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一季度公开披露的季度会计数据,从盈余结构入手,直接考察对净利润进行分解能否提高会计盈余对宏观经济增长的预测能力.研究发现,相比总括会计盈余,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增长率与未来GDP增长率的相关性较强;对总括盈余进行分解能提高会计盈余对未来GDP增长率的预测效力,表明对盈余结构的分析可为预测宏观经济增长提供增量信息.此外,分产业分析发现,第一产业分解的会计盈余对前推三期GDP增长率的预测力较强,而第二、三产业会计盈余对GDP预测的增量贡献在前推两期较为突出.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为"会计盈余与GDP预测"补充了新的经验证据,也能为政府部门适时调整产业经济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 标签: 会计盈余 宏观经济增长 盈余结构 增量信息
  • 简介:本文通过研究2003-2007年证券分析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预测的特征,发现公司财务报告中的盈余信息质量对分析师预测表现具有显著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盈余质量越高,分析师预测越准确,分歧度越小。研究还发现,宏观制度环境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同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越好,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度越高,分歧度越小。同时,完善的制度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盈余信息质量对于分析师预测表现的影响。本文的结论对于加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监督和健全宏观制度环境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盈余质量 制度环境 分析师预测
  • 简介:本文以2001年至2004年A股上市公司中具有连续5年盈余增长的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与同行业中盈余未出现连续5年增长的公司相比,盈余连续增加的公司的会计盈余具有更强的持续性以及更高的盈余信息含量,同时,本文还发现,如果买入盈余连续5年增长公司的股票,同时卖出盈余未出现连续5年增长公司的股票,这一投资组合在未来一年内能够获得11%左右的超额回拯。

  • 标签: 盈余持续性 盈余信息含量 投资组合回报
  • 简介:本文以我国2001--2010年配股和公开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证券分析师发布OP报告(即在首次盈余预测时发布乐观报告而在末次盈余预测时发布悲观报告)的存在性及其动机。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的这种“先扬后抑”的现象仅存在于国有企业样本中;而且在国有企业样本中,证券分析师出具OP报告的动机是获取私有信息,进而提高预测准确性。并且,当上市公司私有信息价值较高时,证券分析师更倾向于发布OP报告以取悦管理层来获取私有信息。此外,对国有企业发布OP报告的证券分析师进入“新财富最佳证券分析师”榜单的概率较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证券分析师的预测行为,并且有利于投资者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对于监管机构出台有效的信息披露监管和约束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 私有信息 OP报告
  • 简介:本文通过将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到会计和证券市场的研究之中。并以此为切入点对我国2001~2002年二级市场中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预测盈余信息(包括单独的预测公告和季度报告中所披露的年度预测盈余信息)的有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上市公司披露的预测盈余信息具有显著的信息含量,在我国证券市场和投资者投资决策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结论支持了监管机构有关加强预测盈余信息披露的决策。本文的研究还为我国制定较为完整的预测信息披露框架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 标签: 预测盈余信息 有用性 实证研究
  • 简介:本文研究了中国境内A股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特征对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发现最终控制人的控制权比例与会计盈余信息含量之间是显著正相关的,表现出较高的控制权起到了可信的承诺,协调效应更强。现金流收益权(所有权)与投票权(控制权)的背离会降低会计盈余的可信性,损害盈余的质量;背离程度越高、盈余信息含量越低。最终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链较长就会产生较多的代理问题,导致信息公布不透明,盈余信息含量较低,这种影响对于非国家实体控制的上市公司来讲是比较明显的;而对于国家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较长的控制链是政府进行决策权下放的结果,建立较长的控制链实际上起到了减少政府干预的职能,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和盈余报告的信息含量。

  • 标签: 最终控制人特征 控制权 两权背离 控制链 盈余信息含量
  • 简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分析师的作用日益凸显,关于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研究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点。采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1—2015年分析师盈余预测数据,检验了企业战略差异度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精度和分析师跟踪偏好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越低;(2)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分析师盈余预测分歧度越大;(3)企业战略差异度越大,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少。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国有产权会削弱战略差异度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和跟踪人数的不利影响。

  • 标签: 战略差异度 分析师盈余预测 盈余管理 经营绩效 分析师跟踪 财务分析师
  • 简介:摘要: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日常的成本会计实务管理操作中,盈余核算管理已发展成为一项较为重要的财务工作。企业的固定盈余资产管理对企业会计信息管理质量、企业资产价值实现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目标等都产生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企业投资者及时获得相关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重要依据来源,其信息质量高低是直接影响投资双方会计信息不对称管理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对投融资业务双方都可能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深入阐述会计盈余财务管理和提高会计信息服务质量的基本内涵,深入浅出分析我国企业会计盈余财务管理的主要成因,会计信息服务质量与上市公司的负债债务契约性的特征,探讨建立规范我国企业会计盈余财务管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服务质量的几种有效途径。

  • 标签: 企业盈余资产管理 财务会计信息 银行债务契约
  • 简介:自从2000年以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成为我国会计界的热门话题。盈余持续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这方面的研究,Sloan(1996)的研究是一篇开启先河的经典之作。该文发现,盈余中的应计部分比现金流量部分具有更低的持续性。因而在对下一年度盈余预测能力方面,应计利润显著低于现金流,也就是说盈余中应计部分的比例越高,盈余的持续性越差,盈余的质量也就越低。这一结论显然是符合人们的直觉的。

  • 标签: 盈余管理 盈余持续性 盈余质量 上市公司 中国 监管力度
  • 简介: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和大样本数据研究了证券分析师发布盈余预测时存在的利益冲突问题。我们发现管理层、证券公司和分析师自身对盈余预测准确性都有显著的影响,这些影响在统计意义和经济意义上都是显著的,并且分析师自身的影响要比证券公司的影响更大。而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准确度会越低。进一步,我们也发现分析师自身对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很少一部分是被可观察到的分析师个人特征(比如性别、学历、相关工作经验、声誉、教育背景)解释,大部分都是被一些不可观察的或者难以计量的个人特征影响。我们的研究强调从管理层层面、证券公司层面和分析师个人层面来分析盈余预测准确性的重要性。

  • 标签: 利益冲突 盈余预测准确性 证券分析师个人特征 固定效应
  • 简介:文章基于国内外关于审计师选择以及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相关研究,从委托代理假设、信号传递假设的角度分析了财务分析师在对企业进行盈余分析时,能否认知审计师选择这一信息。研究结果显示,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与审计师选择呈正向相关,但是不显著,说明了财务分析师对审计师选择信息的认知度较弱,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存在信息传递误区,以及上市公司内部存在代理冲突等问题。

  • 标签: 审计师选择 财务分析师 盈余分析
  • 简介:盈利预测是指预测主体在合理的预测假设和预测基准的前提下,对未来会计期间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市盈率等重要财务事项做出的预计和测算。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日臻完善,许多国家相继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企业预测财务信息生成、披露制度。在我国,目前大多数新上市的公司也根据有关证券法规的规定,

  • 标签: 盈利预测信息 预测基准 预测假设 利润总额 会计期间 每股收益
  • 简介:依据深交所披露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考核数据,验证上市公司战略差异对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的影响以及信息透明度对两者之间关系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上市公司战略差异降低了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战略差异度越大,财务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误差越大、分歧度越大;第二,较高的信息透明度能够有效抑制战略差异对财务分析师预测误差和分歧度产生的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增强财务分析师有效识别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的能力、提高盈利预测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监管部门加强信息披露管理、保持信息有效传递提供了启示。

  • 标签: 战略差异 信息透明度 盈余预测质量 信息披露质量 资本密集度 资本结构
  • 简介: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测信息受到了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所谓盈利预测信息是指预测主体(上市公司)对其未来的某个或某几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所做的预计和测算而生成的信息.它是一种事前信息,这一信息的披露旨在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更为有用的决策依据.

  • 标签: 盈利预测 深市 沪市 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 投资
  • 简介:本文以2001至2009年上市公司8,788个年度观察值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不同规模事务所审计的公司的可操控应计额的信息含量差异。本文的研究发现,可操控应计额与知情交易概率、买卖价差成正相关,可操控应计额越高,知情交易概率越高,买卖价差越大,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更为重要的是,文章的研究结果还发现,“十大”和“非十大”审计的公司的可操控应计额与知情交易概率、买卖价差关系的显著性不同,由“十大”审计的公司的可操控应计额与知情交易概率和买卖价差的正相关关系显著更弱。这表明“十大”更好地抑制了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其审计的公司的可操控应计额的信息含量更高,信息不对称程度更低。这一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基于传递价值相关信息和基于机会主义两类不同目的的操控应计额的盈余管理行为。

  • 标签: 事务所规模 盈余管理 可操控应计额质量 信息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