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生活中,因为“头颈部肿块”而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并不少见,这当中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在后期被诊断为肿瘤。由于头颈部器官众多,解剖结构复杂,许多患者不知该如何进行早期自我判断。本文谈谈头颈部肿块的自我检查。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头颈部肿块 自查 医院就诊 解剖结构 自我判断
  • 简介:摘要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其致瘤机制包括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抑癌基因失活、细胞周期失控、影响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免疫等。头颈部肿瘤主要包括口咽、口腔、喉鳞状细胞癌,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其中扁桃体癌中肿瘤组织中HPV检出率最高。针对HPV目前有两种预防性疫苗。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头颈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理解颈部间隙的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在CT和MRI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分析50例经手术证实的颈部肿瘤肿瘤样病变,CT检查40例,MRI检查10例。结果CT和MRI对颈深筋膜及各间隙的形态及毗邻关系可清晰显示,结合颈部肿瘤的好发部位和影像特点,可作出相对准确的诊断。结论颈部肿瘤的诊断,准确的定位是关键。

  • 标签: 颈部间隙 解剖 颈部肿瘤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临床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0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前后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使放疗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程度减轻,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结论护士应了解患者病情、治疗计划以及预期效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减轻放疗反应的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协助患者顺利完成放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对胰颈部肿瘤应有其独特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手术治疗胰颈肿瘤19例.术前均经仔细影像学评估,明确胰颈部占位诊断,并根据术中探查结果及术中冰冻病理选择合适手术方式。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行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术2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2例,行胰腺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行胰颈部区段切除术7例;结果:胰腺癌13例,胰岛素瘤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1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19例患者中术后出现主要并发症7例(36.8%),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人。结论:对于位于胰腺颈部肿瘤,其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位置、大小、病理情况及病人全身情况而定,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影像学资料及一般状况,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减少创伤,保证疗效.

  • 标签: 胰颈部肿瘤 手术方式
  •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为头颈部肿瘤提供了新的方法,主要包括肿瘤疫苗、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激活和免疫检查点调节剂等。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获得显著的生存获益,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派姆单抗和纳武单抗被批准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肿瘤的二线治疗,其他免疫治疗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待进一步评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头颈部肿瘤患者死亡的关键原因为肿瘤转移以及重要器官功能丧失,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方法来降低肿瘤转移以及复发的概率,进而保证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循环肿瘤细胞对头颈部肿瘤的转移以及预后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可及时检测出现肿瘤转移或者复发患者血液中的肿瘤细胞。本文主要讲述循环肿瘤细胞在头颈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作用。

  • 标签: 循环 肿瘤细胞 头颈部肿瘤 诊断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后中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取7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在其放疗后对其进行皮肤护理,观察患者的皮肤改善状况。结果在对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后,患者皮肤明显优于放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皮肤状况具有良好的效果,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皮肤护理 效果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晚期患者的有效综合护理。方法挑选38例接受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晚期患者,将3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9例患者。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方面的放疗护理。结果护理一个月后,虽两组的护理效果都有有效的作用,但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患者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结论头颈部肿瘤晚期患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放疗。控制患者病情、调节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主要的一项。放疗对头颈部肿瘤晚期患者有非常大的帮助。

  • 标签: 头颈部 肿瘤 晚期患者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从2009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过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53例,并按照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进行编号记录和观察。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在手术后进行严格、规范的护理工作,分析和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经过严格、全面的护理,全部患者的生命活动正常,伤口愈合良好。讨论加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干预工作,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病症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起到极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 标签: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 术后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有效摆位方法。方法70例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间来到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奇数偶数法的手段进行随机2组分组处理,其中35例患者采用源皮距摆位,作为本次实验当中的对照组;另外35例患者采用等中心摆位,作为本次实验当中的观察组。比较两种不同摆位的误差发生情况。结果由于在治疗过程当中患者体位移动造成的位置不确定度,观察组误差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误差(P<0.05),差异对比提示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采用等中心摆位,有利于缩小摆位误差,保证放射治疗的成功。

  • 标签: 头颈部 恶性肿瘤 放射治疗 源皮距摆位 等中心摆位
  • 简介:摘要头颈部恶性肿瘤为全球七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且多伴发远处转移,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相对较低。目前已有大量运用影像组学对头颈部肿瘤进行研究的报道,均提示影像组学在头颈部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估以及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状态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简要介绍头颈部肿瘤影像组学研究流程中的特点,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探讨影像组学在头颈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前景,以及未来发展将要应对的挑战。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影像组学 预后 治疗反应
  • 简介:颈部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的主要肿瘤,约75%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首次就诊时就已经处于晚期阶段,临床确诊时往往已经丧失手术时机,而放疗、化疗毒副作用很大,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杀灭人体正常的细胞,严重的还会导致骨髓抑制,将会影响机体自身的抗肿瘤能力,近年来为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率和患者的生存期,人们一直在探索新的治疗策略。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肿瘤免疫学以及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推动下,生物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近年来针对头颈部肿瘤的生物治疗技术进行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免疫治疗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颈部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和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5例头颈部涎腺恶性肿瘤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特点。结果头颈部涎腺恶性肿瘤病例中,女性占67.6%显著高于男性32.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主要发病部位分布在腮腺、颌下腺、腭部、舌下腺和颊部等,其中,发病部位前三名的为腮腺、颌下腺、腭部,占比分别为46.7%、24.8%、13.3%;发病最高的病例类型为粘液表皮样癌,占比35.2%,其次为腺样囊性癌,占比23.8%,腺癌,占比16.2%;发病最高的年龄段为30~60岁,占为60.0%。结论头颈部涎腺恶性肿瘤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腮腺、颌下腺、腭部等部位,且其病理分型较多,最常见的为粘液表皮样癌,临床可根据这些特征尽早对患者进行确诊和行针对性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

  • 标签: 头颈部 涎腺恶性肿瘤 临床资料
  • 简介:手术和放疗技术的进步对局部晚期或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并未带来长期生存率的明显提高,靶向治疗日渐成为包括头颈部肿瘤在内的重要治疗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头颈部肿瘤中有较高水平表达,其表达情况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并成为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针对该受体的抑制剂在头颈部肿瘤中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目前临床资料显示该类药物单药及与其它治疗手段的联合在头颈部肿瘤中应用均取得较好疗效,但是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敏感性的预测分子尚不明确。针对复发转移的头颈部肿瘤的二线治疗的Ⅲ期临床正在进行,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治疗的方法正在探索和验证,新的预测分子也在涌现。本文将对以上内容进行综述。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靶向治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预测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