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计数阳性细胞是Image-ProlusP的常见应用。然而由于原始照片质量不佳或拍摄视野不能覆盖观察区域等问题,用Image-ProPlus计数阳性细胞可能得不到理想的结果甚至失败。通过提高原始照片质量、拼图及不同计数方法的应用能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 标签: Image-Pro Plus 阳性细胞 计数
  • 简介:背景:目前研究认为5-羟色胺(5-HT)参与了内脏感觉过敏的发生。已发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黏膜中分泌5-HT的肠嗜铬细胞(EC细胞)和肥大细胞有所改变。目的:研究胃感觉过敏患者近端胃黏膜5-HT阳性细胞的变化,探讨其在胃感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电子恒压器测定4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和15名正常对照者的胃感觉阈值.根据胃感知阈值将23例行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的FD患者分为感觉过敏(FD—H)组和感觉正常(FD—N)组。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近端胃黏膜5-HT阳性细胞,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其积分光密度(IOD)值。结果:FD组的胃感知、不适和疼痛阈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FD—H组近端胃黏膜每高倍视野下5-HT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FD-N组和正常对照组(14.1±2.3对8.7±1.9和8.3±1.4.P〈0.05)。扩张刺激后,FD—H组5-HT阳性细胞IOD值的降幅(反映介质释放量)较FD—N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16.3%±3.4%对10.7%±2.2%和8.1%±2.3%,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5-HT阳性细胞释放介质越多。胃感知阈值越低。结论:部分FD患者存在胃感觉过敏,与近端胃黏膜5-HT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介质释放增加有关。

  • 标签: 感觉过敏 血清素 肠嗜铬细胞 肥大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从人结直肠肿瘤组织中分离培养CD47阳性肿瘤细胞并研究其免疫学特性。方法无血清培养法对原代培养细胞进行筛选培养,采用有限稀释法筛选分离具有连续克隆能力的单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细胞表面标记CD47阳性细胞亚群;分离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经PHA活化,实验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组,②与CD47阳性肿瘤细胞(110)共培养组,③抗CD47单克隆抗体组(1μg/ml,5μg/ml,10μg/ml,20μg/ml);MTT法检测培养72h后各组T细胞的增殖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中IL-12、IFN-γ、TNF-α的表达量。结果三例原代培养的肿瘤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能够形成肿瘤球并获得可持续传代的克隆细胞;能够形成肿瘤球的原代培养细胞中CD47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99.8%,97.2%和99.9%;与活化的人T淋巴细胞共培养,加入(10μg/ml和20μg/ml)抗CD47单克隆抗体组比CD47阳性细胞组T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P<0.05),20μg/ml浓度组与10μg/ml浓度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检测CD47阳性细胞组培养液中IFN-γ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IL-12、TNF-α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结直肠肿瘤CD47阳性细胞亚群能抑制活化的T淋巴细胞增殖并抑制其释放IFN-γ,为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CD47 免疫逃逸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皮质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放射性反应及MK-801和NBQX对其保护作用.方法以10Gy的剂量对SD大鼠单次全脑照射后即刻分别向其大脑皮质定向注射5mmol/L的MK-801和50mmol/L的NBQX各1μl,然后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各时间点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数量.结果和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大鼠照射后7d和14d时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MK-801组大鼠照射后各时间点大脑皮质MyT1阳性细胞数与照射组大鼠无明显差异(P>0.05);而NBQX组大鼠照射后1d、7d和14d时的MyT1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照射组大鼠(P<0.05).结论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反应性增多,并有时程性变化;NBQX对早期的少突胶质前体细胞放射性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电离辐射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髓鞘转录因子1 动物模型 放射损伤 NBQX
  • 简介:摘要CD20通常被认为是B细胞特异性的标记,在成熟B细胞和大多数B细胞淋巴瘤表达,现已发现,CD20也可表达于极少数T细胞淋巴瘤。本文报道一例原发于肌肉、播散至皮肤及肠道的CD20和CD8阳性细胞毒性T细胞淋巴瘤。原发及继发部位的病变由均一小淋巴样细胞在组织间弥漫浸润,共表达CD20和CD8等T细胞标记物。因CD20阳性T细胞淋巴瘤,易误诊为B细胞淋巴瘤,正确使用系列淋巴瘤标记物和分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类型淋巴瘤的诊断。

  • 标签: 外周T细胞淋巴瘤 肌肉 CD2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计数对普乐沙福干细胞动员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使用普乐沙福进行干细胞动员的12例MM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普乐沙福动员前后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干细胞采集情况。结果共有12例患者纳入研究,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Ⅱ~Ⅲ期,诱导方案以VRD为主。不论在普乐沙福前用何种方案进行干细胞动员,患者在使用普乐沙福后CD34阳性细胞计数均升高,使用普乐沙福前后中位CD34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3.63/μl(0.72~13.53/μl)和32.11/μl(8.52~53.68/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40,P<0.001),中位升高倍数为11.50倍(1.61~23.71倍)。12例患者中有1例动员失败,该患者在使用普乐沙福前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计数<1/μl,使用普乐沙福后CD34阳性细胞计数虽然提高了11.83倍,但仍<10/μl。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在使用普乐沙福前CD34阳性细胞计数<4/μl的患者中,使用普乐沙福前后CD34阳性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80,P=0.032)。结论MM患者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计数对普乐沙福干细胞动员效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普乐沙福 CD34阳性细胞计数 造血干细胞动员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督脉配穴对染铅幼年大鼠海马不同亚区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的拮抗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染铅组、督脉配穴组。采用反映学习记忆功能的Y迷宫法测试大鼠神经行为的改变,用NADPH-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法研究大鼠海马不同亚区NOS的活性神经元变化。结果染铅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比督脉配穴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但督脉配穴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染铅组大鼠海马CA1区和齿状回的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少于督脉配穴组和对照组(P〈0.05),在CA3区无差别,督脉配穴组与对照组各亚区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铅可损伤幼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染铅后海马各区NOS活性的不同变化有关,督脉配穴针灸治疗对铅引起的学习记忆损伤和NOS活性的变化有拮抗作用。

  • 标签: 一氧化氮合酶 督脉配穴 海马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肝内CD68+和TNF-α阳性细胞的表达,来探讨它们在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乙型肝炎ACLF患者、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肝内TNF-α的表达以及其分泌细胞CD68+细胞的数量。结果ACLF患者肝内TNF-α阳性分泌细胞平均数为90/高倍视野(hpf),明显高于CHB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2/hpf和5/hpf),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ACLF患者肝内CD68+细胞平均数为94/hpf,明显高于CHB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8/hpf和15/hpf),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TNF-α阳性分泌细胞与CD68阳性细胞数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866,P〈0.001)。结论乙型肝炎ACLF患者肝内CD68+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其分泌的TNF-α也明显增加,推测TNF-α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ACLF的发病过程。

  • 标签: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CD68+细胞
  • 作者: 罗容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仪陇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仪陇637600)【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48-02医护人员在对很多体检的人进行尿液常规检查的时候会看到,只要是体检人为女性的,白细胞是阳性的概率就非常高。但他们在对这些白细胞是阳性的女性进行复查时,结果显示实际上白细胞是阳性的人比例是非常小的,而白细胞是假阳性的女性却很多[1]。所以,就对仪陇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参加体检的一百名女性进行前段尿和后段尿对比试验。1尿液检查尿液检测,包含很多内容,比如蛋白成分定量检测、尿酶检查、尿常规分析等。由于尿检的检查项目不同,那尿液标本所存留的要求也就不同。但有一点是必须要做到的,那就是所有尿液标本采集的仪器设备或者容器必须是清洁干净的[2]。在留存尿液标本的时候,下面四种特殊的情况,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第一种情况,即假如是乳糜尿,就要叮嘱病人等尿液澄清以后在留存;第二种情况,即女性病人不要在例假的时候存留尿液样本;第三种情况,即假如服用的药品对尿液检测有影响,一定要在停药后再存留尿液标本;第四种情况,即除了尿沉渣外,肉眼血尿标本不能接受尿液检查的。1.1蛋白正常生理情况之下,少许蛋白经肾小球滤过,几乎在近端小管被完全吸收。所以,蛋白尿的产生一般提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以及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1.2酮体当人体不能有效的利用葡萄糖且脂肪酸代谢不完全,就会有大量的酮体出现。那么,此时,尿液也就会有酮体出现了。2对比试验2.1仪器尿液分析设备仪器2.2病人资料来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进行体检的年龄最小是十八岁,最大是六十岁的女性一百名。2.3试验医护人员嘱咐这些一百名体检人,按尿杯上所标识的前后段尿,分别存留一定量的不同尿样,送回化验室。再用尿液分析仪对不同尿样的同一名体检人进行检验,观察分析结果如下。3试验结果在这一百名女性体检者当中,同一体检人前段尿和后段尿对比试验,总阳性的概率是百分之六十。其中,假阳性的女体检人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实际阳性的女体检人占到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十。4结果分析因为女性的生理结构所具备的不同特征,特别是年轻的女性,泌尿系统前段很容易被外界所刺激到,而有应急反应产生,从而白细胞被分泌出来,让前段尿混入白细胞;这些女性喝水较少,尿液被浓缩了[3]。所以在检测她们前段尿的时候,白细胞就非常多。5给予尿液白细胞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健康者和成人牙周炎患者牙周组织中牙龈卟啉菌阳性个体T细胞系中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及γ-干扰素的比例。方法:Elisa法检测牙龈卟啉菌阳性个体T细胞系中CD4+、CD8+T细胞所占比例,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种细胞因子数量。结果:两组间3种细胞因子表达无显著差异,但部分个体γ-干扰素表达高于其他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牙龈卟啉菌阳性个体易患牙周疾病者,γ-干扰素表达增高。

  • 标签: 细胞因子 T细胞 牙龈卟啉菌 牙周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协助临床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取胸腹水离心沉淀后的沉渣作瑞一吉氏染色,查找癌细胞。结果可查到腺癌,鳞癌,未分化癌。结论胸腹水离心沉渣作脱落细胞染色,有助于提高癌细胞的检出率。

  • 标签: 大量胸水 腹水 细胞学诊断 离心 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F1000i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类酵母样细胞的影响因素,掌握仪器性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823例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检测类酵母样细胞结果阳性的标本用显微镜复检。结果结果判断,以仪器和显微镜复检同时检出类酵母样细胞为真阳性,显微镜复检检出类酵母样细胞而仪器未检出为假阴性;仪器检出类酵母样细胞而显微镜复检未检出为假阳性。UF1000i检测结果真阳性200例(24.3%),假阳性493例(59.9%),假阴性130例(15.8%)。结论sysmex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操作简便、快速,尤其适用于批量体检标本的筛选,但是传统的显微镜形态学检查在尿液分析中仍是必不可少的。棘形RBC、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白细胞碎片、皱缩红细胞、细小的结晶、精子等均易对仪器检测酵母样细胞造成假阳性结果。而类酵母菌形态结构的改变或数量较少时仪器辨认困难,此时可致假阴性。因此尿沉渣有形成分分析结果必须用显微镜认真复核方能发出检验报告。

  • 标签: 尿液分析 假阳性 假阴性 类酵母样细胞
  • 简介:摘要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有效改善了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其中,针对存在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棘皮动物微管相关样蛋白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ROS1基因重排等的NSCLC患者,疗效尤为显著。对于驱动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尤为重要。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分子靶向治疗 驱动基因
  • 简介:痰液细胞学检查已成为肺癌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此法取材简单、方便,病人易接受。据统计阳性率较高,国外报道在0.70%~0.75%左右。国内报道在0.40%~0.60%左右。而且还可以发现一些X线检查阴性的早期病人。从1982年1月~1999年12月共检查门诊、会诊及住院病人9869例,检出癌细胞者2055例。其中鳞癌1420例,腺癌550例,未分化癌85例,肉瘤2例,阳性率为0.20%。

  • 标签: 痰液细胞学检查 阳性率 癌细胞 查体 住院病人 肺癌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ZZAP和CDP两种放散方法放散DAT(+)红细胞的效果及放散后红细胞吸收自身抗体的能力,为DAT(+)红细胞的抗体放散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站送检的DAT(+)交叉配血标本,选择抗-IgG型与抗-(IgG+C3d)复合型各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ZZAP和CDP两种放散方法进行抗体放散试验,对放散后红细胞分别进行DAT试验;用放散后的红细胞吸收患者自身血浆自身抗体后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评价自身抗体的吸收效果。结果抗-(IgG+C3d)复合型DAT(+)红细胞用ZZAP和CDP放散效果无差别(P>0.05),ZZAP放散抗-IgG型的效果好于抗-(IgG+C3d)复合型(P<0.05),CDP放散抗-IgG型与抗-(IgG+C3d)复合型的效果无差异(P>0.05);ZZAP放散抗-IgG型和抗-(IgG+C3d)型复合型DAT(+)红细胞后的抗体吸收效果均好于CDP(P<0.05),ZZAP和CDP放散抗-IgG型DAT(+)红细胞后的吸收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CDP放散抗-IgG型和抗-(IgG+C3d)复合型DAT(+)红细胞后的吸收效果无差别(P>0.05),ZZAP放散抗-IgG型DAT阳性细胞后的吸收效果均好于抗-(IgG+C3d)复合型(P<0.05)。结论抗-(IgG+C3d)型复合DAT(+)红细胞用两种方法均不能很好的解离自身抗体,但对抗-IgG型自身抗体的解离用ZZAP方法好于CDP,提示临床交叉配血实验中对抗-(IgG+C3d)型复合自身抗体最好选盲配血的方法,对抗-IgG型自身抗体用ZZAP进行吸收放散效果较好。

  • 标签: ZZAP CDP 放散试验 自身抗体 AIHA DAT 红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阴道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或以上患者的组织病理,提高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诊断宫颈上皮瘤变及早期宫颈癌的水平,预防宫颈浸润癌。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在35~59岁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普查中,用TBS分类法报告宫颈/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或以上的病例933例,在阴道镜下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炎症540例,(54.4%);CIN419例(42.2%),其中CIN345例,CINII61例,CINⅢ13例。宫颈癌34例(3.4%),其中宫颈原位癌32例,宫颈原位癌早浸2例。宫颈CIN及宫颈癌的高发年龄35~55岁。结论采用三阶梯技术提高宫颈癌的筛查率,对于宫颈/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及以上患者,要提高阴道镜的诊断技术,有条件时做HPV的检测,提高宫颈CIN的诊断率,预防宫颈浸润癌,提高妇女生存质量。

  • 标签: TBS报告 阴道镜 组织病理 宫颈癌筛查
  • 简介:摘要单纯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胃癌是目前胃癌研究的热点,其预后较差。腹腔游离癌细胞可能是在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显示,胃癌T分期、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组织学低分化、革囊胃、食管胃结合部癌以及手术操作等是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胃癌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目前,腹腔游离癌细胞的获取主要通过诊断性腹腔镜联合腹腔灌洗,细胞病理学检测被认为是其诊断的金标准。其治疗策略国内外目前尚不完全一致,包括术前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后化疗、腹腔内局部治疗等,均可延长患者生存期。现阶段我国多采用手术后化疗的治疗策略,最佳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胃肿瘤 单纯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胃癌 机制 检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R+-CTC)在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59例SCLC患者及1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资料,采用叶酸受体靶向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液中FR+-CTC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各检测指标用中位数(P25,P75)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59例SCLC患者FR+-CTC水平为11.00 FU/3ml(7.10 FU/3 ml,14.50 FU/3 ml),FR+-CTC的阳性率为66.10%(30/59)。1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FR+-CTC水平为6.75 FU/3 ml(5.03 FU/3 ml,7.85 FU/3 ml),FR+-CTC的阳性率为14.29%(2/14)。SCLC患者的FR+-CTC水平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3.50,P<0.01)。在SCLC患者中,FR+-CTC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等因素均无关(均P>0.05);广泛期患者的FR+-CTC水平高于局限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FR+-CTC与肿瘤标志物Pro-GRP、NSE、Cyfra21-1和CEA进行对比并绘制ROC曲线,结果提示FR+-CTC对于诊断SCLC有较好的灵敏度(71.20%)和特异度(92.90%)。对于接受化疗的SCLC患者,部分缓解、疾病稳定患者的FR+-CTC下降幅度较疾病进展患者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R+-CTC可辅助SCLC诊断及疾病分期,对于接受化疗的患者,连续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可辅助评估化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小细胞肺癌 循环肿瘤细胞 叶酸受体α 诊断 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沈阳市三所三级医院HIV抗体阳性患者CD4+与CD8+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析HI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与白细胞的关联。方法将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为阳性的患者的全血标本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进行CD4+与CD8+T淋巴细胞检测和白细胞数量检测,根据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大小将检测结果进行分组,并将CD4+与CD8+的比值和白细胞的数值分组进行Spearman秩和相关分析,研究CD4+与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和白细胞数值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分组数据提示CD4+与CD8+T淋巴细胞数的比值和WBC数量两变量间有相关性,且为正相关。结论白细胞数量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成正相关,白细胞减低可更简单直观的作为HIV感染患者的监测和判断免疫功能的指标。

  • 标签: 艾滋病患者 T淋巴细胞 白细胞 感染监测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