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断指再植手术中应用静脉移植修复缺损动静脉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接受断指再植手术的64例患者为探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静脉移植修复缺损动静脉治疗,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于手术、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64例患者90.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4%;治疗后运动功能、恢复工作情况、外观、血液循环状态、感觉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予以断指再植手术患者静脉移植修复缺损动静脉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促进相关功能恢复,还可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应用价值理想。

  • 标签: 静脉桥接移植 修复缺损动静脉 断指再植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腘动脉外膜囊肿(CADPA)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兼具多种下肢缺血病变临床表现的罕见的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文献报道较少。针对此病的诊断方法和具体治疗方式仍有争议,且各种重建管腔方式的远期通畅率仍有待长期观察。本院于2020年11月收治1例,采取CADPA切除合并小隐静脉移植术治疗,术后患者跛行症状明显改善,无明显并发症。

  • 标签: 腘动脉外膜囊肿 小隐静脉 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静脉移植在上肢严重创伤性离断再植中重建血液循环的临床体会。方法2013年3月至2020年6月,对收治的12例上肢严重创伤性离断伤采用隐静脉移植重建血液循环。其中,臂完全离断7例,臂完全离断伤合并前臂开放性骨折4例,前臂完全离断伤5例;机器绞伤4例,机器压砸伤4例,机器挤压伤3例,交通事故伤1例。肱动脉损伤并缺损5例(其中1例合并肱静脉缺损)、前臂桡动脉损伤并缺损4例(其中1例合并头静脉缺损),臂静脉缺损2例,前臂静脉缺损1例。均以大隐静脉或(和)小隐静脉移植修复重建血液循环。术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2例肢体全部成活。获得随访10个月以上者10例,其中臂离断6例血管移植再植后肘恢复伸屈功能,上肢肌肉组织挛缩程度轻,外形饱满,色泽红润,感觉恢复至肘下5~16 cm;前臂离断4例血管移植再植腕关节活动接近正常,指腹TPD 3~7 mm,手内在肌萎缩轻,各指指骨间关节活动度大于70%。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再植功能评定标试用准进行评定:结果优8例,良2例,可2例。结论在上肢严重创伤性离断再植中,采用隐静脉移植重建血液循环可明显提高断肢再植的存活率,并为肢体愈后的功能恢复提供保障。

  • 标签: 断肢再植 上肢 复杂性离断伤 隐静脉 移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针对现有企业信息系统的信息孤岛问题,为了实现模板引擎在门户(Portal)中的无缝集成,提出一种基于Portlet的集成方法,并给出简单的编程接口和配置方式.该方法可降低集成的复杂性,同时可加强Portlet视图层的抽象化,即通过配置文件完成视图层的切换.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法的可用性.

  • 标签: 门户 Portlet应用 桥接 模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50 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 25 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 NIHSS 评分、 Barthel 指数均优于常规组( 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收治的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25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预后。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静脉血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45例CABG术后再发胸痛的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静脉移植血管(SVG)病变情况,比较SVG病变组及非SVG病变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ABG术后SVG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入组145例患者共261支血管中,共计102例患者发生SVG病变,病变涉及122支SVG血管;SVG病变组患者年龄、搭桥年龄显著高于非SVG病变组(P< 0.05),合并高脂血症比例显著高于非SVG病变组(P<0.05);SVG病变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显著高于非SVG病变组(P<0.05);多因素分析示,搭桥数目>2支、年龄>65岁、伴有高脂血症是CABG术后发生SVG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ABG术后极易发生SVG病变,高危风险因素患者宜定期检查,提高对SVG病变的防范意识。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 静脉移植血管 狭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IIA(TA)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移植物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颈外静脉移植颈总动脉模型。实验组予口服TA13.3mg/(kg?d),对照组同方法予同剂量生理盐水。术后28d采集移植静脉,计算新生内膜厚度。人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同样分为实验组(TA干预)和对照组(PBS干预)。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迁移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移植静脉,实验组厚度显著减少(58.13±5.40)μmvs(39.22±6.32)μm,P<0.05。实验组相比对照组,人大隐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率均受到抑制(P<0.05)。结论TA可抑制静脉内膜增生,应与抑制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有关。

  • 标签: 丹参酮IIA 静脉桥 内膜增生 再狭窄 平滑肌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采用单纯静脉溶栓与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9月-2020年7月期间78例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分组依据为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治疗,对照组病患给予单纯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24h后神经(NIHSS)功能评分下降范围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w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QOL)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治疗,能够降低神经及认知功能的损伤程度,且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生活自理能力均高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单纯静脉溶栓 桥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方法:筛选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我科行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治疗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开展分组研究,以电脑随机抽签法为分组方式,组别设置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纳入42例。对照组直接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从护理前后NIHSS评分、ADL评分两个方面分析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并无明显区别(P>0.05);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更低,而ADL评分则高于对照组,经t验证,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静脉溶栓动脉取栓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并改善其神经功能,对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金属翼板粘是以金属翼板为固位体,金属熔附烤瓷为体,使用树脂粘接剂粘接在基牙上的一种修复方法。其优点是牙齿磨除量小,避免牙髓损伤,预备时不需麻醉,制取印模不需要排龈等。本文主要介绍金属翼板粘的设计、牙体预备、金属翼板的处理方法、粘接剂等相关问题以及粘的一些特殊使用方法。

  • 标签: 牙黏合 义齿 局部 固定 树脂黏固 非刚性固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溶栓TREVO支架取栓治疗颈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1例颈内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单纯静脉溶栓组,29例)和观察组(静脉溶栓TREVO支架取栓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及颅内出血率。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出院NIHSS评分为(9.50±2.18)分,低于对照组的(11.14±3.07)分,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0.9%(20/22),90 d mRS评分低分者(0~2分)占36.4%(8/22),均高于对照组的20.7%(6/29)和10.3%(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颅内出血率(10.3%,3/29)与观察组(36.4%,8/2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支架取栓治疗颈动脉T型闭塞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桥接TREVO支架取栓 脑梗死 颈内动脉T型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免疫重建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北京陆道培医院接受CAR-T细胞allo-HSCT治疗的所有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年龄14(7,30)岁,其中男39例,女22例。CAR-T细胞免疫治疗 32例,非CAR-T细胞免疫治疗 29例。随访时间561(235,784)d。用多色流式检测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2、3、6、8、10、12个月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即总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reg细胞计数,以评估患者在移植后免疫重建表现。结果移植前血清球蛋白:CAR-T组IgA水平0.18(0.06,0.49)g/L低于非CAR-T组1.03(0.63,1.56)g/L患者(U=103.5,P<0.001)。CAR-T组IgG水平5.54(4.04,7.09)g/L低于非CAR-T组6.78(5.27,9.26)g/L(U=1 298.5,P=0.017),CAR-T组IgM水平0.18(0.05,0.30)g/L低于非CAR-T组0.40(0.26,0.71)g/L(U=166.0,P<0.001)。CAR-T组移植前外周血免疫细胞总淋巴细胞计数833.00(335.00,1 7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 052.00(545.75,1 812.50)个/μl(U=404.0,P<0.001)。移植前CAR-T组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686.00(233.00,1 307.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860.00(391.00,1 419.75)个/μl(U=406.0,P<0.001)。CAR-T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46.00(40.50,3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62.50(66.00,384.75)个/μl,(U=494.0,P=0.002)。CAR-T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43.00(56.50,924.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478.00(143.50,992.25)个/μl(U=483.5,P=0.001)。CAR-T组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22.00(6.00,186.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33.00(8.00,220.00)个/μl(U=498.0,P=0.002)。而2组患者移植后监测时间点上述各免疫细胞亚群细胞绝对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临床特征,CAR-T组患者移植前病史981.00(368.50,1 514.75)d比非CAR-T组323.00(167.50,450.50)d长(U=263.0,P=0.004),CAR-T组患者预处理方案中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用量5.00(5.00,7.50)mg/kg比非CAR-T组患者7.00(5.00,7.50)mg/kg低(U=288.5,P=0.018),CAR-T组移植物CD34+回输剂量5.91(4.23,6.02)×106/kg比非CAR-T组患者高 4.51(4.00,5.93)×106/kg(U=291.0,P=0.012),CAR-T组移植后环孢素应用时间167.00(119.25,299.50)d,比非CAR-T组患者197.00(102.50,450.50)d短(U=421.0,P=0.001)。结论对于移植前免疫功能偏低的CAR-T患者,可通过降低预处理ATG剂量、增加移植物CD34+输注剂量、移植后尽早停用环孢素等方式,使其与非CAR-T患者达到相似的免疫重建状态。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CAR-T治疗 免疫细胞亚群 免疫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