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植管术后初期肝素对透析管通畅的影响.方法:在13例病人植管术后初期,使用肝素透析液,采用传统的方法检测导管是否通畅.结果:13例病人的导管全部通畅.结论:腹膜透析植管术后初期肝素是可行的.

  • 标签: 腹膜透析 非肝素化 透析管
  • 简介:低分子肝素(LMWH)的抗凝血作用已耳熟能详,但对其在抗凝血方面的作用却鲜为人知。本文仅就LMWH在抗凝血作用方面的部分进展予以综述,供读者参考。1在产科及妊娠方面的作用将良性子宫脱垂或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与黄体酮和17β雌二醇共同进行培养蜕膜,分别加入人凝血酶、人FXa、普通肝素(UFH)、硫酸葡聚糖及4种不同商品的LMWH,在第3d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

  • 标签: 抗凝血作用 低分子肝素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7Β雌二醇 LMWH
  • 作者: 施晓军陈康(通讯作者)金叶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5-08-18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5年第8期
  • 机构:[摘要]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热射病非显性DIC的疗效。方法:将32例热射病非显性DI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早期加用低分子肝素钙,24h用药量0.2~0.3nag/(kg·d),连用3d。比较两组患者DIC发生率及病死率,观察治疗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前后BPC、PT、APTT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DIC发生率、病死率明显降低(P均<O.O5),治疗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后,BPC升高(P<O.05),APTT、P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地防止热射病非显性DIC向DIC的发展,并能降低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肝素与持续体外肝素血液透析的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对21例有高危出血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是11例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B组是10例使用持续体外肝素血液透析患者。结果A组11例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中有2例在血液透析中出现明显凝血征兆时更换静脉血路管及透析器后继续透析。A组在血液透析前、后抽血检查肾功能结果肌酐平均下降55.7%。B组10例使用续体外肝素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无出现明显凝血征兆,顺利结束透析,并且在血液透析前、后抽血检查肾功能结果肌酐平均下降65.8%A组,透析效果比A组好。A和B两组均未引起病人因此而体内出血加重。结论无肝素与持续体外肝素血液透析中均未引起病人因此而体内出血加重,但是持续体外肝素血液透析比无肝素血液透析效果显著。

  • 标签: 无肝素 血液透析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替罗班治疗急性Q波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2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低分子肝素+替罗班)与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30/31)、77.4%(24/31),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与替罗班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 低分子肝素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替罗班治疗急性Q波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6年6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低分子肝素+替罗班)与对照组(低分子肝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30/31)、77.4%(24/31),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钙与替罗班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 低分子肝素 替罗非班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急性心肌梗死被分成低分子肝素组(86例)和未应用低分子肝素的对照组(70例),比较其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左室内血栓形成、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副作用非常少见.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满意,可靠、安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低分子肝素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监测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小板计数,在有效抗凝的同时防止出血性疾病的发生。方法PCI术后多联抗血小板的同时,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结果患者PCI术后36小时血小板明显下降(6×109/L),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血小板逐渐恢复。结论PCI围手术期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高危患者可做血小板功能检测,在保证患者有效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也确保其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PCI 血小板减少 肝素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晚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以2022.4-2023.4作为本次报告时间范围,选取该时间范围内我科室接收的晚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80例进行研究,应用红篮球分组方法开展分组,常规组40例病人予以一线化疗方法,研究组40例病人予以一线化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法。观察比较2组病人的凝血功能、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晚期 非小细胞 肺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剂量替罗班联合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药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于2019年9月/2020年12月(开始/结束)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低剂量组(低剂量替罗班+肝素治疗)、高剂量组(高剂量替罗班+肝素治疗)。观察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治疗有效率比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剂量替罗班联合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不同,为确保治疗效果与患者安全性,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高剂量或者低剂量替罗班联合肝素进行治疗,尽可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与治疗效果。

  • 标签: 不同剂量 替罗非班 肝素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药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替罗班用于急性Q波心肌梗死(NQMI)急诊救治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急诊收治的NQMI患者82例,根据急救药物不同分组,对照组41例采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替罗班,对两组急救效果及预后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4h胸痛缓解率、心电图缺血改善率、心肌酶指标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发心肌梗死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替罗班用于急性Q波心肌梗死急诊救治中效果满意,可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替罗非班 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 急诊救治
  •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无肝素透析的人性护理策略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分别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不同护理,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 标签:
  • 简介:脑袋发热么?不止是因为、天热,也许是因为大脑退化的缘故。把大脑想象咸CPU,用久了就有可能短路,造成记忆空白,也就是所谓的痴呆。不要以为痴呆只与年龄有关,它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而且有着越来越年轻的趋势。这个假设得到了医学的验证。核磁共振扫描显示,随着现代人越来越“聪明”地倚靠发明,过度依赖电脑、手机而不是人脑,大脑中的密度已有下降趋势,同时负责思考和想象的部位活跃程度也呈现出退化。耸人听闻么?原本不应该是这样的。科技越发达,理应更健康。的确如此,科技提供了诸多可能,包括更多运动和游戏可能,这些都为大脑所喜,前提是作为主体,人脑需时时身体力行。

  • 标签: 痴呆 老年化 生活方式 核磁共振 下降趋势 大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依诺肝素钠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2月~2015年8月收治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使用依诺肝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通过正常的肝素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心肌梗死标志物和出血、心绞痛时间,以及血脂参数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依诺肝素钠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较佳,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依诺肝素钠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44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软件随机分组分为A组(22例)与B组(22例),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且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方法,B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及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B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低于A组(P<0.05);B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对脓毒症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并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脓毒症 肝素结合蛋白 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44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软件随机分组分为A组(22例)与B组(22例),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且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方法,B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及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B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低于A组(P<0.05);B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对脓毒症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并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脓毒症 肝素结合蛋白 浓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高凝状态的患者在化疗时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对于预防肺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挑选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2013年 9月 -2015年 1月期间的 80例高凝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 4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化疗和一般抗凝干预,观察组化疗期间每天接受 4100IU低分子肝素钙,对比两组患者发生肺栓塞概率是否存在差别。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人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总生存时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在化疗期间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降低高凝状态患者肺栓塞发生的概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意义。

  • 标签: [ ]抗凝 非小细胞肺癌 低分子肝素钙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低分子肝素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66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治疗,研究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多西他赛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PA指标高于对照组,PAI指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皮疹、厌食、恶心呕吐、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以刑法谦抑精神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犯罪,是当今世界刑法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之一。我们在借鉴犯罪的时候,应当注意对其实行领域进行限定,同时注重非刑罚措施对这些行为的梳理作用。以实现人权保障和社会保护的和谐统一。本文拟就以上问题进行试探性解读。从而发现犯罪在中国的命运和体现,以期进一步推动犯罪在中国发展。

  • 标签: 非犯罪化 无被害人犯罪 非刑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