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发性血肿能否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外伤发性血肿的患者,密切观察,及时评估病情,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并精心、细致地专业护理。结果35例患者恢复良好22例,占62.9%,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全面具体的个性化综合护理措施有助于早期发现发性血肿,及时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颅脑损伤 迟发性血肿 护理
  • 简介:发性外伤血肿(delayedtraumaticintracranialhematoma,DTICH)是外伤血肿的一种特殊类型,系指头部外伤后首次CT扫描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所发生的血肿.本文回顾了我科近8年来收治的13例DTICH,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颅脑损伤 CT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发性血肿(DTIH)的发病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758例颅脑外伤中,通过临床观察和CT确诊286例DTIH病例。通过临床治疗后观察其转归。结果286例DTIH中,颅脑外伤后6~24h内出现者160例(55.9%);24~72h内有89例(31.1%),72h以上的有37例(12.9%)。治疗后恢复良好165例(57.7%),轻度伤残39例(13.6%),中度伤残27例(9.4%),重度伤残17例(5.9%),植物生存9例(3.1%),死亡29例(10.1%)。结论DTIH多发生于患者伤后3天以内,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动态CT检查,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降低DTIH患者死残率的关键。

  • 标签: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导发性外伤血肿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总结我院52例发性外伤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对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体征变化的严密观察,及早做出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结果本组需手术治疗36例,非手术保守治疗16例;痊愈41例,致残6例,死亡5例。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经严密观察及护理,可及时发现发性内出血,提高本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致残率。

  • 标签: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观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发性外伤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的发性外伤血肿80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8-68岁。结果痊愈42例,轻残12例,重残10例,死亡16例,死亡率占20%。结论发性血肿多见于外伤的急性期(特别多见于受伤后24小时),以枕部着力的对冲伤多见,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复查CT检查,早期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脑挫伤 血肿 颅内 迟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发性内出血对人体生命的危害。方法回顾分析25例外伤发性内出血患者的资料。结果本组确诊外伤发性血肿已经发生脑疝5例,其中死亡和重残占80%。未发生脑疝20例,死亡、植物生存和重残占20%。结论外伤发性内出血脑疝前诊断及治疗对患者预后相当重要。

  • 标签: 颅内血肿颅脑损伤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性外伤血肿(DTICH)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能力。方法回顾分析我院94例DTICH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血肿类型、部位、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结果恢复良好52例,中残16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8倒。结论压力填塞效应变化、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骨骨折、凝血功能异常、首次影像学检查时间为DTICH高危因素,早诊早治可以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外伤性 迟发性 颅内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发性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诊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DTICH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其中12例进行手术治疗作为手术组,9例采取保守治疗作为保守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1例患者经过有效治疗,恢复良好15例(71.43%),轻残3例(14.29%),重残2例(9.52),植物生存及死亡1例(4.76%),疗效显著。结论通过观察患者病情行头颅CT诊断与复查,并给予及时有效地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颅内血肿 外伤性 迟发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发性外伤血肿的诊断、治疗。方法对30例发性外伤血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良好20例,重残6例,死亡4例。结论对发性外伤血肿患者主要靠头颅CT复查,及时做出诊断和治疗是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颅内血肿 颅脑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外伤发性血肿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产生与脑挫裂伤、减速损伤、高血压病、创伤动脉瘤及填塞效应等多种因素有关。伤后24~72h是血肿形成高峰期,如不及时处理患者预后多较差。重视引发外伤发性血肿的高危因素,掌握其常见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特点等,有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 标签: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发性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观察护理要点。方法对2003年1月~2010年9月72例外伤发性血肿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2例中,手术清除血肿52例,合并内外减压术27例,非手术治疗20例,恢复良好59例(81.9%),重残5例(6.9%),死亡8例(11.1%)。结论进行性意识障碍、头痛、呕吐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癫痫等是外伤发性血肿的基本临床特点,伤后72小时,特别24小时密切观察以上症状与体征,对减少血肿病人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迟发性颅内血肿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性外伤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并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32例发性外伤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GCS评分,影像资料,治疗方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26例,对患者治疗结果依照GOS评分,显示良好19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死亡2例。讨论掌握发性外伤血肿临床特点,早诊断、早治疗,对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迟发性 外伤性 颅内血肿 临床特点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发性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外伤发性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外伤发性血肿患者的发病时间,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手术治疗的有35例,保守治疗的有15例。结果根据GOS标准评估预后,50例患者中恢复良好的40例,轻残7例,重残1例,植物存活1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发性血肿发病急,病情危重常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应早诊断,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才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外伤性 迟发性 颅内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外伤发性血肿的CT诊断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接诊的颅脑外伤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分析CT诊断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外伤发性血肿的CT诊断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6—24h时间段复查检出率为60.00%,明显高于首次检查的32.00%、24—72h复查的36.00%和72h后复查的4.00%。上述不同时间检查结果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良好者38例,占比76.00%;预后中度残疾者7例,占比14.00%;重度残疾者3例,占比6.00%;死亡2例,占比4.00%;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结论采用动态CT检查,能够尽早发现颅脑外伤患者发性血肿发生情况,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改善预后情况。

  • 标签: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CT诊断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发性血肿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48例外伤发性血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受伤后6h内出现血肿9例(18.7%),伤后6-24h出血22例(45.8%),25-72h出血9例(18.7%),72h后出血8例(16.6%);经治疗后恢复良好24例(50.0%),中度伤残13例(27.1%),重度伤残6例(12.5%),植物状态生存3例(6.2%),死亡2例(4.17%)。结论外伤发性血肿多发生在伤后6-24,应对外伤颅脑患者进行临床及CT动态监测,及时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对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CT检查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导发性外伤血肿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总结我院52例发性外伤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对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体征变化的严密观察,及早做出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结果本组需手术治疗36例,非手术保守治疗16例;痊愈41例,致残6例,死亡5例。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经严密观察及护理,可及时发现发性内出血,提高本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致残率。

  • 标签: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观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