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托品眼膏控制近视散光青少年近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近视散光治疗的青少年患者10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框架眼镜+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研究组(框架眼镜+阿托品眼膏),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近视屈光度差值、眼轴长度差值以及散光屈光度差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近视散光青少年的近视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应用阿托品眼膏,可以有效减缓其近视的进展速度,有助于青少年患者视力的保护,值得应用。

  • 标签: 阿托品眼膏 近视性散光 青少年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矢量分析法计算眼内散光(ORA),并分析ORA对近视散光患者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SMILE的患者60例(115眼)。应用矢量分析法分析计算出ORA,根据ORA大小分为高眼内散光组(ORA≥1.00 D)42眼和低眼内散光组(ORA<1.00 D)73眼。随访时间3个月,比较2组术后裸眼视力(UCVA)、毕达哥斯拉长度、总高阶像差(tHOAs)、垂直三叶草差(Z9)、垂直彗差(Z7)、水平彗差(Z8)、斜三叶草差(Z10)、斜四叶草差(Z15)、斜二次散光(Z13)、球差(Z11)、垂直二次散光(Z12)、垂直四叶草差(Z14)以及85 cd/m2和3 cd/m2下的对比敏感度,同时矢量分析比较2组术后显然验光散光结果的矢量误差、大小误差、角度误差、矫正指数和成功指数。通过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比较2组间差异。结果:术后3个月,高眼内散光组术后残余散光度数大于低眼内散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3,P=0.001)。对2组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进行矢量分析,高眼内散光组矢量误差、角度误差绝对值、成功指数均大于低眼内散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35,P=0.001;t=-2.326,P=0.020;t=-2.587,P=0.010)。SMILE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了理想的视力[高眼内散光组(LogMAR):-0.15±0.05,低眼内散光组(LogMAR):-0.15±0.05],高眼内散光组与低眼内散光组间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及3、4阶各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 cd/m2下18 c/d空间频率下低眼内散光组对比敏感度高于高眼内散光组(t=-2.877,P=0.005),2组患者术后毕达哥斯拉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内散光的存在会造成SMILE对近视散光矫正的误差,使高眼内散光患者术后残余散光更大,且降低术后亮环境下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但并未对视力及高阶像差造成影响。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眼内散光 视觉质量 矢量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矫治儿童近视混合散光弱势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 36 例( 72 眼)儿童近视混合散光弱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不同矫治方式。 结果: 两组矫治方法均能够有效提升患儿视力,观察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近视混合散光弱视儿童在较长周期进行弱视训练的过程中存在视疲劳,为减轻球镜的回退程度,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方法如眼周穴位电针刺激等,以延缓近视散光的发生。

  • 标签: 矫治 儿童近视 散光性弱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屈光术验光流程。方法:回顾分析2022.1-2023.1收治的接受屈光术高度近视散光患者2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电脑验光、观察组电脑验光联合检影验光。对比散瞳后验光屈光状态、镜值与轴向关系。结果: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电脑验光 检影验光 高度近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0.02%和0.01%阿托品滴眼液对近视儿童的总散光和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前瞻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0例近视儿童,其中0.02%阿托品+框架眼镜组138例,0.01%阿托品+框架眼镜组142例,单纯框架眼镜组120例。2个阿托品组均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且每晚睡前双眼同时滴用0.02%或0.01%的阿托品滴眼液;单纯框架眼镜组仅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每4个月复查1次,共随访1年。采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睫状肌麻痹验光获得等效球镜度数;标准矢量分析方法检测总散光和角膜散光(包括X、Y和轴向)。均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GEE模型比较患者总散光、角膜散光以及角膜散光轴向的变化规律。结果:1年后,单纯框架眼镜组、0.01%阿托品+框架眼镜组、0.02%阿托品+框架眼镜组的总散光(包括X)均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散光:F时间=15.25,P=0.001;总散光X:wald χ2时间=48.07,P<0.001),但3组间增加幅度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角膜散光(包括X)均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角膜散光:F时间=8.11,P=0.001;角膜散光X:wald χ2时间=20.79,P<0.001),但3组间增加幅度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3组的总散光Y、角膜散光Y、总散光轴向和角膜散光轴向均稳定,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儿童每晚规律应用0.02%或0.01%的阿托品滴眼液1年,对标准矢量分析法的总散光、角膜散光及二者的轴向均无影响。

  • 标签: 低浓度阿托品 近视 儿童 散光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0月到本院及本人进修医院接受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与散光患者共计60例(120眼),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实验组: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和对照组: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与安全。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组间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一年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概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8(16.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散光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广泛推广。

  • 标签: ICL植入术 高度近视 散光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与框架眼镜对高度近视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惠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与小儿眼科门诊验配RGPCL且连续配戴1个月以上并在配戴RGPCL前连续配戴框架眼镜1个月以上的患者41例(75眼),其中高度近视眼38眼(高度近视组),高度散光眼37眼(高度散光组)。分别比较2组组内配戴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效果。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41例(75眼)均成功验配RGPCL。高度近视组配戴RGPCL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5.02±0.16,而配戴框架眼镜BCVA为4.9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04,P=0.001),其中13眼BCVA在配戴RGPCL后提高2行至2行以上,1眼视力下降。高度散光组配戴RGPCL的BCVA为4.95±0.10,而配戴框架眼镜的BCVA为4.83±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1,P=0.001),其中12眼BCVA在RGPCL的配戴下提高2行至2行以上。结论:配戴RGPCL在矫正高度近视散光的视力效果方面优于框架眼镜,具有临床优势。

  • 标签: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框架眼镜 高度近视 散光 矫正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1年6月)内,入组观察对象30例(60眼),均为近视散光,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以回顾分析的方式,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治疗,30名患者(60眼)裸眼视力明显提升,实际矫正屈光度在目标矫正屈光度±0.5D、±1.0D范围内术眼占比明显增加,视力稳定。结论:针对近视散光患者而言,全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角膜光学质量,恢复患者的裸眼视力,在较长时间内保证患者的矫正视力稳定,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全飞秒 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近视性散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飞秒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护理措施。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9月我院接收近视散光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成2组不同处理组,即常规组(Lasik手术)、研究组(全飞秒激光手术),并于手术期间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评定两组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预后屈光度得到了显著改善,且改善情况明显比常规组更优,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近视散光患者在进行全飞秒激光手术治疗期间实施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全飞秒激光手术 近视散光 护理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全飞秒激光手术针对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治疗,探究手术效果及护理措施。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确诊为近视散光患者 ,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72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 Lasik 手术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 飞秒激光手术治疗措施, 分析初步评估结果 。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平均视力屈光度都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平均视力屈光度明显更低,证明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 结论: 综上所述, 采用飞秒激光手术和良好的护理 对眼科近视散光患者 有着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全飞秒激光手术 近视散光 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全飞秒激光手术针对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治疗,探究手术效果及护理措施。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确诊为近视散光患者 ,并需要开展手术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对 72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 Lasik 手术治疗措施,观察组则为 飞秒激光手术治疗措施, 分析初步评估结果 。 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平均视力屈光度都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平均视力屈光度明显更低,证明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 结论: 综上所述, 采用飞秒激光手术和良好的护理 对眼科近视散光患者 有着更好的治疗和护理 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全飞秒激光手术 近视散光 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飞秒激光手术治疗近视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措施。方法将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接收近视散光患者60例作为对象研究,分成两组不同处理组,即对照组(常规Lasik手术)、治疗组(全飞秒激光手术),并于手术期间实施护理措施,评定预后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预后屈光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近视散光患者行全飞秒激光手术疗法期间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作用显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强整体效果,值得借鉴。

  • 标签: 全飞秒激光 近视 散光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LASIK与波前像差优化LASIK对全眼高阶像差在0.3滋m以下近视散光眼的疗效差异。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在我院就诊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30例60眼。每位患者随机选取一眼接受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对侧眼接受波前像差优化的LASIK。术后6mo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全眼高阶像差及暗光下对比敏感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字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mo,波前像差引导组与波前像差优化组分别有93%及90%的术眼裸眼视力逸5.0,两组术后等效球镜值在±0.50D范围内的比例分别为87%及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丢失2行或以上的情形。两组术后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均较术前增大(P〈0.01),但增幅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mo暗光下对比敏感度在各个空间频率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前全眼高阶像差小于0.3滋m的近视散光眼,波前像差引导LASIK与波前像差优化LASIK对术后视力、屈光度、全眼高阶像差及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波前像差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智能脉冲技术(SPT)及1 050 Hz切削频率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矫正近视散光术后对角膜形态和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行Trans-PR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33例65眼,随访时间为6个月,记录裸眼视力(UCVA)(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和等效球镜度(SE)。使用Sirius角膜地形图分析仪记录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对称指数(SI),6、7、8、9 mm直径范围下的角膜前表面Q值,前表面球差、彗差、三叶草和总高阶像差,斯特尔比率(SR),水平和垂直子午线方向10、20、30、40 c/d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并比较不同时间点各指标差异。各指标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术前BCVA为-0.09±0.06,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UCVA分别为-0.10±0.08、-0.12±0.06、1.16±0.06、-0.18±0.05;术前SE为(-4.24±1.24)D,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SE分别为(0.03±0.63)、(0.08±0.53)、(0.02±0.79)、(0.08±0.37)D。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前表面SI值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个月和6个月不同直径范围的角膜前表面Q值均较术前明显增加,由负值变为正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角膜前表面三叶草、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术后7 d、6个月的彗差明显高于术前值,术后3个月、6个月的球差明显高于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SR均较术前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水平子午线不同空间频率MTF值均较术前降低,垂直子午线30、40c/d空间频率MTF值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术后6个月不同直径范围Q值与球差(r=0.798~0.925,P<0.05)、总高阶像差(r=0.596~0.630,P<0.05)、SI(r=0.235~0.303,P<0.05)、角膜切削深度(r=0.583~0.659,P<0.05)均呈正相关;SI与球差(r=0.307,P<0.05)、彗差(r=0.424,P<0.05)、总高阶像差(r=0.300,P<0.05)、角膜切削深度(r=0.227,P<0.05)、偏心切削量(r=0.281,P<0.05)呈正相关;SR与像差、角膜切削深度、偏心切削量等均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使用SPT的Trans-PRK术矫正近视散光术后视力提高、屈光度稳定、视网膜成像质量提升,而角膜前表面的非对称增大,并引入不同程度的高阶像差。

  • 标签: 屈光手术 屈光不正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 角膜像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球震颤视力的提升成度及控制近视增长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3年来我院验配角膜塑形镜青少年眼球震颤伴有高度散光一例。检查项目包括:眼表检查(角膜、结膜、晶状体、眼睑、泪液分泌)、眼底造像、眼压、生物测量仪(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角膜直径、瞳孔直径)、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检查、综合验光检查、双眼视功能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除眼球震颤外没有其他不适应指症,故按其角膜特征设计相匹配的角膜塑形镜给予配戴,并按规定日期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视力提升效果:配戴3个月复查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矫正视力由原来双眼分别为0.5提升为0.8。2 角膜的完整

  • 标签: 眼球震颤 角膜塑形镜 矫正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眼总散光与角膜散光、眼内散光的线性关系。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8年6─12月在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行睫状肌麻痹验光且散光度≥1.00 D的3~6岁儿童,按入选标准选取76例(126眼),收集睫状肌麻痹后角膜散光度及轴位、眼总散光度及轴位4组数据。运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三角函数公式分析并计算眼内散光度及轴向,对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眼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遵循Ctotal=0.004+0.988×Ccorneal+0.928×Cintraocular(R2=0.998,P<0.001)。眼总散光轴向与角膜散光轴向、眼内散光轴向遵循Atotal=48.391+0.708×Acorneal-0.185×Aintraocular(R2=0.531,P<0.001)。126只散光眼的眼内散光中远视散光92眼(73.0%),散光度最小值+0.25 D,最大值+2.00 D,平均(+0.58±0.29)D;近视散光34眼(27.0%),散光度最小值-0.03 D,最大值-1.03 D,平均(-0.26±0.24)D。结论:眼总散光度与角膜散光度、眼内散光度呈高度线性相关。可通过公式Ctotal=0.004+0.988×Ccorneal+0.928×Cintraocular反推计算出眼内散光度,且准确高。大部分眼内散光对角膜散光起补偿抵消作用,对角膜散光轴向影响小,眼内散光以逆规散光为主。

  • 标签: 眼内散光 角膜散光 平行四边形法则 矢量分析 三角函数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