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ation syndrome,IRIS)是 HIV/AIDS患者启动 HAART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诊疗方案均不明确,给临床工作带来困难。本文从发病机制、诊断标准、诊疗方案等方面对 IRI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炎症反应综合征
  • 简介:动态观察22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患者移植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LY),T淋转率(LTT-PHA),血清免疫球蛋白(Ig),补体C3及T细胞亚群水平。发现移植后LY,LTT-PHA,Ig及补体C3均有明显下降(P<0.01),T4细胞比例下降,T8细胞比例升高,T4/T8比值下降,同时发现补体C3在移植后3个月恢复,LTT-PHA,LY,T细胞亚群在6~12个月恢复正常。提示ABMT后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受损,而体液免疫恢复比细胞免疫恢复较快,在此期间适当给予支持治疗是必要的。

  • 标签: 免疫功能重建 自体骨髓移植
  • 简介:摘要随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大多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能够维持长期的病毒抑制,免疫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然而,约15%~30%的HIV-1感染者即使维持长期的病毒抑制,仍无法实现最佳的免疫重建,这些个体被称为免疫重建不良者或免疫无应答者。免疫无应答者表现出严重的免疫功能障碍,且艾滋病相关和非艾滋病相关临床事件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显著高于免疫应答者。本文对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机制以及干预措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免疫重建不良 发生机制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恶性血液病、免疫缺陷病、遗传代谢病等疾病的有效方式,移植成功与移植后受者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恢复程度有重要的相关性。移植后患者的感染、复发、继发性肿瘤都可能与持续免疫缺陷有关,因此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非常重要。该文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规律、免疫重建的影响因素、免疫重建后疫苗接种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疫苗接种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储存库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相关性,探讨HIV-1储存库对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抗反转录病毒治疗2年以上、HIV RNA低于检测下限的HIV感染/艾滋病患者219例,其中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195例,商丘市立医院12例,周口市传染病医院12例。采取横断面调查,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HIV RNA和T淋巴细胞亚群,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行HIV-1 DNA检测。统计学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采用拟合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HIV-1储存库对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免疫重建不良患者121例,免疫重建良好患者98例。免疫重建不良组的HIV-1 DNA为(2.50±0.52)拷贝/1×106 PBMC,高于免疫重建良好组的(2.11±0.66)拷贝/1×106 PB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P<0.001)。免疫重建不良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92(139,227)/μL,低于免疫重建良好组的573(457,730)/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68,P<0.001)。HIV-1 DNA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呈负相关(调整年龄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时间的影响后r=-0.277、-0.316,均P<0.001);HIV-1 DNA预测免疫重建不良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79(95%可信区间为0.604~0.750),临界值为100拷贝/1×106PBMC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13%和42.9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预测免疫重建不良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5(95%可信区间0.863~0.942),临界值为0.536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68%和89.84%。结论HIV-1储存库与HIV感染/艾滋病患者免疫重建不良的发生相关,HIV-1储存库高于100拷贝/1×106PBMC且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低于0.536可作为发生免疫重建不良的预测指标。

  • 标签: HIV-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IV-1储存库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免疫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免疫重建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北京陆道培医院接受CAR-T细胞桥接allo-HSCT治疗的所有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年龄14(7,30)岁,其中男39例,女22例。CAR-T细胞免疫治疗 32例,非CAR-T细胞免疫治疗 29例。随访时间561(235,784)d。用多色流式检测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1、2、3、6、8、10、12个月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即总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reg细胞计数,以评估患者在移植后免疫重建表现。结果移植前血清球蛋白:CAR-T组IgA水平0.18(0.06,0.49)g/L低于非CAR-T组1.03(0.63,1.56)g/L患者(U=103.5,P<0.001)。CAR-T组IgG水平5.54(4.04,7.09)g/L低于非CAR-T组6.78(5.27,9.26)g/L(U=1 298.5,P=0.017),CAR-T组IgM水平0.18(0.05,0.30)g/L低于非CAR-T组0.40(0.26,0.71)g/L(U=166.0,P<0.001)。CAR-T组移植前外周血免疫细胞总淋巴细胞计数833.00(335.00,1 7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 052.00(545.75,1 812.50)个/μl(U=404.0,P<0.001)。移植前CAR-T组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686.00(233.00,1 307.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860.00(391.00,1 419.75)个/μl(U=406.0,P<0.001)。CAR-T组辅助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146.00(40.50,327.5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162.50(66.00,384.75)个/μl,(U=494.0,P=0.002)。CAR-T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43.00(56.50,924.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478.00(143.50,992.25)个/μl(U=483.5,P=0.001)。CAR-T组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 22.00(6.00,186.00)个/μl,低于非CAR-T组患者33.00(8.00,220.00)个/μl(U=498.0,P=0.002)。而2组患者移植后监测时间点上述各免疫细胞亚群细胞绝对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临床特征,CAR-T组患者移植前病史981.00(368.50,1 514.75)d比非CAR-T组323.00(167.50,450.50)d长(U=263.0,P=0.004),CAR-T组患者预处理方案中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用量5.00(5.00,7.50)mg/kg比非CAR-T组患者7.00(5.00,7.50)mg/kg低(U=288.5,P=0.018),CAR-T组移植物CD34+回输剂量5.91(4.23,6.02)×106/kg比非CAR-T组患者高 4.51(4.00,5.93)×106/kg(U=291.0,P=0.012),CAR-T组移植后环孢素应用时间167.00(119.25,299.50)d,比非CAR-T组患者197.00(102.50,450.50)d短(U=421.0,P=0.001)。结论对于移植前免疫功能偏低的CAR-T患者,可通过降低预处理ATG剂量、增加移植物CD34+输注剂量、移植后尽早停用环孢素等方式,使其与非CAR-T患者达到相似的免疫重建状态。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CAR-T治疗 免疫细胞亚群 免疫重建
  • 简介: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许多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治愈方法,而allo-HSCT后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这与免疫细胞亚群的恢复密切相关。对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亚群恢复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调节不良事件的发生。该文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NK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免疫重建的规律、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与结果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重建 NK细胞 T细胞 B细胞
  • 简介:摘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由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严重缺陷,可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隐球菌病是AIDS患者常见的严重机会性感染。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 activity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AIDS相关隐球菌病病死率明显降低。但部分患者在启动HAART后,临床症状反复和加重,机体出现对隐球菌抗原过度免疫调节的炎症反应,称为隐球菌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Cryptococcus-related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C-IRIS),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本文就AIDS患者C-IRIS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及管理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隐球菌病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治疗 管理
  • 简介:摘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由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严重缺陷,可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隐球菌病是AIDS患者常见的严重机会性感染。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 activity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AIDS相关隐球菌病病死率明显降低。但部分患者在启动HAART后,临床症状反复和加重,机体出现对隐球菌抗原过度免疫调节的炎症反应,称为隐球菌相关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Cryptococcus-related immune reconstitution inflammatory syndrome,C-IRIS),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本文就AIDS患者C-IRIS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及管理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隐球菌病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治疗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治疗之后免疫重建对于患者皮肤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每组患者4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而未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皮肤病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痒疹与带状疱疹症状的皮肤损害有着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患者的皮肤损害程度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后免疫重建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患者的CD+4细胞计数越小,因免疫重建所引起的皮肤损害程度就越高。

  • 标签: 艾滋病 免疫重建 皮肤病 影响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患者启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后,可能出现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immune reconstruction inflamatory syndrome, IRIS),导致病情恶化。现报道1例启动ART后1周即出现结核相关IRIS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在IRIS早期出现糖皮质激素抵抗,病情好转缓慢,在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糖皮质激素依赖,多次病情恶化,最终需要长期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以控制病情。

  • 标签: HIV 结核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激素抵抗 激素依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有9%~45%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尽管达到了病毒学抑制,但其CD4+T细胞数水平没有恢复,这些感染者被称为免疫重建不良的HIV感染者或免疫无应答者(immunological non-responders, INRs)。免疫重建不良者发生AIDS和non-AIDS的风险更高,预期寿命更低,因此为感染者的治疗带来困难。本文针对免疫重建不良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免疫重建不良发生的机制,为评估疾病预后以及有针对性的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不良 免疫无应答者 CD4+T细胞
  • 简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therapy,ART)在人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中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HIV病毒载量,随之使CD4+细胞上升,免疫功能恢复。这些免疫学的改变对患者是有利的,减少了机会性感染的发生,可延长生命。但经ART后不久,部分患者却由于对病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失控而引起病情加重,

  • 标签: 艾滋病 HIV AIDS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治疗后免疫重建后患者的皮肤病发生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从2020.5-2021.4进行病例选择,共选择80例艾滋病治疗患者,针对入组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方式进行分组,探究组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参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皮肤病发生率。结果:探究组皮肤病发生率相比参照组更低,两组对比有显著指标差异性(P<0.05)。结论:艾滋病治疗后免疫重建会对患者的皮肤病产生较大影响。

  • 标签: 免疫重建 艾滋病治疗 皮肤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HIV感染人群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ART前后内分泌代谢情况及对免疫重建的影响,探讨内分泌代谢障碍与免疫重建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ART超过24个月HIV/AIDS患者100例(免疫重建不良组5和免疫重建良好组各50例),分析两组内分泌代谢相关指标。结果ART后,两个组CD4+T细胞计数水平较入组时升高,HIVRNA病毒载量水平较入组时降低(P<0.05);免疫重建不良组FPG水平(6.15±1.67)mmol/L较入组时升高(P<0.05);两个组TG、TC、HDL水平较入组时提高,且免疫重建不良组TG(2.23±1.55)mmol/L、HDL(1.92±0.94)mmol/L,高于同时期对照组。结论ART后免疫重建不良患者出现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的可能性比免疫重建良好患者大。

  • 标签: ART 免疫重建不良 内分泌代谢 HIV/AID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不同CD4+淋巴细胞计数艾滋病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时免疫重建反应对皮肤病产生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收治的实施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53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通过统计学软件的统计手段对CD4+淋巴细胞计数于皮肤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结果:开展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中,CD4+淋巴细胞计数在200个/ul以上开始实施抗病毒治疗的56例艾滋病患者中皮肤病发生率为3.57%(2/56),而CD4+淋巴细胞计数在200个/ul以下开始实施抗病毒治疗的97例艾滋病患者中皮肤病发生率为14.43%(14/97);两组不同CD4+淋巴细胞计数艾滋病患者之间对比的皮肤病发生率之间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免疫重建程度与皮肤病发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且CD4+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免疫重建反应引发的皮肤疾病发生率越高,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 标签: 艾滋病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免疫重建 皮肤病 影响
  • 简介:1960年5月25日的凌晨4点多,贡布、王富洲、屈银华登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世界登山史上从北坡登顶的伟大壮举,他们也是中国登山家首次登顶珠峰,他们成了那个时代中国的英雄。由于那次艰难而辉煌的攀登,他们的身上都留下了程度不同的残疾。后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