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护士针刺的高发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14年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的高发原因,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从2015年起采取职业安全培训、制定安全操作流程、提供合适的处置器具、管理者加强监管等方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将2014年218名护士与2015年220名护士干预前后针刺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015年护士针刺发生率低于2014年(P〈0.01),2015年护士在注射、拔针及处理用毕的废弃物等各操作环节针刺发生率均较2014年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临床护士针刺的发生率,有效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规范护士操作流程,确保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 标签: 护士 针刺伤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输液接头针刺的发生率。方法将180例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90例,A组使用恒压无针输液接头连接,B组使用普通肝素帽连接。结果针刺发生率为A组为0.00%,B组为7.77%,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7,P=0.001);结论恒压无针输液接头能有效降低针刺的发生率。

  • 标签: 无针输液接头 针刺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习护士发生意外针刺的常见原因,以探寻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以2013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实习的3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实习护士发生意外针刺的原因。结果收回的292份问卷调查表中,有172名实习护士发生过针刺针刺发生率为58.90%;20.93%的实习护士因整理使用过的带针器械而导致针刺,16.86%的实习护士因注射或建立静脉通道导致针刺,15.70%实习护士因回套针帽导致针刺,15.12%实习护士因分离针头导致针刺;本科、大专、中专实习护士针刺发生率分别为53.13%、55.23%、54.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习护士意外针刺的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由操作不规范引起,因此,应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规范操作技能训练,增强其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 标签: 意外针刺伤 实习护士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利用一次性培养皿防止针刺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以我院40名护士为观察对象,在集中输液或采血过程中利用一次性培养皿收集使用后的针头并在输液或采血结束后直接丢弃于锐器盒内,分别统计利用一次性培养皿防止针刺之前(2014年1月-2014年12月)和利用一次性培养皿防止针刺之后(2015年1月-2015年12月)的针刺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本组护士针刺发生率为35%,2015年1月-2015年12月间本组护士针刺发生率为7.5%,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χ2=9.0383,P=0.0026)。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利用一次性培养皿防止针刺简便可行,消耗少,效果佳,可有效保护护士避免出现针刺害。

  • 标签: 一次性培养皿 针刺伤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情况,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本科室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被针刺护士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护士针刺的相关因素,制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被针刺,减少职业伤害有重要意义。结果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本科室发生针刺为5例,对比去年,发生率减少50%。结论临床护士是针刺发生的高危人群,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明确针刺易发生的环节,规范操作行为,可减少针刺的发生。

  • 标签: 护士针刺伤 规范操作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品管圈对护士针刺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中发表于近5年的有关品管圈对护士针刺影响的研究文献。采用Revman5.0软件对针刺的发生率进行定量合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护士针刺发生率的合并值为0.56,95%CI0.36~0.8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护士针刺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针刺伤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护士针刺发生人数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1.1~201512.31均在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工作的63名护士为对象。自发主动自愿的成立一个圈,针对急诊高针刺问题,以2014年院感科(急诊)职业暴露资料,通过查检表得出针刺的原因种类及排序,绘制柏拉图,设定目标,分析要因,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对策,效果确认。结果在品管圈的作用下,急诊2014年23例针刺降低到2015年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能有效降低护士针刺发生人数。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针刺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抽血室护士在采血过程中降低针刺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将我院抽血室24名护士纳入本次研究,分析在采血过程中引发针刺的原因,进一步提出降低针刺发生率的措施。结果半年内,在护士针刺发生情况方面,0次4名(16.67%),1-2次12名(50.00%),3-4次6名(25.00%)、>5次2名(8.33%)。由此可知,在半年采血工作中,有83.33%的护士发生过针刺。结论抽血室护士在采血过程中发生针刺的原因诸多,有必要对抽血室护士加强采血技巧培训,并对采血室工作环境加以改善等,进一步使针刺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

  • 标签: 抽血室 采血 针刺伤
  • 简介:目的:调查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针刺的相关知识和态度现状。方法于2015年6月20—23日调查某院2015年6月准备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实习护生针刺知识和态度。结果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92.57%。男生40名(12.35%),女生284名(87.65%);本科学历34名(10.49%);平均年龄(20.83±1.24)岁。实习护生针刺相关知识各条目中回套针帽、戴手套相关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最低,均为60%左右;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针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问题及针刺后的用药问题回答正确率均在70%左右。实习护生针刺态度部分部分条目得分≤3分,主要为针刺所致血液、体液传播性疾病易感性以及回套针帽的问题。结论实习护生的针刺相关知识和态度存在薄弱的方面,如回套针帽、及时报告、传染病易感性等问题。学校和医院应加强对护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职业防护的态度和能力。

  • 标签: 实习护生 护理 针刺伤 知识 态度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从本院随机抽取5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50名护理人员进行意外针刺调查问卷。结果.82.0%的护理人员发生过针刺事件,其中54.0%发生1到3次,28.0%发生4次以及以上。发生时间多集中于从注射器上取下针头时以及注射或抽血后处理注射器时。结论.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中针刺发生率较高,原因主要是缺乏自我防范意识、操作不规范、技术不熟练、粗心大意等,护理人员应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并注意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从多个方面采用措施以降低针刺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针刺伤 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针刺发生的危险因素分及控制措施。方法对灵台县人民医院56名发生针刺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表调查。结果针刺的高危因素是与刺伤发生相关的行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有关。结论重视对护士进行职业防护教育,合理调配护理人员等措施控制针刺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人员 针刺伤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肝病科护理人员针刺风险的应用。方法2015年2~9月成立品管圈,确立主题为“降低肝病科护理人员针刺风险”,对肝病科护理人员针刺发生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措施并实施及评价。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后针刺风险由93.5%降至28%,目标达标率102.99%。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肝病科护理人员针刺的风险,且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肝病科护理人员 针刺伤
  • 简介:摘要目的增强护理人员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防护意识,做好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调查护理人员针刺的原因,暴露后进行应急处理和随访监测。结果3例护理人员暴露后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随访1年,HIV抗体仍为阴性。结论护理人员重视自身防护和暴露后预防,是降低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护理人员 针刺伤 HIV 原因分析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