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耦合降水集合预报信息与水文模型是水文预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由于大气运行初始条件及模式的不确定性数值降雨预报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基于全球集合预报系统(GFS)提供的1~8d预见期的降雨集合预报数据,研究了基于扩展型Logistic算法和异方差扩展型Logistic算法发展的5个统计后处理模型对淮河流域息县子流域GFS预报降雨的校正效果。结果表明,5个模型对GFS预报降雨均具有较好的校正效果,但随着预见期的增长,各个模型的校正能力呈衰减趋势。总体而言,相较于基于扩展型Logistic算法的3个模型,基于异方差扩展型Logistic算法的2个模型具有更优的校正能力。

  • 标签: 集合降雨预报 集合后处理 扩展型Logistic算法 异方差扩展型Logistic算法 GFS
  • 简介:1集合预报起源和发展概述Malone在1957年就意识到对气象变量的统计分布透彻掌握是天气预报的基础性问题,认为物理系统的每一个可能的初始状态都可以用抽象的相空间的一点表示,并且这些点全部在受动力学的规律支配的相域中运动,这种确定性的动力学理论和模型的研究很多都是和统计学的背景相关的:Lorenz(1963)在其论文《决定性的非周期流》中提出了“混沌现象”的概念;

  • 标签: 集合预报 动力学理论 应用 天气预报 统计分布 初始状态
  • 简介:对海拉尔市区1961-1989年汛期(6-8月)的降雨气候概况做了统计,找出了海拉尔市区每年降雨的集中期。对日本气象传真图的物理量场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提取出涡度、垂直速度、降不量、温度露点差等预报值与海拉尔市区降雨量的定量关系,并用FORTRAN语言在长城系列微机上运行,预报海拉尔市区的短期降雨。通过1990年和1991年两年的汛期使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海拉尔市 汛期 降水预报 涡度 短期分级预报 降水量
  • 简介:利用中尺度AREM和WRF模式为试验模式,由对降水预报结果影响颇大的积云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构成的10个集合预报成员,开展有限区域多模式短期集合预报在热带气旋降水预报中的应用与研究。分别研究了单个模式集合预报和多模式集合预报在热带气旋"天鹅"(0907)降水预报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1)WRF模式集合预报效果整体上要优于AREM模式,由AREM和WRF模式构成的多模式集合预报优于单个模式集合预报。(2)不同降水临界值对集合预报影响不同,当临界值较小时,集合预报效果较好,当临界值较大时,集合预报效果较差。(3)热带气旋强度的突然增强,会导致集合预报效果变差。(4)热带气旋登陆前降水集合预报最差,但不同降水临界值对应出现的时间不同,当降水临界值较大时,出现的时间靠近登陆时间,当降水临界值较小时,出现的时间则提前。

  • 标签: 数值模拟 集合预报 多模式 热带气旋降水
  • 简介:利用江西省9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降水量资料,对2014年ECMWF集合预报降水统计量进行逐6h和24h晴雨检验、降水分级检验及区域性暴雨检验。结果表明:1)10%、25%、Mode、融合、最小值在晴雨预报准确率方面较控制预报更有参考价值。2)对于全年降水分级检验,10%、25%、Mode、融合、最小值这5个统计量在小雨的预报方面较控制预报更有参考价值;中位数、概率对中雨的ETS评分要略高于控制预报;90%、75%、概率对大雨预报比控制预报好。对于暴雨预报,最大值、90%、融合比控制预报好;融合、最大值对大暴雨落区的指示意义不大,但对大暴雨量级降水的可能性可以供预报员参考。3)对于区域性暴雨预报,90%、融合、最大值的预报技巧比控制预报高,最大值虽然空报较严重,但对降水量级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集合预报各统计量对于强降水过程爆发或发展阶段的预报效果不如降水过程成熟期或末期好。

  • 标签: 集合预报 降水统计量 检验结果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台风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气象灾害,我国每年大约有20个台风,由此会对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台风本身破坏力巨大,为了有效的控制台风所产生的危害,就需要强化研究台风路径预报。近年来,基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气象学、计算机软硬件,促使台风路径预报研究日益成熟,且极大的提高了预报精度。

  • 标签: 神经网络集合预报 台风路径预报 优化要素
  • 简介:摘要:模型固有误差及地形影响均可对预报造成影响,因此,模型产品的订正应用对于提升气温客观预报准确性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ECMWF集合预报产品,评估了集合预报集合回归预报、偏差订正预报和偏差订正回归预报四种方法在预测祁连日最低和日最高气温的准确性和精确度。研究发现,集合预报在预测最低和最高气温方面表现最弱;集合回归预报虽然提高了准确率,并在某些月份对气温预测产生修正效果,但总体未超过省气象台;偏差订正预报在最低气温预报中最为准确,并在全部预测中拥有最高精度;偏差订正回归预报虽未显著改善偏差订正预报,但在最低气温预报中优于省气象台。这些结果对提升祁连地区气温预报准确性具有参考价值,但考虑到ECMWF模型更新和数据获取限制等因素,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不断更新以保持其有效性。

  • 标签: 集合预报 偏差订正预报 一元线性回归法 准确率
  • 简介:基于蒙特卡罗集合预报方法建立了一个北京地面臭氧的集合预报系统,该系统对包括排放源、气象场在内的154个模式输入和参数进行了扰动,共包含了50个集合成员。利用该集合预报系统模拟了北京奥运会期间一次臭氧过程(2008年8月11日~8月13日),分析了集合预报系统在概率预报,最优集合子集预报以及表征预报可靠性方面的特点。结果表明:与原确定性预报相比,集合预报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预报信息,通过概率预报可以提供不同事件发生的概率,对臭氧事件的预报准确率更高。采用最优集合子集预报方式时的臭氧预报均方根误差比原确定性预报低了10%以上。

  • 标签: 集合预报 臭氧 不确定性 北京奥运会
  • 简介:摘要:在地球演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地质差异导致出现各类灾害性事件,这被称之为地质灾害。狭义地讲,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一般包括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等,地质灾害是全球分布和影响比较大的灾害。长期以来,人们对局地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方法研究较为关注。利用监测边坡变化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已有很多成功预报的实例,但传统地对单个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预测方法,技术流程复杂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降雨型地质灾害具有发生点多面广、突发性强的特点,无法在区域尺度上对所有边坡开展监测预报工作。因此,开展区域降雨型地质灾害预报方法研究,提供在时间和空间上预报均较为准确的区域地质灾害预报产品是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客观且紧迫的需求。

  • 标签: 降雨型 地质灾害 预报方法
  • 简介:利用全球谱模式T106L19和增长模繁殖法(BGM)建立了月动力延伸集合预报系统,基于气候海表面温度(SST)和预测海表面温度,设计了三组集合预报试验,一组为气候SST作为模式下边界条件的集合预报试验(CSST试验),另一组为预测SST作为模式的下边界条件的集合预报试验(FSST试验),第三组为前两组试验的集合预报结果之和(AvE30试验),对两种海温强迫分别进行了48个月的试验,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的控制预报,不管是CSST试验还是FSST试验,利用BGM方法制作的初值集合预报能显著提高月平均环流的预报技巧,集合预报对PNA区域的预报技巧改进显著,特别是预测SST强迫有正的贡献;同时考虑初值和边值不确定性影响的集合预报试验(AVE30试验),其全球预报技巧不仅高于控制预报,也分别高于FSST试验和CSST试验,这说明要提高月延伸预报技巧,必须同时考虑初值和边值的影响;大气对SST强迫的响应在模式积分10天开始显著,SST对第二旬和第三句的作用直接影响月平均环流的预报效果,而SST对第二旬和第三旬预报的影响不仅与SST本身变化有关,还与初值有关,不同的初值其作用不同;集合预报对我国夏季月平均温度分布具有较强预报能力,采用预报海温强迫的预报结果,总体上优于气候海温强迫的结果。

  • 标签: 动力延伸预报 集合预报 海温强迫 预测海温
  • 简介:2011年5月11~14日,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李晓莉和国家气象中心代刊受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环境模式中心朱跃建教授的邀请,参加在美国马里兰州LAUREL举行的第5届NCEP集合预报用户大会。该大会是由NCEP的环境模式中心(EMC)主办的关于集合模式发展和产品应用方面的会议。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英国、俄罗斯、墨西哥等国的近5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图1)。

  • 标签: NCEP 集合预报 会议总结 用户 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中心
  • 简介:从自治区中西部农区汛期降水的长期预报角度着手,通过对前冬500hPa高度场上的西北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下称副高)、亚欧纬向环流指数(下称纬向环流)和当年太阳活动、厄尔尼诺事件与汛期干旱的统计分析[1],利用集合预报方法建立了汛期降水的长期预报思路.并对1998、1999、2000年试报,效果比较理想.

  • 标签: 大气环流 集合预报 汛期 内蒙古 农业 降水预报
  • 简介:分析了台风路径最优集合预报方法的几项关键技术,并通过统计展示了其在应用到台风路径预报上的效果差异。之后,通过选定几种效果较好的关键技术,本文发展了适用于浙江省气象业务的台风路径最优集合预报方法,并开发成为业务产品,在浙江的台风路径业务预报中得到应用。

  • 标签: 台风路径 最优集合 业务预报
  • 简介:以汉江上游丹江口水库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降雨-气象遥相关分析从74项大气环流因子中筛选出预报因子,建立月降雨量与预报因子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大气环流因子对月降雨量进行预报,并构建研究区域的SWAT模型,以预报的月降雨量作为模型输入,实现月径流量的预报。以2012年逐月降雨及径流为例,模型对降雨和径流预报的合格率均约为83%,预报效果较好。研究表明,根据降雨量-大气环流因子的统计相关关系预报降雨,并结合水文模型进行径流预报,对研究区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 标签: 丹江口流域 降雨预报 径流预报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SWAT模型
  • 简介:2008年9月24日,中国气象局科技司组织专家组对项目的中期工作进行了检查,专家组认为,项目按计划开展了所有的工作,经费使用合理,任务完成好,阶段成果显著,工作状态良好,一致同意通过中期检查,并建议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继续完成项目工作计划任务。项目取得的成果及其应用情况如下:

  • 标签: 数值预报系统 集合预测 短期气候 灾害天气 中期检查 中国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