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肥胖及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的全球流行,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和(或)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率日益增高,NAFLD和(或)NASH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病率也显著上升,并逐渐成为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NAFLD和(或)NASH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代谢、免疫和肠道菌群等因素可能与NAFLD和(或)NASH的炎症、肝损伤和纤维化及其随后发展为肝细胞癌密切相关。本文以与NAFLD和(或)NASH相关肝细胞癌发生相关的分子信号通路为重点,就近年来NAFLD和(或)NASH相关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癌,肝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  酒精损伤是引起稳定性慢性肝病患者急性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对国内近年来关于酒精的研究进展进行,涵盖了酒精损伤的机制探讨和相关药物的研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 标签: 酒精性肝损伤 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比较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ASH)早期小鼠模型中Yes相关蛋白(YAP)阳性肝细胞和YAP阴性肝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初步了解此类YAP阳性肝细胞的功能学特征。方法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饲喂C57BL/6小鼠2周构建NASH早期模型,对照组为正常饮食。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天狼星红染色和病理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IHC)观察YAP、p-YAP在肝组织的表达。胶原酶灌注联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获取活率大于90%的原代肝细胞。进行YAP抗体标记、流式分选获得YAP阳性和YAP阴性肝细胞并进行RNA-Seq。测序结果用GO、KEGG和相互作用网路的分析方法筛选DEGs。RT-PCR验证模型组肝组织中YAP以及部分DEGs的表达水平。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D诱导小鼠2周的HE染色肝组织可见脂肪变(病理评分1.07±0.21),伴有小叶炎症(病理评分1.13±0.32)和肝细胞气球样变(病理评分0.80±0.20),天狼星红染色未见明显肝纤维化(病理学评分0.40±0.40)。IHC显示NASH早期的部分肝细胞YAP表达为阳性。RNA-Seq分析,YAP阳性和YAP阴性的肝细胞分别得到Clean reads为49 310 604条、54 820 036条。与YAP阴性肝细胞相比,YAP阳性肝细胞导致5 565个基因差异表达,包括上调基因1 662个,下调基因3 903个。上调基因的GO分析显示,嘌呤三磷酸核苷和三磷酸核苷等线粒体功能相关的代谢过程为显著富集的生物学过程(BP);下调基因分析到显著富集的BP为嗅觉受体相关过程。KEGG分析显示,DEGs富集到292条通路,氧化磷酸化(OXPHOS)通路为显著富集信号通路。RT-PCR确认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YAP及其靶基因(Cyr61、Ankrd1)以及OXPHOS通路的Cox5b、Sdhc基因水平显著上调,与测序结果一致。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预测到8个关键基因。结论NASH早期肝细胞代谢水平的变化可能与YAP活性增加有关。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Yes-相关蛋白 二代转录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骨质疏松和酒精肝病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研究2016年3月至2020年12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饮酒超过5年,折合乙醇量男性≥40 g/d,女性≥20 g/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2例,女40例,年龄(40.0±14.6)岁。所有患者测量骨密度,检测肝功能、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25(OH)D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脏彩超检查。根据骨密度检查结果、肝功能检测结果及腹部彩超分为3组,酒精骨质疏松症组35例、酒精肝病组45例、酒精肝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组42例。选择同期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45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结果酒精骨质疏松组、酒精肝病组、酒精肝病伴骨质疏松组的骨钙素分别为(24.73±3.66)μg/L、(27.34±2.94)μg/L、(17.44±3.09)μg/L,25(OH)D3分别为(22.47±2.82)μg/L、(25.63±3.84)μg/L、(16.87±4.33)μg/L,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2.65±3.27)μg/L、(30.21±4.22)μg/L],酒精肝病伴骨质疏松组骨钙素、25(OH)D3均低于酒精骨质疏松组和酒精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酒精骨质疏松组骨钙素、25(OH)D3低于酒精肝病组,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酒精骨质疏松组、酒精肝病组、酒精肝病伴骨质疏松组TNF-α分别为(10.33±3.41)pg/ml、(13.23±4.02)pg/ml、(16.94±3.92)pg/ml,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健康对照组[(5.54±2.39)pg/ml],酒精肝病伴骨质疏松组高于酒精骨质疏松组和酒精肝病组,酒精骨质疏松组低于酒精肝病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我们考虑酒精肝病、酒精骨质疏松在发病过程中呈相辅相成作用。骨钙素、25(OH)D3、TNF-α可能为其共同的发病机理,其既是发病的始动因素,又是其导致的结果。

  • 标签: 酒精性骨质疏松 酒精性肝病 骨钙素 25-羟基维生素D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酒精损伤是由于长时间大量饮酒而导致的脂肪肝、肝炎甚至发生肝硬化等。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显示,全世界因酒精导致死亡的人数打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5.3%,近些年来我国酒精肝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本文论述了单味及复方中药治疗酒精损伤的研究进展,以期对酒精损伤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 酒精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 作者: 江克清 钟伏弟 简雁鸣 何松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南宁 530021 广西肝脏疾病免疫与代谢研究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1 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医科大学),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宁 530021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与肥胖、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肝病。NAFLD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未来可能成为成人和儿童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NAFLD的发病机制复杂,驻留肝脏的重要免疫细胞——枯否细胞在NAFLD的脂沉积、炎症和纤维化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近年的研究,综述枯否细胞在调控NAFLD病程中的多重作用,并简要概括以枯否细胞作为靶点的NAFLD治疗策略和存在的问题。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固有免疫 枯否细胞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相关肝细胞癌的筛查和监测策略目前尚不明确。在NAFLD患者中筛查肝细胞癌比在其他肝脏疾病中更具挑战。因为NAFLD患者在无肝硬化的背景下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更高。液体活检和其他新型标志物在肝细胞癌早期预测中体现出一定优势和良好前景。将其纳入现有肝细胞癌风险评估与分层模型对肝细胞癌精准筛查与监测具有潜在的价值,可作为NAFLD患者的补充筛查项目,有望实现肝细胞癌的精准筛查与早期诊治。我们综述了新型标志物对NAFLD相关肝细胞癌的风险评估与早期诊断的潜力和最新进展,提出了当前NAFLD相关肝细胞癌风险评估与监测的方法。

  • 标签: 肝细胞癌 风险评估 监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新型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酒精肝硬化进行系统化整体性护理要点。方法:从心理护理、营养支持、休息与活动、戒酒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全方面进行精心的护理。结果:加强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提高了生活质量,病情得到控制并好转出院,随访效果满意。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整体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巨噬细胞在非酒精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价值。方法通过给予8周龄雄性Alms突变(foz/foz)小鼠高脂饮食6、8和10周,给予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7 d、3周和4周分别构建NASH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和MCD对照饮食。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NASH模型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肝脏的F4/80 mRNA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对照组小鼠和NASH模型小鼠肝脏中的巨噬细胞。lysM-Cre/DTR转基因小鼠予MCD饮食5周后,分为转基因实验组(给予白喉毒素清除巨噬细胞)和转基因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注射)。检测转基因实验组和转基因对照组小鼠肝脏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并对小鼠的肝脏组织进行炎症评分。通过细胞因子分析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巨噬细胞调节NASH中炎症的作用机制。通过AML-12肝细胞和RAW264.7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与细胞共培养观察肝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通过氯膦酸脂质体清除野生型和NASH模型小鼠中的巨噬细胞,证实其在NASH预防中的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NASH模型foz/foz小鼠高脂饮食饲养6、8和10周时肝脏中的F4/80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鼠(1.49±0.19、1.70±0.15、1.93±0.04比1.05±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6、4.92、7.92,均P<0.05);NASH模型小鼠MCD饮食饲养7 d和3周时肝脏中的F4/80 mRN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鼠(2.70±0.99和3.08±1.71比1.00±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3.54,均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ASH模型小鼠MCD饲养4周时肝脏中F4/8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M1型巨噬细胞增多,F4/80+CD206+的M2型巨噬细胞明显减少。巨噬细胞清除后转基因实验组小鼠的炎症评分、肝脏甘油三酯和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均低于转基因对照组[(0.69±0.32)分比(1.95±0.74)分、(43.97±13.24) g/mg比(63.09±14.85) g/mg、(24.84±6.21) nmol/mg比(37.91±8.91) nmol/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2.72、2.41,均P<0.05)。细胞因子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巨噬细胞清除可显著降低血液中白细胞介素(IL)-12和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的蛋白质水平(差异倍数分别为-3.98、-2.74,均P<0.05)。转基因实验组小鼠细胞核中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蛋白质减少。体外研究发现RAW264.7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促进AML-12肝细胞中脂肪聚集;MCD培养基处理的AML-12肝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经氯膦酸脂质体处理后的野生型小鼠肝脏中的甘油三酯和脂质过氧化物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低于MCD诱导的NASH模型小鼠[(45.33±14.59) g/mg比(63.10±16.02) g/mg、(2.11±0.48) nmol/mg比(2.73±0.17) nmol/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4、2.73,均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经氯膦酸脂质体处理后的NASH模型小鼠肝脏中的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肌醇需求酶-1α、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葡萄糖调节蛋白78、磷酸化真核起始因子2α的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未经氯膦酸脂质体处理的NASH模型小鼠(1.84±0.36比3.05±0.83、1.50±0.84比6.65±1.47、0.87±0.12比2.28±0.52、1.68±0.43比4.76±1.13、1.42±0.19比2.75±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5.28、4.56、4.41、2.85,均P<0.05)。结论NASH中巨噬细胞发生M1型极化,并与肝细胞相互作用促进炎症因子分泌、脂肪合成因子上调、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引起NASH进展。巨噬细胞清除剂氯膦酸脂质体是预防NASH潜在的新途径。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巨噬细胞 肝细胞 转基因 炎症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患病率日益增高,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肝移植的第二大适应证。虽然目前我国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仍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酒精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代谢综合征的流行,与之相关的NAFLD患者也逐渐增加。同时,随着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普及以及核苷类似物等药物的应用,可以预见,在未来,NAFLD相关终末期肝病可能会成为我国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现就NAFLD与肝移植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移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一类十分常见的肝脏疾病即为非酒精脂肪型肝病,现如今,暂无特异性好的药物治疗方案,最近一些年,随着学者不断探究该病发病机制,在研究药物治疗非酒精脂肪肝病方面,获得了较大的突破,从而使非酒精脂肪肝病的治疗拥有了良好的条件。文章探讨了非酒精脂肪肝病的药物治疗,以期更好促进行业的发展。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 药物 治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非酒精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经成为危害儿童发育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但其发病机制与进展特征仍未明确。构建NAFLD特异的研究模型有助于探明及揭示相关通路在NAFL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现有的儿童NAFLD研究模型主要借鉴成人模型包括饮食诱导的动物模型和体外肝细胞培养模型。近年来通过干细胞群培养的类器官拥有对应器官类似的空间组织并能够重现对应器官的部分功能,可用于模拟肝脏炎症、纤维化过程。该文将介绍这些模型方法,重点讨论类器官模型的构建及运用,展望未来儿童NAFLD模型的选择与应用前景。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儿童 研究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酒精肝病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肝病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损伤。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升高,其患病率正在上升,据统计,NAFLD患病率在25% - 45%之间,可导致肝病残疾和死亡,同时与代谢综合征(MetS)、2型糖尿病(T2DM)、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结直肠肿瘤等的高发密切相关。随着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N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查体肝酶异常的首要原因,NAFLD已成为一个影响社会的健康和经济问题。本文就NAFLD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同型半胱氨酸 胰岛素抵抗 肠道微生物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褪黑素预处理对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10~12周龄,体重200~2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对照组(Con组)、NAFLD组、NAFLD+肝缺血再灌注组(NAFLD+HIR组)和NAFLD+肝缺血再灌注+褪黑素预处理组(NAFLD+HIR+MT组)。NAFLD组、NAFLD+HIR组及NAFLD+HIR+MT组连续8周喂养高脂高糖饲料(含10%糖、10%脂肪),其余组大鼠喂养普通饲料,自由饮水。NAFLD+HIR+MT组造模前连续2周每天予以褪黑素10 mg/kg灌胃预处理。采用夹闭肝动脉和门静脉20 min后开放5 min,再次夹闭20 min后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6 h时收集下腔静脉血标本和肝组织,检测血清胰岛素、血糖、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ALT、AST和铁蛋白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ROS、SOD和Fe2+的水平,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溶血卵磷脂酰基转移酶3(LPCAT3)、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NAFLD组血清FFA、TG、ALT、AST、铁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肝组织ROS和Fe2+水平升高,GSH-Px和SOD水平降低,ACSL4和LPCAT3表达上调,Nrf2和GPX4表达下调(P<0.05);与NAFLD组相比,NAFLD+HIR组血清FFA、TG、ALT、AST、铁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ROS和Fe2+水平降低,GSH-Px和SOD水平升高,ACSL4和LPCAT3表达上调,Nrf2和GPX4表达下调(P<0.05);与NAFLD+HIR组相比,NAFLD+HIR+MT组血清FFA、TG、ALT、AST、铁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肝组织ROS和Fe2+水平降低,GSH-Px和SOD水平升高,ACSL4和LPCAT3表达下调,Nrf2和GPX4表达上调(P<0.05)。结论褪黑素预处理可减轻NAFL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信号通路,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铁死亡有关。

  • 标签: 褪黑激素 缺血预处理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是一种少见的可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可能存在酒精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基础疾病。酒精CPM可表现为多种临床症状,但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病例较少报道。本例为出现精神症状的CPM患者,提示精神症状可能是CPM的表现之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尽早完善头颅磁共振检查以减少对CPM的漏诊、误诊。

  • 标签: 髓鞘溶解,中心性脑桥 酒精戒断综合征 幻觉 妄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