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在江河巷道中不安全因素的表现,我们结合航道过于浅窄影响船舶操纵性问题,如在浅水航行中船舶航行,发生追越或者对遇交汇,提出了浅窄航道中对船舶的操纵技术要求。

  • 标签: 江河口航道 船舶操纵 避碰措施
  • 简介:基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6月洪、枯季大潮北港上段河道水域的现场水文观测资料,以及1999、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10年历史水文测验资料,分析潮流历时、流速、优势流和含沙量等水沙现状和变化特征,并探讨近年来该水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目前北港上段河道水域落潮占主导优势;青草沙水库和长江大桥建成后,落潮优势明显增强,洪季大潮涨、落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减少,枯季大潮涨、落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增多;(2)流域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是造成北港上段河道水域垂线平均流速洪季大、枯季小的主要原因;大型工程的建设是该水域落潮优势增强的主要影响因素;北港上段河道水域含沙量变化可能与近岸工程建设、入海泥沙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 标签: 水沙变化 优势流 大型工程 长江河口
  • 简介:生态河口河口区发展的一种理念和模式.本文在分析珠江河区面临的严重挑战和遇到的难得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河口是珠江三角洲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崭新模式.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建设珠江生态河口的战略对策.以期为河口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寻求一种崭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模式.

  • 标签: 生态河口 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 珠江三角洲 资源环境承载力
  • 简介:为加强珠江河综合整治开发和保护,维护珠江河的泄洪纳潮功能,统筹协调流域和区域防洪.防潮、供水、岸线及滩涂保护与利用,航运,采砂,水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关系.支撑珠江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部组织编制了《珠江河综合治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准。

  • 标签: 综合治理规划 珠江河口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摘要为建立长江道采砂管理长效机制,在回顾采砂管理所取得成就的同时,对当前采砂管理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砂石供需矛盾、采砂船产能过剩及执法能力欠缺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坚持空间均衡,科学制定规划;坚持系统治理,化解主要矛盾;持两手发力,服务经济建设的治本措施,统筹推进治江事业绿色发展。

  • 标签: 长江河道 采砂管理 问题 整治措施
  • 简介:2000年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批转水利部关于加强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42号)精神,长江中下游各省为整顿采砂秩序,对长江道相继实行了禁采。为规范采砂秩序,健全采砂制度,2001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长江道采砂管理条例》,按照《条例》要求,长江中下游各省市人民政府实行“各级政府负总责,水利部门具体实施,交通、公安部门配合”的责任机制,

  • 标签: 长江河道 实行 整顿 采砂 市人民政府 制度
  • 简介:选择2007年11个月的中潮日,在闽江河鳝鱼滩潮汐湿地,同步观测了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沼泽、短叶茳芏(又称咸草)(Cyoerusmalaccensis)沼泽、藨草(Scirpustriqueter)沼泽和光滩涨潮前、落潮后的甲烷排放通量以及气温和土温,计算了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Q10值),并分析了湿地甲烷排放通量Q10值与温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4种湿地的甲烷排放通量与土温、气温都有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n=20,p〈0.01),低温时比高温时相关程度更高;4种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平均土温敏感性(Qs10值)和气温敏感性(Qa10值)分别为5.41和3.95,芦苇沼泽、咸草沼泽、藨草沼泽和光滩的甲烷排放通量Qs10值分别为3.22、5.23、4.79和11.10,它们的甲烷排放通量Qa10值分别为2.89、3.96、3.84和7.78,光滩甲烷排放通量温度敏感性最强;涨潮前4种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平均Qs10值和平均Qa10值分别为4.82和3.53,落潮后则分别为6.15和4.39,但涨潮前与落潮后湿地甲烷排放通量Q10值的差异不显著(p〉0.05);湿地植物主要生长季,潮汐湿地甲烷排放通量Q10值低于其他时间。

  • 标签: 甲烷排放通量 温度敏感性 潮汐湿地 闽江河口
  • 简介:由广州市水产局渔业处、番禺县水产局海洋股与莲花山渔科站共同完成的“珠江河张网渔业资源动态的研究”,经十年的努力,已经完成。1991年12月5日由省水产局组织了技术鉴定。该项研究提出了对珠江河张网渔业资源控制捕捞强度,延长禁渔期,提高主要捕捞对象的捕捞规格。改革网具等建议,并已收到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研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 标签: 张网 渔业资源 水产 网具 增产增收 禁渔期
  • 简介:以闽江河最大的鳝鱼滩湿地为研究区,选择远、近潮沟2个不同潮水水淹区域设置样线,对研究区3种建群植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短叶茳芏(又称咸草)(Cyperusmalacceusis)和蔗草(Scirpustriqueter)下18个沉积物剖面分层取样,研究闽江河湿地远、近潮沟区不同植物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和储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芦苇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及储量最大,咸草下沉积物次之,蔗草下沉积物最小;芦苇、咸草和蔗草下0~60cm沉积物中有机碳储量平均为10045.7t/km^2、9706.9t/km^2和5303.9t/km^2;湿地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及储量与植物种类及生物量密切相关;近潮沟区蔗草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和储量大于远潮沟区,而远、近潮沟区芦苇和咸草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波动变化,且差异不明显,其近潮沟区有机碳储量小于远潮沟区。3种植物下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容重呈显著指数负相关关系(n=36,r=-0.8041,p〈0.001),其与盐度、pH不相关。

  • 标签: 有机碳储量 沉积物剖面 潮沟 芦苇 咸草 蔗草
  • 简介:摘要本文先在意识不够、管理效率低下以及人才建设相关方面,对长江道堤防工程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在提升人员综合、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以及加强管理工作认知相关基础上,对长江道堤防工程管理的发展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河道堤防 工程管理 发展 长江
  • 简介:植物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是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是其生理和生化调节的反映。为了阐明闽江河湿地植物化学计量内稳性特征,对研究区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短叶茳芏(Cyperusmalaccensis)和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沼泽土壤及植物器官的氮和磷元素进行测定与分析,并计算植物内稳性指数(H)。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随植物生长过程总体在波动减少,植物全氮和全磷含量波动变化,植物不同器官的全磷含量变化趋势相似;植物类型、生长阶段、元素组成与植物器官都对植物内稳性指数具有一定影响,互花米草内稳性指数HN、HP和H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8~7.67、0.33~14.22和1.02~14.12,平均值分别为1.56、3.30和3.52,短叶茳芏内稳性指数HN、HP和H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1~2.78、1.10~14.12和1~3.95,平均值分别为1.40、5.24和2.31,芦苇内稳性指数HN、HP和HN︰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2~4.55、1.3~10.19和0.63~19.23,平均值分别为2.02、3.98和4.03;芦苇HN的平均值最大,其他依次为互花米草HN、短叶茳芏HN,短叶茳芏HP的平均值最大,其他依次为芦苇HP、互花米草HP,芦苇HN︰P的平均值最大,其他依次为互花米草HN︰P、短叶茳芏HN︰P;同种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内稳性指数排序存在倒序关系。

  • 标签: 互花米草 短叶茳芏 芦苇 化学计量内稳性
  • 简介:摘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基础性设施,长江堤防保护着长江两岸农田耕地、人民生命财产和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安全,承载着长江经济带防洪保安的任务。在深入贯彻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完善长江堤防良性管护机制,着力加强河道堤防管理队伍建设,合理使用管护资金,规范工程管护,强化水政执法,充分发挥工程防洪功能,确保堤防工程安全度汛。

  • 标签: 长江堤防 管护工作 完善机制
  • 简介:摘要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基础性设施,长江堤防保护着长江两岸农田耕地、人民生命财产和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安全,承载着长江经济带防洪保安的任务。在深入贯彻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完善长江堤防良性管护机制,着力加强河道堤防管理队伍建设,合理使用管护资金,规范工程管护,强化水政执法,充分发挥工程防洪功能,确保堤防工程安全度汛。

  • 标签: 长江堤防 管护工作 完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