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概括分析非甾体抗炎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进展,以便于为非甾体抗炎药透皮吸收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综述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透皮吸收制剂类型、作用机制以及促渗方法,对非甾体抗炎药透皮吸收制剂研究情况做一个总结。结果与结论非甾体抗炎药透皮吸收制剂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的特点,此药物的研究对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透皮吸收制剂 研究概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分析。方法根据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3年间NSAIDS的总用药频度进行不良反应分析。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凝等作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各种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多种免疫功能紊乱的炎性疾病以及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等的治疗。其不良反应也呈增多的趋势,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或骨关节炎、预防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等的医源性使用中,约有30%治疗有胃肠道不良反应,而国内报道NSAIDS诱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占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15%—25%。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4000多万的骨关节患者,因此,合理使用NSAIDS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我院2008年3月—2011年6月3年间的NSAIDS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作如下报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不良反应 报告分析
  • 简介:摘要考察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对Alzheimer病中炎症反应、外周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采用Griess法测定了各刺激剂及药物对U251人源星形胶质瘤细胞生成NO的影响。分别用RT-PCR法和ELISA法测定了IL-1β对U251人源星形胶质瘤细胞表达和分泌IL-6的影响。结果表明LPS(10ng/ml至10μg/ml)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刺激细胞释放NO,100μg/ml的Aβ25-35可明显刺激刺激NO的释放;非甾体抗炎药双氯酚酸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1μg/mlLPS刺激的NO释放,IC50分别为1×10-5mol/L和3.62×10-10mol/L。而IL-1β(5ng/ml至125ng/ml)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刺激U251胶质瘤细胞分泌IL-6,也可明显诱导IL-6mRNA的表达。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L-6的分泌及mRNA表达。1×10-5mol/L的双氯酚酸钠也可抑制IL-6的分泌及mRNA表达。综上表明双氯芬酸钠及地塞米松均可抑制Alzheimer病中炎症反应、外周炎性细胞浸润。

  • 标签: Alzheimer(AD) 双氯芬酸钠(DS) 地塞米松(DEX) 一氧化氮 IL-1&beta
  • 简介:有报道说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副作用的发生率为70%,最常见的是对胃十二指肠道的粘膜的损害。多年来.有人怀疑NSAIDs可能引起下消化道溃疡,Lang等人曾予证实。NSAIDs诱发的结肠损害,其临床表现、病理过程还不十分清楚。本文报告三例NSAIDs引起的盲肠溃疡,术前诊断不明确,其中一例有急性腹痛,另两例不能除外癌症,均行右侧结肠切除术。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出血梗阻、肿块,诊断依据服用NSAIDs病史、病变局部特殊形态,并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盲肠溃疡。作者描述了三例结肠损害的X光照片为肠管扩张,结

  • 标签: 结肠溃疡 非甾体类 抗炎药物 盲肠溃疡 结肠切除术 NSAID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59)与对照组(n=59)。对照组给予人工泪液治疗,研究组给予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临床治疗有效率、BUT实验结果、角膜荧光染色结果、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症状积分、角膜荧光染色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临床治疗有效率、BUT实验结果、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眼睑充血、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停药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组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给予干眼症患者非甾体抗炎药联合人工泪液治疗,既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量,又可改善临床症状、BUT实验结果、角膜荧光染色结果,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人工泪液 干眼症 临床疗效
  • 简介: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甾体抗炎药(NSAID)有与抗炎作用无关的抗肿瘤功能: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或其他NSAID可降低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关于NSAID具体的抗肿瘤机制众说纷纭,一般认为NSAID作为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于抑制肿瘤的生长有重要的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其抑制肿瘤的活性可能与其调节RECK基因的表达有关,本文就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环氧化物酶(cyclooxyg—enase COX) RECK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所致肝损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检索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信息系统,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出院诊断含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NSAID所致肝损伤患者纳入NSAID组,其他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纳入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测结果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由本研究团队成员根据相关标准重新统一进行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评分、临床分型分级、病理学分型分级和临床转归评价。结果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85例,NSAID组63例,对照组322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据R值对DILI分型和肝损伤严重程度分级的结果显示,2组患者中不同类型肝损伤者占比和不同级别肝损伤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SAID组和对照组行肝活检者分别为41和142例,结果显示,NSAID组血管损伤型者占比高于对照组[4.9%(2/41)比0(0/142),χ2=7.003,P=0.049],汇管区炎症发生率和细胆管增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3.4%(26/41)比93.7%(133/142),χ2=25.544,P<0.001;43.9%(18/41)比76.1%(108/142),χ2=15.337,P<0.001],肝细胞脂肪变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0%(9/41)比9.2%(13/142),χ2=4.925,P=0.026]。经停药和对症治疗,NSAID组和对照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8.9%(56/63)和92.5%(298/322),痊愈率分别为41.3%(26/63)和52.5%(169/322),均无死亡者,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AID所致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转归与其他药物所致肝损伤相似,肝脏病理学特点为汇管区炎症和细胆管增生发生率低于而肝细胞脂肪变性发生率高于其他药物所致肝损伤,并可见血管损伤改变。

  • 标签: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消炎药,非甾类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患者中抽取87例,对临床特点和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7例患者中,消化道出血患者28例,未出血患者59例。分析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发现和年龄超过65岁、联合用药、有基础疾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有关。在用药情况上,以阿司匹林(低剂量)为主,中高危预防性用药29例。结论:提高对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的关注度,重视危险因素,并对中高危患者预防性用药,可以预防消化道出血。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病 特点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关键内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胃肠粘膜,主要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干扰前列腺素(PGs)的合成.NSAID溃疡常为"无痛”性,可以消化道出血或穿孔为首发症状.●一旦发现NSAID溃疡,对可以停用NSAIDs者应予常规抑酸剂治疗;如患者需继续服用NSAIDs,则需用常规剂量或倍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对具有发生症状性NSAID溃疡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常规给予抗溃疡药物预防治疗.预防药物可选用PGs类似物,如米索前列醇或PPI.H2受体拮抗剂(H2RA)、硫糖铝、铋剂及中和胃酸药均不宜作为NSAID溃疡的预防用药.●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ylori)和NSAIDs是引起胃肠粘膜损害的两个独立因素,但两者作用可相加.需长期服用NSAIDs者或NSAID溃疡患者均应检测H.Pylori,对H.Pylori感染者应予根除治疗.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胃十二指肠损害 预防措施 治疗 胃疾病 溃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干眼症患者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和人工泪液联合治疗方案获得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干眼症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随机抽取的100例干眼症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中作为主要观察的对象,分为观察组(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一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各个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结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的各个观察指标,观察组患者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临床在对干眼症患者施治时采用非甾体抗炎药联和人工泪液联合治疗方案成效令人满意,在促进临床治疗有效性提升的同时还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人工泪液 干眼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非甾体抗炎药。方法查阅参考文献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临床上所指的非甾体抗炎药即消炎镇痛解热药。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 简介:摘要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目前,大约有1亿人定期服用此类药物。此类药物对预防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发生1、术后疼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肌肉和关节痛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虽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镇痛方面有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它还存在明显的副作用。Tenenbaum指出将近30%定期使用此类药物的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同时,英国国家临床规范协会(NICE)指出,在英国每年有2000人的死亡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非甾体抗炎药——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效果。方法将白内障术后60名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为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为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期为28天。对术后第1天和第28天时BUT和Schirmer’s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60名术后干眼患者在经过治疗28天后,治疗组BUT和Schirmer’s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和人工泪液联合能够有效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

  • 标签: 人工泪液 非甾体类抗炎药 干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研究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效果,同时需要针对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流行病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本文选用的是本院 2016年 6月到 2017年 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得换 366人进行治疗分析,把患者分为两个组,一个是组服用 NSAIDs药物治疗有 103人,另一个组是未服药治疗患者 263人。结果:通过两组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出血方式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具体部分分析中具有一定差异性,治疗效果上服药组的患者相对比较没有服药的患者年龄更高,出现胃溃疡和复合型溃疡问题大多都是出现在服药组,没有服药组的患者出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比较高。结论:通过治疗研究发现两组患者都需要加强针对性治疗,比如在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认识上,要及时减少不良问题发生。

  • 标签: 上消化道 出血 非甾体 抗炎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