅速静脉给予足够剂量的抗痫药,如患者尚在抽动,应首选地西泮,如患者在一系列发作后已无惊厥,则选用长作用抗痫药。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诊断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原因、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我院10年间收治的32例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病因、发作类型、惊厥持续时间、相关辅助检查、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癫痫持续状态病因和发作类型多种多样,及时合理的治疗对控制病情、改善预后非常重要。结论根据诱发因素和发作类型对症治疗,加强监护,是减少脑损伤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儿童 抗癫痫药物
  • 简介:摘要总结了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护理方法和具体措施,主要措施包括病人的安置、呼吸道的护理、病情的观察、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等。认为加强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和护理是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妥泰(Topiramate.TPM)治疗难治部分癫痫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难治部分癫痫患者100例进行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服用卡马西平(CBZ);观察组单用TPM。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治疗后第3个月时的临床疗效比较,防治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3800,p<0.05);治疗3个月后,防治组的EEG改善率为51.22%,对照组则为29.27%,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106,p<0.05)。结论妥泰治疗难治部分癫痫,对控制癫痫发作疗效确切。

  • 标签: 妥泰 难治性 部分性 癫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颞叶癫痫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对25例难治颞叶癫痫患者采用视频脑电图、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进行术前致痫灶定位,结合术中皮层及深部电极定位,均给予颞前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至一年,EngleⅠ级20例(80%),Ⅱ级3例(12%),Ⅲ级2例(8%)。结论联合视频脑电图、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发作期临床表现综合术前定位致痫灶,显微手术切除前颞叶、海马-杏仁核结合皮层热灼能安全、有效的治疗颞叶难治癫痫

  • 标签: 颞叶 癫痫 前颞叶 海马 杏仁核 切除术
  • 简介: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蝎毒耐热蛋白(SVHRP)降低难治癫痫大鼠癫痫发作敏感性的机制。实验分三组(1)盐水对照组(NS+NS)SD大鼠予颈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10天。(2)实验组(SE+NS)SD大鼠诱发癫痫持续状态(SE)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连续10天。(3)实验给药组(SE+SVHRP)SD大鼠诱发癫痫持续状态(SE)后,腹腔注射蝎毒耐热蛋白(SVHRP),连续10天。行为学和免疫组化结果行为学结果用阈下剂量(5mg/kg)KA检测动物对癫痫刺激的敏感性。实验组(SE+NS)大鼠均出现对癫痫剌激的敏感性增强,而实验给药组的有2只大鼠对癫痫剌激的敏感性增强,盐水对照组20只大鼠未出现对癫痫刺激敏感性增强。免疫组化结果实验组前深梨状皮层T区ChAT免疫反应阳性的Ach能神经元神经元数目明显少于实验给药组、盐水对照组,而实验给药组和盐水对照组大鼠前深梨状皮层T区的ChAT免疫反应呈阳性神经元神经元数目无明显区别。行为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表明KA(海人酸)诱发SE后慢性癫痫动物对阈下癫痫剌激的敏感性进行增强。蝎毒耐热蛋白(SVHRP)能明显降低难治癫痫大鼠癫痫发作敏感性,这很可能与其能减少难治癫痫大鼠的前深梨状皮层T区胆碱能神经元的变性脱失有关。

  • 标签:
  • 简介: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NursingPathway,CNP)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用图表形式对患者提供有时间和有效的照顾,使诊疗、护理有序进行,减少漏项,缩短患者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1]。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是神经内科临床最为常见的急危重症。持续癫痫发作不仅引起脑部缺氧脑神经元死亡,而且还可因合并感染、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呼吸循环衰竭和肝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癫痫持续状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桂利嗪参与治疗难治癫痫临床效果。方法82例难治癫痫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按不同发作类型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桂利嗪每晚5mg,1周后加至10mg,维持6个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6个月后,癫痫发作频率相较对照组减少50%;心电图(EEG)改善率达到52.5%。结论氟桂利嗪参与治疗难治癫痫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较好。

  • 标签: 氟桂利嗪 难治性癫痫 抗癫痫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难治癫痫患者实施颅内电极埋植术前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8例难治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实施颅内电极埋植术的护理经验。结果28例患者在术后监测过程埋植电极未出现移位现象,颅内未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并且通过系统护理,除1例因手术切口愈合欠佳延长出院1个月,其余患者均按时顺利出院。结论完善颅内电极埋植术前后的护理措施能最大限度的预防并发症的出现,为更准确地定位癫痫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难治性癫痫 颅内电极埋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吡酯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2例难治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拉莫三嗪治疗,仅观察组加用托吡酯片;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有效率及控制率,并分析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和控制率(P<0.01)均高于对照组,且“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共有5例不良反应,占19.23%,观察组有3例不良反应,占11.54%,两组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托吡酯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癫痫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有效率和控制率,不良反应低,患者的耐受较好。

  • 标签: 托吡酯片 拉莫三嗪 难治性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结合皮层脑电图在手术治疗难治癫痫定位癫痫灶的意义。方法对16例难治癫痫患者,根据其临床发作类型、体征、磁共振波谱分析、皮层脑电图定位癫痫灶,同时对癫痫灶进行手术干预。结果随诊6个月~5年。根据1996年Engel疗效分级标准评测:Ⅰ级为10例、Ⅱ级为2例、Ⅲ级为3例、Ⅳ级为1例。Ⅰ级、Ⅱ级12例为临床治愈,Ⅲ级3例为好转,治愈率为75%,治愈好转率为93.8%。结论磁共振波谱分析可在癫痫外科术前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皮层脑电图可提高致痫灶定位的准确率,提高手术的效果。

  • 标签: 癫痫 磁共振波谱分析 皮层脑电图 致痫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持续植物状态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7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资料进行观察整理。结果7例患者无一例因护理不当并发感染或褥疮而死亡。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康复护理。通过精心而细致周到的护理,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持续植物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