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治疗和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选入18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的中医辩证治疗情况和用药的规律情况进行研究和总结。结果本研究共应用了中药药材2329味,涉及到药材的种类98种,本研究的182例患者,心衰主要症状为以气虚为主,其次有血瘀、水饮、阳虚和阴虚和痰浊,对用药规律情况进行分析,本研究182例患者全部选择使用汤剂治疗,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为活血化瘀类药物,其次为补气类药物,之后为利水渗湿药。本研究182例患者经过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治疗有效率为100%,本研究治疗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症状。结论临床对于慢性心衰患者,为患者选择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有效地治疗患者,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路径,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

  • 标签: 慢性心衰 中医辨证治疗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辩证规律,帮助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法查找知网2005年9月~2015年9月有关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治疗护理相关文献,对其筛选统计学分析,总结功能性消化不良病症的成因及病症特点。结果查出457篇文献列举了14600例患者,统计发现患者主要病症最多的前三位病症是肝胃不和4287例(29.36%)、脾胃虚弱2301例(15.76%)、脾胃湿热1489例(10.20%)。其他病症分别是饮食积滞1392例(9.53%)、肝郁脾虚1193例(8.17%)、寒热错杂952例(6.52%)、湿阻脾虚789例(5.40%)、脾胃虚寒721(4.94%)、气滞血瘀617例(4.23%)、胃阴不足531(3.64%)、寒邪客胃329例(2.2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症表现比较分散,中医临床发现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三种病症在功能消化不良中出现比较频繁,使用中医药调理这三种病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症。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疗法 临床辩证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以更好的指导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检索2000年至2010年我国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300篇,对其认真统计分析,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和证型的分布状况。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病因包括饮食失常、情志失调等,其主要证型包括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等。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因素有多种,病变部位一般在胃部,且与脾、肝等器官功能的关系十分密切,患者多有肝胃不和的病变特点。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临床 辨证规律研究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采取中医临床辩证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27例患者,分别采取中医临床辩证治疗以及西医药物治疗两种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7例,占比100.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为20例,占比74.0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例,占比3.7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12例,占比44.44%,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过程当中,采取中医临床辩证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将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高,同时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

  • 标签: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临床辩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98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出临床偏头痛分期治疗中医辨证规律。方法选取在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8例偏头痛患者,收集1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结果根据19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进行判定总结,偏头痛的急性发作期的症状与风邪上犯、瘀血内阻的特点相符合,缓解期的症状则与肝气郁结、肝气上逆的特点相符合;急性期偏头痛的症状数大于缓解期,则说明偏头痛缓解期较急性期轻;偏头痛患者大都具有肝阳上亢的表现,说明肝阳上亢为偏头痛的主要症候。结论偏头痛的基本病机为肝郁化火生风,引动痰瘀伏邪;偏头痛急性期的治疗应以疏风通络,活血化痰清热为主;缓解期的治疗应以柔肝熄风,活血清热为主。

  • 标签: 偏头痛 分期治疗 中医辨证规律
  • 简介:《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指导,从气滞阳郁、肝胃不和,少阳邪郁、克脾犯胃,木郁化火、胃腑不通,厥阴肝寒、上逆犯胃,厥阴木郁、胃热脾寒5个方面阐述了肝胃不和证,论述了肝胃不和相关证候的因机证治规律。为后世医家辨治肝胃不和相关证候奠定了基础,对于继承和发扬脏腑相关理论,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和临床疗效亦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伤寒论 肝胃不和证 辨证论治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8年—2018年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脾胃气虚以及脾胃湿热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证候类型;辩证的证素主要分为病位及病性两大因素,病位以胃为主,病性以气滞为主。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以气滞、阳虚、阴虚为主要病机特点。

  • 标签: 中医药疗法 慢性浅表性胃炎 辩证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抑郁症各证候类型中核心症状及其他症状的构成情况,为研究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及证治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对入组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分析各证候类型中核心症状及其他症状的构成比例。结果核心症状、其他症状在抑郁症5个证型中的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证明了抑郁症临床证型的客观存在,以及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症状的相关性、较西医学有较突出的优势。

  • 标签: 核心症状 其他症状 中医辨证分型 分布规律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辨证规律。方法:以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测为手段,选择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通过糖尿病及冠心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测患者100例,同时选择100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冠心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均存在紊乱,P<0.05。紊乱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神经生长因子高于非紊乱组,P<0.05。结论: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均存在显著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且肝虚在此类紊乱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糖尿病心脏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辨证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治法和用药规律。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分别接受祛瘀解毒方和孕三烯酮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促卵泡生长激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和VAS痛经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FSH水平7.7±1.3pg/ml,E2水平112.5±2.3ng/l,LH水平6.3±0.5U/l,VAS评分7.3±0.4分;对照组患者FSH水平15.7±1.6pg/ml,E2水平86.5±1.8ng/l,LH水平8.3±0.7U/l,VAS评分8.5±0.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在虚、淤和热,论治也以补益、理血、清热为主。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辩证 用药规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自身免疫失调性疾病,已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属中医学"顽痹"、"历节病"范畴.由于其病势缠绵难愈,病机本虚标实,证候寒热错杂、痰瘀互结,给中医临床辨证带来殊多困难.笔者通过累计316例活动期RA的科研病历分析,以期探讨中医证候分型与ESR、ASO、CRP、RF,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有规律性的客观参考依据.……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活动期 中医证型 临床分析
  • 简介:史书大都是有缺憾的。《史记》中我们找不到“曾侯乙和它的编钟”,也找不到秦始皇陵兴修的“真实过程”;《世界史》上,我们无从知晓“古埃及金字塔的真实来历”和“古罗马城的本来面貌”;“照亮”即意味着“暗影”,“看见”就是“遮蔽”——月亮并不因其阴影而失去人们诗意的赞美。

  • 标签: 曾侯乙 秦始皇陵 金字塔 世界史 史书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