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半掌矫形和足跟镂空矫形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患者25例,采用步态分析系统分别对25例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患者裸、佩戴半掌矫形和佩戴足跟镂空矫形时的步行状态进行分析,记录三种状态下患者的步速、步频、健侧摆动相、患侧摆动相、跌倒风险和3 m起立计时行走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矫形时的步频为(86.718±17.947)Hz,较裸和佩戴半掌矫形时均显著加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矫形时的步态不对称系数为(0.086±0.070),与裸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佩戴半掌矫形和佩戴足跟镂空矫形时的3 m起立计时行走时间较裸时均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佩戴半掌矫形和佩戴足跟镂空矫形时的跌倒风险均显著低于裸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受试者佩戴足跟镂空矫形时的跌倒风险亦显著低于佩戴半掌矫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佩戴半掌矫形和足跟镂空矫形均可有效纠正脑卒中患者的步态,降低其跌倒风险,且佩戴足跟镂空矫形的优势更加明显。

  • 标签: 脑卒中 踝足矫形器 步态分析 跌倒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瘫患儿在应用矫形后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进行尖矫正的25名脑瘫患儿进行研究,让25名脑瘫患儿穿戴矫形,患儿佩戴矫形半年后对患儿尖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5名患儿50只尖大多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矫形佩戴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患儿在尖得到改善后,站立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结论:脑瘫患儿使用矫形对尖进行矫正可以得到明显的矫正效果,提升患儿的运动能力。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脑瘫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矫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40名脑卒中偏瘫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0人,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矫正方式进行康复训练,干预时长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步行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和步行能力均有提升,但实验组提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

  • 标签: 偏瘫 踝足矫形器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烧伤患者术后跟腱部位的瘢痕挛缩极易形成足下垂,导致踝关节背屈功能障碍。针对此问题,笔者自行设计、制作了一款静态进展性矫形。该矫形足底支撑部分与小腿支撑部分由铆钉连接,两侧的牵拉带牵拉足底支撑部分远心端与小腿支撑部分近心端,从而循序渐进地改善踝关节背屈功能。此静态进展性矫形制作简单、实用性强、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烧伤 瘢痕 设备设计 踝足矫形器 足下垂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发病后,患者一般会出现半身不遂的症状,从而影响了半身的活动。早期的卧床使患者肢体受到了严重的损伤,而致下肢出现尖、足下垂、内翻及外翻和背屈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早期应用矫形可以有效的避免下肢的异常步态的形成。结论脑卒中的患者应早期使用矫形,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下肢的异常模式的形成。

  • 标签: 脑卒中 踝足矫形器 早期应用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矫形(AFO)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比较常规康复组和加用AF0组治疗后踝关节畸形发生率、下肢Brunnstrom分期及ADL改善情况。结果通过2个月康复治疗,发现治疗组踝关节挛缩畸形的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73.3%);治疗组患者下肢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也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ADL能力改善情况、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AFO不仅在脑卒中晚期对下肢功能康复有辅助作用,而且在脑卒中早期亦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有效预防踝关节挛缩畸形并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偏瘫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论述矫形对儿童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主要包括下肢协调能力、平衡能力、步行姿势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述选取一名两岁儿童,诊断为右侧功能障碍(小脑损伤后遗症),经专业人员评估得出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协调平衡、步行姿势及生活自理自理能力得分。经常规康复训练及穿戴矫形后得出结论。结论:矫形对儿童下肢协调平衡能力、步行姿势及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改善。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偏瘫 康复评估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家庭为痉挛型脑瘫患儿佩戴矫形依从性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中的儿童神经康复中心 2016年 4月 -2018年 12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 60例,均佩戴矫形,按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依从性、下肢功能恢复状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儿依从率为 93.33%,高于对照组的 66.67%;研究组患儿 MAS评分低于对照组, 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佩戴矫形过程中,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依从性,促进下肢功能恢复。

  • 标签: 家庭护理 痉挛型脑瘫患儿 佩戴踝足矫形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矫形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0例脑瘫患者,根据康复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矫形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改善率为93.3%,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8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Ahsworht分级、背屈角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矫形在小儿脑瘫康复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矫形可减轻轻中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胫前后肌群疲劳度,但对于重度痉挛患儿的效用相反。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小儿脑瘫 康复
  • 简介:观察配戴矫形(AFO)的脑瘫患儿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和护理效果,根据患儿异常姿势和运动障碍选择适宜的运动训练方法。指导家长正确配戴AFO方法和步骤,并定期检查和运动评估,以了解使用效果及病情变化,为更换适宜的矫形提供依据。本组患儿经过综合康复训练和护理后,83例患者中58%现已完全脱掉支具,畸形肢体已逐渐改善;42%的患者仍在继续穿戴。

  • 标签: 脑性瘫痪/复康 脑性瘫痪/护理 踝足矫形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矫形对中风患者平衡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矫形治疗,共治疗 8周。采用 BBS评分、胫骨前肌及腓肠肌 iEMG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 BBS评分、胫骨前肌及腓肠肌 iEMG均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P<0.05)。结论 矫形可以改善中风患者的平衡功能,促进腓肠肌及胫骨前肌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中风 平衡功能 表面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矫形方法进行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结合对矫形进行设计期间应用的相关原理以及临床对于配适性方面的要求,分析其在脑瘫疾病患儿的关节活动范围方面的改善效果以及提升患儿平衡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等方面的作用,分析效果之后发现对脑瘫儿童进行运动障碍康复阶段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对矫形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由于适配不当而导致临床效果无法实现,甚至于造成矫形被弃用的情况出现,笔者分析当前对脑瘫儿童运动功能障碍情况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矫形的研究情况加以分析,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康复功能事业的发展。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脑瘫儿童 生物力学 运动康复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矫形在脑梗塞伴随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脑梗塞伴随下肢功能障碍患者 8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下肢功能障碍康复锻炼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应用矫形,对比两组患者的步行速度与日常生活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步行速度快于对照组, 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 P<0.05 ;结论:对在常规治疗与康复干预基础上应用矫形能够优化患者的下肢功能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踝足矫形器 脑梗塞 下肢功能障碍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矫形配合运动训练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为临床痉挛型脑瘫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8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功能训练,用传统运动疗法进行肢体功能恢复,采用调查分析等方式,实验组采用对照组的运动功能训练和矫形配合运动训练治疗,对照两组患儿张力、背屈角及总疗效。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肌张力为5.50±1.18,背屈角为74.00±3.11,对照组患儿的肌张力为8.10±1.39,背屈角为79.80±4.07,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疗效中,通过采用矫形配合运动训练治疗,可以改善患儿肢体状况,有助于患儿临床治疗。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踝足矫形器 配合训练 运动功能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同步矫形步态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态时-空参数和关节角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支具组(n=10)和联合组(n=12)。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步态训练,支具组则增加佩戴AFO行步态训练,联合组在常规药物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FES治疗,且在FES治疗的同时佩戴AFO行步态训练。3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LE)、下肢Brunnstrom运动恢复分期量表(BRL)、步行功能评定表(FAC)对其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评估,同时使用三维步态分析仪获取3组患者步态参数,比较其治疗前、后偏瘫步态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MA-LE、FAC、BRL评分、时-空参数和各关节最大屈曲角度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FMA-LE评分[(28.42±1.38)分]、FAC评分[(4.33±0.49)分]、BRL评分[(5.41±0.67)分]、步频[(79.58±19.08)步/min]、步速[(56.97±19.08)cm/s]、步幅[(77.33±15.20)cm]、步行周期[(1.42±0.29)s]、双支撑相[(34.00±5.39)%]以及髋、膝、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支具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的同时行矫形步态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和步行功能,增加其关节活动度。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踝足矫形器 脑卒中 足下垂 足内翻 步态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佩戴矫形(AFO)实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佩戴矫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步长、步频、步速、步态周期支撑相、摆动相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佩戴矫形实施康复训练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步态患者恢复,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偏瘫步态 踝足矫形器 脑卒中 康复训练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膝踝矫形应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的矫正治疗过程中对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直接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所有痉挛型脑瘫儿童群体中选取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3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3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常规运动疗法基础上均接受膝踝矫形的干预治疗。对比2组内患儿治疗前后的GEFM-88和MAS评分。结果:两组内的30例患儿均接受为期12周的恢复治疗,治疗后对比患儿之前的GMFM-88中的D、E区分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更低一些,P<0.05;30例患儿的MAS分值对比治疗前均一定程度改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改善幅度更加理想。结论:将膝踝矫形应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干预治疗过程中,于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膝踝足矫形器 痉挛型脑瘫 下肢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