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其人及其著述,字图南,生于五代末。史载其年轻时有奇才经纶,曾以诗著名于后唐,后举进士不第,逐无意于仕禄,但以山水为乐。其间曾就学于隐士孙君仿、獐皮处士,隐居湖北省武当山二十余年。后返归四川,又从蜀中高道何昌一学道。何昌一生平事迹不详,学术思想亦无从查考,但据《玉溪子丹经指要》卷首《混元仙派传授图》所载,五代著名道教思想家、六卷《化书》的作者谭峭为其弟子,则其道德学问大致可以想见。赵匡胤废周立宋后,移居华山,最后终老于华山张超谷石室中。

  • 标签: 太极图 陈抟 心法 生平事迹 道德学问 武当山
  • 简介:大量史籍证明,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内丹修练二十余年,著有《九室指玄篇》、《入室还丹诗》等内丹名著,后又隐居华山少室山,并仙逝于此。然而,九室岩究竟在何处?至今鲜为人知。

  • 标签: 武当山 修炼 名著 证明 考察 华山
  • 简介:编辑同志:贵刊1987年第5期上李远国的《其人其事》一文中有的生卒年(871——989),并说他是'普州崇龛(今四川安岳县境)人'。这是缺乏根据的。究竟生于何年?《中国人名大辞典》未谈,《辞海》打'?',尚待继续考查;至于他的出生地,据查历代《亳州志》和《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都说是'亳州真源人'或'真源人'。

  • 标签: 陈抟 中国人名大辞典 真源 普州 缺乏根据 生卒
  • 简介:肇始于两晋、兴盛于唐朝的重玄学,到宋代仍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产生影响。其承上启下者,便是学派。学派承接唐代道家之风,以重玄为宗阐发《易》、《老》、《庄》,在学术大旨上突出儒道之间的互相融合以及心性理论的深入阐发,从而使宋代道教思想学术能够摆脱符策小数的束缚,并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与生命活力。

  • 标签: 学派 陈抟 承上启下 心性理论 思想学术 生命活力
  • 简介:近来,接触到一个新词——物。

  • 标签: 抟物 抟物
  • 简介:近来,接触到一个新词——物。,"以手圜之也",本意是用手将土细细成圆形。周公度先生《物》一书中,描画了一群陶工的生活:一位位老陶工,满头银发,手捧陶土,静心制,让普通的陶土慢慢发生神奇的变化,成为形态各异、朴实雅致的陶具。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听过的一节语文课。这是一位平凡的男教师,一头银发,即将退休离开站了几十年的讲台。

  • 标签: 男教师 周公度 成圆形 十年 清隽 教学感悟
  • 简介:如如果研究元杂剧就不得不涉及到一个版本问题。因为元杂剧的版本问题比较复杂,这里不但有元刊本与明抄本、明刊本之异,而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承上启下的渊源承递关系。据所知,李开先于嘉靖年间编刻的《改定元贤传奇》是现存最早的元杂剧明刊选集,可它早在40年代就下落不明了,最近在南京图书馆被发现了。关于《改定元贤传奇》,解玉峰先生已在《文献》杂志上发表了详细的研究。还有卜键先生笺校的《李开先全集》已出版,我们可以借此了解它的全貌。本文在此欲加补充,讨论一些问题,同时再简单地介绍在日本关于元杂剧版本的研究情况。

  • 标签: 《青衫泪》 传奇 版本问题 南京图书馆 元杂剧 承上启下
  • 简介:在艺术界,于庆成素有"土奇人"之称。根据我的了解,于庆成令人称奇的原因有三:作为北方乡村一个土生土长的艺术家,他以朴素的情感和灵性塑造的那些造型奇特、内涵丰富、手法新奇的泥塑,大丑中见大美,显示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成为蜚声中外的艺术家,此为一

  • 标签: 艺术家 文化底蕴 作品 奇人 泥塑 农村
  • 简介:本文在分析“”的同源词及阐发“”的词义引申脉络上,认为王力的《古代汉语》对“”的注释欠妥当,当训为“环绕”即可。

  • 标签: 古代汉语 同源词 注释
  • 简介:<正>(一)大钧教授伟鉴:接奉本年五月二十九日手书、又收到《周易研究》杂志,无任感激。光年老力衰自辅仁大学校长退休,只读书教书、不理外事。唯对于学术研究,仍与各方学者联系。多年来因教授中国哲学(仅在博士硕士班开课),对易经研究亦曾用功。现因本年纪念王船山逝世三百周年,以同乡之谊,欲写船山哲学思想小书。现正研究船山易学。十年前,因同乡学人之情,与陈立夫先生发起易经学会与易经研究班。负责办理者偏于易经杂学,讲算命,针炙,天文,数学,却不讲易经哲学,故乃不再参加此易学会。光研究哲学,以形上本体论与宇宙论为主。易经即中国哲学,儒家之形上宇

  • 标签: 中国哲学 周易研究 易经 易学 王船山 哲学思想
  • 简介:本文从穆拉·萨德拉哲学的存在原则、存在创造的统一性、贯穿物质的运动、智力活动或可理解的统一性等四个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哲学原则,对进一步研究穆拉·萨德拉的哲学思想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穆拉·萨德拉 哲学 学说
  • 简介:摘要骆宾王是初唐文坛的四位著名作家之一,他在文学上,可以说是在文坛枝压群芳、一帆风顺。然而,文学上的通畅才华并没有给他仕途带来得意,他一生仕途失意,生活艰辛。但是,他的诗文对唐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骆宾王 诗文 创作
  • 简介:两汉时期,易学与赋体文学的发展是相伴而行、相互促动、相得益彰的。当时不少士人既是赋作家.又是易学家、思想家,其易学思想和成就在其辞赋作品中同样有所反映。汉赋中所见易学史料甚多,其中在贾谊、扬雄、班固、张衡等人的赋体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 标签: 汉赋 易学 周易
  • 简介:汪学群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52.8万字,474页。本书是作者第三部清代易学研究著作。第一章,主要研究了清代中期宋易学的特征与贡献,包括魏荔彤、王心敬、任启运、王又朴等人和《御纂周易述义》一书。认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继承清初易学遗绪,推尊程朱易学,关注天道、心性、

  • 标签: 清代中期 易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 研究著作 周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怀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首次出版于台湾1970年)。全书共21万字,246页,对先秦易学作了系统的梳理。该书共分七章:第一章详细地辨析了“易”字在未被采用为易学名称之前的本义,即“更换、改变、代替”,以及“易”作为易学名称之后的五方面意义,即易道、易象、易术、易数和易文字。第二章分析了先秦易学的特色,并将先秦易学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符号易时期、筮术易时期和儒门易时期。

  • 标签: 易学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先秦 “易” 名称 易道
  • 简介:赖贵三主编,台湾里仁书局2005年2月出版。全书40余万字,631页。本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部分。上编为“历史考述实录”,客观陈述了台湾易学发展的历史情况,将其划分为三阶段七时期,并附录多篇整理资料,以供参考。分为三部分。一是研究成果述略,收集了海峡两岸学术界关于“台湾易学史”的研究成果共12种,依论述年序排列,并做了简要的介绍。二是面向分期简论,把台湾易学研究和发展分为学院派、学会派、

  • 标签: 易学史 台湾 研究成果 2005年 客观陈述 海峡两岸
  • 简介:马振彪遗著,花城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全书59万字,32开本,793页。本书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1999年重点项目。马振彪是鲜为人知的现代易学家,其承继家学、倾其毕生精力写成的手稿,旨在增补马其昶《周易费氏学》并弘扬之。在其去世后,手稿由著名易学家黄寿祺教授从北京购回,收藏于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

  • 标签: 周易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