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静脉穿刺技术应用在人体解剖方面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及研究。方法从我校选择25具用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成人尸体作为解剖对象,其中有13具成人男尸,12具成人女尸。对这25具成人尸体上进行静脉穿刺解剖,观察其临床现象。用游标卡尺对解剖尸体过程中所需的测量的解剖部位的长度进行精确测量,精确到毫米。结果由于静脉回流部位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I型从静脉回流到颈内静脉,出现I型回流现象的有3具尸体,占比12.0%,测量I型成人尸身的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17.0cm,上下波动为0.3cm;II型从静脉回流到静脉角,出II型回流现象的有13具尸体,占比52.0%;测量II型成人尸身的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17.6cm,上下波动为0.5cm;III型从静脉回流到锁骨下静脉,出III型回流现象的有9具尸体,占比36.0%;测量I型成人尸身的静脉的中点位置至上腔静脉的起始点的距离,取其均值为21.6cm,上下波动为1.4cm。结论通过本次对静脉穿刺技术应用在人体解剖方面的研究探讨,观察了静脉在人体的的管径以及回流部位,清楚地了解了穿刺点的选择方法,穿刺点的选择一定要精准,穿刺点应该选在静脉的上部中点位置,I型、II型回流在静脉穿刺后可以插管,III型回流在静脉穿刺后一定要尽量避免插管,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外静脉 静脉回流 穿刺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静脉穿刺置入导管法应用体会,方法针对我院过往收治的20多例经静脉穿刺置入导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应用体会。结果除3例患者出现小问题并采取措施顺利解决,其余病例都顺利完成插管并导管保护至治疗结束。结论静脉穿刺置管,如能掌握指征正确操作,术后加强护理,不失为一种安全、简便及有效的方法,对抢救危重病人裨益较大。

  • 标签: 经颈外静脉 穿刺置入 导管法
  • 简介:【摘要】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深静脉置管技术在我国逐渐开始应用,主要适用于危重病人抢救、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术、药物治疗(化疗、高渗、刺激性)、胃肠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等方面。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导管弹性好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小儿外科的飞速发展,深静脉置管在儿科领域被逐渐应用,由于普外科患儿胃肠道术后长期禁食,需长期输注静脉高营养液维持,本身患儿周表浅静脉较细小、在术后、禁食、脱水等危重状态下极易发生周围循环衰蝎而导致静脉瘪陷 , 进而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 , 尤其是婴幼儿通过周小静脉建立通道非常困难,长期输注静脉高营养液容易发生输液渗漏及肿胀,导致延误治疗,应用深静脉置管术建立静脉通道 , 在小儿普外科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由于静脉置管属于有创性操作,所以疗效背后出现的并发症也是不可避免的,本院出现 2 例静脉置管穿刺成功后因导管移位至导致胸腔积液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颈外静脉穿刺 胸腔积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穿刺抢救产后大出血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从我院2011年4月-2014年9月接收产后大出血病人中抽选,共40例,均于静脉穿刺疗法中行不同护理措施,评定预后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病人预后护理满意率为95.0%,高于70.0%的常规组,存在临床差异(P<0.05).结论临床产后大出血病人静脉穿刺抢救期间行综合性干预措施作用突出,可预防临床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关键词静脉穿刺;产后大出血;护理效果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effectofexternaljugularveinpunctureinthetreatmentofpostpartumhemorrhage.MethodsSubjectsfromourhospitalinApril2011toSeptember2014receivepostpartumhemorrhagepatientsinthelottery,atotalof40cases,bothintheexternaljuguGlarveinpuncturetherapybankdifferentnursingmeasures,assessclinicalprognosticeffect.ResultsThesatisfactionrateofthepatientsintheinterGventiongroupwas95%,higherthan70%intheconventionalgroup,andtherewereclinical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Theclinicaleffectofcomprehensiveinterventionmeasures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severepostpartumhemorrhageisoutstanding,whichcanpreventclinicalcompliGcationsKeayndwiomrdpsrovenursingquality.Externaljugularveinpuncture;Postpartumhemorrhage;Nursingeffect中图分类号R71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43-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置管用于神经外科昏迷病人围手术期输血补液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套管针或中心静脉导管行静脉穿刺并置管对昏迷及长期输液末梢血管不充盈的神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150例进行补液.其中有18例经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150例静脉穿刺患者,其中左侧59例,右侧81例,双侧10例;穿刺失败1例,患者自行拔除3例,脱落2例.结论静脉穿刺置管补充液体用于昏迷病人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较中心静脉穿刺优势明显,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颈外静脉穿刺 昏迷病人 围手术期 置管 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相对粗直,血管充盈,外径最大可达0.8~1cm,而且是近心静脉,抢救急危病人时,应用留置针作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能满足抢救的入液速度,是抢救急危病人的理想给药途径[1].我科自2000年7月2001年5月,对50例急危病人应用B-D公司第三代套管Y型皮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穿刺速度快,成功率达78%,入液顺畅,保证了抢救中输液、输血的速度,也避免了因病烦躁或转运造成输液外漏的弊端.但静脉穿刺在具体作技术上需要特别注意,否则穿刺容易失败.在本组病例c就有11例失败,经过对穿刺失败病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和对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急危病人 颈外静脉穿刺 留置针 原因 穿刺失败 血管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院前急救中对休克患者行静脉置管,迅速补充血容量及药物及时纠正休克,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法将100例病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静脉穿刺置管迅速补充血容量;对照组采用静脉置管迅速补充血容量,观察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休克纠正时间、穿刺后针头的脱出率及局部肿胀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休克纠正时间快、穿刺后针头的脱出率及局部肿胀明显下降,两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穿刺置管在院前急救休克病人中占绝对优势,为患者赢得了抢救时机。

  • 标签: 颈外静脉 置管 院前 急救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行静脉穿刺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可行性。方法对46例需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行静脉穿刺,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和输液通畅情况。结果本组一次穿刺成功43例,成功率93.48%,3例更换对侧穿刺后成功;1例留置针被患者自行拔出,其余45例均顺利完成补液和用药的治疗过程,无堵管、液体渗漏、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留置针行静脉穿刺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静脉输液中运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患者及时用药和补液,确实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颈外静脉穿刺 急性酒精中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提高危重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改进静脉穿刺方法,对37例患者采用绕指负压法行静脉穿刺;统计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6例,成功率97.3%;平均穿刺时间为1.48min。结论采用绕指负压法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能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颈外静脉 静脉留置针 穿刺 绕指负压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静脉穿刺术在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休克患者的抢救效率。方法将2015年11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期间到我院急诊科就诊的90例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改良静脉穿刺术)、对照组A(传统穿刺术)和对照组B(止血带压迫术),比较三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耗时、全过程耗时及人力资源占用。结果研究组穿刺平均耗时为(5.0±3.0)秒,整体操作平均耗时(4.5±2.0),都显著的少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操作时间(P<0.05)。在穿刺操作耗费平均人力上,采用改良方法后平均需要(1.0±0.2)人,显著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需要的平均人力(P<0.05)。结论针对休克患者实施改良静脉穿刺及护理,能显著缩短开放静脉通道所需时间,减少使用人手数,对提高抢救效率,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外静脉穿刺 休克 急诊 改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负压穿刺置管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5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采取静脉留置针负压穿刺置管,对照组患者实施四肢浅表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的穿刺效果与留置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穿刺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堵管、静脉炎、脱管、外渗以及药物刺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负压穿刺置管不仅能够显著地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缩短置管与穿刺所用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颈外静脉留置针 负压穿刺置管 危重患者 抢救 应用效果
  • 简介:笔者在指导临床医学本科生解剖人体标本时,发现1例标本存在静脉伴头静脉行程变异。现作报道。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男性尸体标本1具(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约60岁,身长165cm,发育正常,外观无畸形。解剖显露左侧的头静脉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等结构,用游标卡尺(精确度0.02mm)测量其径线。

  • 标签: 遗传变异 解剖学 局部 颈外静脉 头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动脉部分切除后应用静脉1期重建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1例患者进行了右侧总动脉部分切除,应用同侧自体静脉进行Ⅰ期血管重建。本患者为女性31岁,甲状腺髓样癌晚期,欲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检查发现甲状腺右叶肿瘤灶和颈部转移肿大淋巴结将右侧总动脉下部一段绝大部分包绕,长度约4cm,术前行球囊阻塞实验阴性。手术中在肿瘤包裹的总动脉段上下各保留约0.5mm安全界后切除右总动脉约5cm,用同侧自体静脉连接重建,静脉管径为总动脉管径2/3,手术成功,术后愈合良好,Ⅰ期愈合,无并发症。术后3d、1w、1月,2月,6个月,1年后分次复查,重建血管未见堵塞。结果随访12月,患者未出现脑缺血症状,管壁变厚,考虑静脉壁部分动脉化1。结论应用静脉重建总动脉的手术方法较应用大隐静脉修复,具有简便,时间短,手术切口少,创伤小等特点,重建后未出现因动脉压力高引起重建静脉管壁怒张或破裂等情况。但手术例数少,统计学比较无法进行,需长期积累。总结静脉代替大隐静脉总动脉置换、重建,优点多,创伤小,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新方向。

  • 标签: 颈外静脉 重建 颈总动脉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4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42例水肿病人静脉置入静脉留置针,做好健康教育、加强置管期间护理、并发症的监测。结果42例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无静脉炎发生,达到维持静脉输液通路的理想效果。结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轻了危重患者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为患者抢救、用药及补液提供了快捷通道,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利于患者的抢救工作,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 标签: 颈外静脉 留置针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减少穿刺失败,以减轻患者痛苦,保护血管和稳定的静脉输液。方法将1ml注射器接于静脉留置针Y型的另一个接口,当进针有突破感后,用注射器轻轻抽吸,见回血后再降低角度进针,通过充分确认针尖已在血管内,再接补液。结果静脉穿刺失败率明显减少,输液3d~7d,未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等症状。结论掌握置管时间和熟练的操作技术,通过注射器抽吸充分确认针尖已在血管内是静脉留置针成功穿刺的关键环节。

  • 标签: 颈外静脉留置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