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36岁,以头痛、吞咽困难14d,伴左侧肢体麻木12d,于2004年7月入院.体格检查:意识清楚,吞咽反射减弱,左侧头、面部及躯体浅感觉减退,右侧肢体共济失调.影像学检查:MRI显示双侧脑白质多发梗死灶,右椎动脉夹层动脉(图1).DSA及三维成像显示,右椎动脉段梭形扩张,约17mm×7mm,近端动脉轻度狭窄(图2,3);右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未显影,其供血区由右侧小脑前下动脉(AICA)代偿;左侧椎动脉于颈段闭塞.术前诊断:右椎动脉动脉,决定行动脉覆膜支架隔绝术.

  • 标签: 椎动脉 夹层动脉瘤 治疗 覆膜支架 颅内段 左侧
  • 简介:动脉动脉是一种并不罕见的危重急症,但由于临床医师对此病缺乏认识,相当一部分病例因漏诊、误诊而死亡。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现将我们在1802例尸检中发现的8例主动脉动脉的尸检资料报告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例尸检 动脉瘤例
  • 简介:动脉动脉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由于血液流体力学的压力沿内膜与中外层之间层面纵行剥离而形成的壁血肿,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主动脉壁间剥离内膜而形成“双腔主动脉”或主动脉样扩张。病因主要为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凡综合征、主动脉缩窄、妊娠或外伤等。急性主动脉主要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即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尽快施行外科手术。目前对于Ⅲ型夹层的介入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下面将此类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作以综述。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护理现状 主动脉内膜撕裂 患者 血液流体力学 急性主动脉夹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动脉动脉疾病是主动脉疾病中最常见的重症及病死率高的疾病,主动脉是有三层结构(内膜、中膜和外膜)的特别的血管,主动脉是以主动脉中膜血肿的形成为特征,血肿将内膜和外膜分隔开而形成一个假腔(撕裂层)。通常,夹层开始形成是由于主动脉内膜上出现了小的原发破口,这样血液在体循环血压的压力下通过这个破口进入主动脉壁,进而破坏了中膜并将血管内膜同外膜剥离形成假腔。假腔形成后会治着血管长轴不断蔓延。但是有4%的夹层病例只表现为中膜血肿而没有内膜的剥离,其形成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而这种血肿经常会突破内膜与真正的主动脉腔相连。主动脉形成后,既可以顺着血管走行向前扩展,也可以逆行至主动脉弓甚至升主动脉。而夹层血肿的血流也可以再破入主动脉腔。少数情况下,夹层可以从外膜破裂引起心包内出血、胸腔出血和纵隔出血等导致猝死。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围手术期 护理 主动脉内膜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动脉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提高救治水平。主动脉动脉(AD)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血流沿内膜与外层之间纵行剥离而形成的壁血肿。该病起病突然,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发病24小时死亡率达20%~40%,1周为60%~70%1。因此,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观察重点至关重要。现将我院心血管内科于2007年2月-2009年5月接诊的42例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主动脉夹层瘤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动脉动脉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多数病例在起病后数小时及数天死亡,据统计,急性主动脉动脉死亡率2天为50%,1周为70%,而临床一直缺少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我院2004年收治2例急性主动脉(Ⅱ型)患者,并成功地进行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介入治疗 夹层动脉瘤 护理
  • 简介:动脉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第一致病原因,该病病程凶险,残死率极高,被称为大脑的“定时炸弹”,但如能及时诊治。绝大多数可获得永久性治愈。针对该疾病的这一特点,1998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刘建民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动脉,即将可解脱弹簧圈通过微导管送至动脉,栓塞动脉,从而避免了传统的开颅手术。至今,通过这一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已成功地治疗了动脉患者1500余例,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愈后。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重建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二军医大学 可解脱弹簧圈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动脉患者猝死的原因、临床特点、病理基础,从而早期诊断,有效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例主动脉动脉猝死患者的临床尸检病理资料。结果13例中,老年人11例。Ⅰ型1例;Ⅱ型6例;Ⅲa型和Ⅲb型各3例。死亡原因:急性心包填塞8例,以Ⅰ型和Ⅱ型多见;休克4例;1例引起反射性心跳骤停。结论主动脉动脉起病隐匿,但其动脉一旦破裂或撕裂,则发病急骤,常导致严重后果。尽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夹层动脉的根本措施。对于老年人,应定期查体,防治急性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猝死 高血压 尸检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主动脉动脉有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方法对临床疑似为主动脉动脉的5倒病倒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并且通过磁共振检查进一步得到证实。结果磁共振检查主动脉动脉准确,且可进一步分型。结论对临床怀疑主动脉的病倒应综合全面分析,并需辅以磁共振检查。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 磁共振检查 心电图检查 病因 临床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方法对急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动脉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动脉5例患者经降压、止痛等术前准备后(发病2周)在全麻下行腔内隔绝术。结果5例患者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出现Ⅰ型漏1例,经球囊扩张后漏消失。胸痛全部缓解,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对于急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动脉具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夹层动脉瘤 血管内支架 腔内隔绝术 急性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简介:病人男,62岁。因胸闷、乏力3h伴出汗于2004-05-30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服药不规则,疗效不确切;10年前行胃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化疗1次,未复发。入院查体:T36.5℃,P58次/min,R18次/min,BP109/80-mmHg,神志清,精神稍差,发育好,营养良好,主动体位;皮肤稍湿冷,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瞳孔正常,颈部软,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

  • 标签: 主动脉夹层瘤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目的对闭塞载动脉治疗大、巨大型动脉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用可脱性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近端载动脉治疗27例大、巨大动脉.结果血管内闭塞近端载动脉可使动脉完全闭塞,神经受压和占位症状逐步改善、消失.结论血管内闭塞载动脉是治疗大、巨大型动脉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

  • 标签: 血管内闭塞 载瘤动脉 颅内动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