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世纪30年代从新疆迁入青海柴达木地区的哈萨克人,经过几代人的繁衍生息后于1984年在追认“故乡”的观念下全部搬迁至北新疆各地,而自1986年始,其部分人员又返迁至格尔木市周边草原地区。他们在经历了15年的漂泊之后,2001年部分被政府迁回至新疆奎屯地区,部分安置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大柴旦行委马海镇。田野研究发现:青海哈萨克人不同代际的故乡观念均充满了想象与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其反复迁移的发生。

  • 标签: 故乡 青海哈萨克人 迁移 想象
  • 简介:哈萨克族是我国30多个跨国民族之一。据2005年11月新疆1%人口抽样调查,我国的哈萨克族约有141.39万人,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天山北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地区和木垒、巴里坤哈萨克族自治县,还有一些居住在同新疆毗邻的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和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标签: 哈萨克族 生活现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青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人口抽样调查
  • 简介:自1934年部分东迁哈萨克人首次进入青海境内起,经过10多年的迁移与纷争,至1954年时哈萨克人口总数在1500左右。之后的30余年间青海哈萨克人进入了稳定生活的时期。1984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决定返迁北新疆各地,而自1985年春天始部分又陆续返回青海格尔木市周边游牧地区,直至2001年,在政府的主导下大部分被整体安置在青海省大柴旦马海地区,少部分迁移至新疆奎屯开干齐镇。自此,马海哈萨克村成为青海省唯一的哈萨克族村落,至2014年4月,总人口为484人。梳理青海哈萨克族1934-2014的人口变迁不难发现:反复迁移是造成青海哈萨克族人口变迁的决定性因素。

  • 标签: 青海哈萨克 人口变迁 反复迁移
  • 简介:通过对柴达木地区腹地马海哈萨克人与青海湖北岸刚察县果洛村二社藏族地方性知识的考察,认为人群的迁移造成地方性知识的复杂性.迁移使地方性知识发生移植、变形、再植、堆叠等情形,唯有考虑到人群的迁移性,才有可能体认到地方性知识中的地方与非地方关系,也才能更接近地方性知识背后的人类社会本相.

  • 标签: 青海哈萨克人 刚察县藏族 地方性知识
  • 简介:迁移人群的社会适应是移民社会研究中经常面对的问题,青海哈萨克人的反复迁移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对当地社会的适应程度。通过对1984年迁居新疆奇台县的五马场乡青海哈萨克村及2001年迁居新疆奎屯市开干齐镇开干齐村的青海哈萨克人的田野调查表明,规制其社会适应的因素主要是出生地及故乡认同、现居住地的生存环境及经济条件、迁入时间的长短。最终认为,迁移人群的故乡认同情况可以反观其对现居住地的社会适应程度,即"何时成故乡"的背后是迁移人群的适应问题。

  • 标签: 故乡认同 青海哈萨克族 社会适应
  • 简介:<正>从我与青海这样一个地域名称相遇开始,它的陌生感就一直对我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和诱惑。并不是因为高原、草场上的羊群和横贯在它上空的白云,而是这一切所见之中的无有。用物质生活的优裕度来衡量对于青海的认知与判断是完全无效的,在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物质财富并不能代表它的全部。在德令哈和循化,街头的景象,在我看来并不逊色于纽约和东京,并非只有现代化的高楼和高

  • 标签: 这个世界 循化 熊召政 现代文明 活着 物质生活
  • 简介:青海哈萨克人历经反复的迁移之后最终于2001年被安置在青海省海西州马海村。对其食俗的田野研究表明:虽然他们在地理空间上远离族群主体,是较为"孤立"的人群,但无论周边生活环境及交往族群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他们的饮食习俗却并未受到多大影响,仍然维系着哈萨克族的饮食传统。这种族群内部未对变化中的新环境进行调适便能够适应新环境的反调适现象是青海哈萨克人族性与凝聚力的体现。

  • 标签: 饮食习俗 青海哈萨克族 反调适 迁移族群
  • 简介:哈萨克谚语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哈萨克族民间义学的精华,它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是哈萨克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巨大的精神财富.哈萨克族谚语经过世代相传,历经千锤百炼,在内容、风格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特色.本文就哈萨克谚语的分类、特点及韵律等方面试作探讨.有不妥之处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 标签: 哈萨克谚语 哈萨克族 哈萨克人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精神财富 阿吾勒
  • 简介:因为侄女萨娜邀请我到她家里来,我再次来到这片土地,发现春天的绿色已经开始光顾这个村庄。萨娜自小学习努力,也是家里唯一的大学生。正当哥哥一家对她期望很高时,她却抛下优越的工作,嫁给了一个牧民的儿子。如今,小夫妻俩都没有固定工作,只能回到这个名叫“苏萨特汗”的小村庄。

  • 标签: 哈萨克人 大学生 固定工 村庄
  • 简介:的部分论文被汇编成出版,这是一件好事情.它无疑给阅读者免去了在一大堆杂志中检索的麻烦.一册在手,便可以阅读到许多精彩的文章.同时,这部的出版使我们看到了伊犁师范学院的领导对哈萨克文化研究的重视.这部书是由该院的院长赵嘉麒积极策划完成的,他并且担任了该书的主编;我们也从这部书里感受到了伊犁师范学院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对哈萨克文化研究的热情.创办20多年,吸引了学校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好论文,对于推动中国的哈萨克学研究起了很好的作用.我衷心希望越办越好,团结和吸引更多的学者关心它,支持它,使成为中国哈萨克学的重要理论阵地和学术讨论的园地,进而使伊犁师范学院真正成为中国哈萨克学的教学与学术研究的中心.

  • 标签: 文化研究 哈萨克 师范学院 科研人员 伊犁 出版
  • 简介:哈萨克族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乌孙。哈萨克族使用哈萨克语,有自己的文字。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着许许多多古老的诗歌、故事、谚语和格言。

  • 标签: 哈萨克族 冬不拉 哈萨克语 公元前 历史
  • 简介:词义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原因,而且每种原因中又有诸多因素.本文从词义变化的方式和结果这两个方面分析了现代哈萨克语词义扩大、缩小和转移的因由.

  • 标签: 哈萨克语 词义 词义变化 借代 借喻 具体意义
  • 简介:在当今世界轻重量级拳坛4位现役拳王中,贝巴特·舒梅诺夫很可能是最不为人熟知的一位。事实上,我们将他称作轻重量级这个级别的神秘之客也不为过。也许,这和他来自哈萨克斯坦这个位于东欧和亚洲交界处的国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并且他的英语在接受采访时说得还不是很流利。

  • 标签: 哈萨克斯坦 重量级 交界处
  • 简介:哈萨克斯是地处中亚的内陆国,西濒里海,东南连接中国,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多为平原和低地,属严重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 标签: 哈萨克斯坦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