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可直接将X线头颅片的图像输入计算机内并进行测量分析,面部软组织测量是头面部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像数字化仪被运用于X线头影测量系统

  • 标签: 软组织测量 颌面部软组织
  • 简介:我院自1997-01~1999-06,共收治了13例重症面部伤伤员,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情况本组伤员中男9例,女4例;年龄9~52岁。车祸致伤者8例,刀砍伤3例,砸伤1例,摔伤1例。上、下颌骨开放性骨折13例,额骨骨折5例,颧骨颧弓骨折9例,鼻骨骨折4例。伴颅脑伤9例,伴腹部脏器伤2例,伴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颈总静脉断

  • 标签: 颌面部伤 救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几年300例口腔面部损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0例口腔面部损伤病例中软组织损伤170例,占60%,骨折130例(40%),其中上颌骨骨折80例,占骨折病人的60%,下颌骨骨折50例,占骨折病人的40%,交通事故伤200例(64%),人为致伤75例(29%),摔伤25例(7%)。结论对于口腔面部损伤,交通损伤是面部损伤的主要原因,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治疗,积极预防伤口感染,保证患者伤口能够尽快愈合。

  • 标签: 口腔颌面部损伤,交通事故,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口腔面部骨折患者97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本组患者在X线或者CT详细了解骨折具体情况后,分别行保守治疗或者手术切开复位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为7个月~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5±0.8年。其中91例患者咬牙合关系恢复正常,张口度大于3cm,伤口处为Ⅰ/甲级愈合,口腔内位Ⅱ/甲级,X线复查骨折线对位良好,治愈率为93.8%。4例患者发生张口受限,因为采用钢丝结扎、固定不牢固发生错位所致。2例患者配合治疗不佳而致。结论口腔面部骨折多为交通车祸所致,要根据患者具体骨折情况选用治疗方法,其中采用微创钛板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手术愈合快等优点,值得借鉴。

  • 标签: 颌面部骨折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口腔面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的38例口腔面部骨折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根据患者病情的临床分型结合临床表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就这些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8例口腔面部骨折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总治疗有效率达到100.0%,咬合关系正常,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面部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口腔面部骨折的实际情况,采用最佳的治疗方法,从而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的正常生活。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骨折 临床分析 治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面部外伤的发患者群特征、致病因素、临床损伤特征以及预后,以有效预防该疾病发生,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改善预后。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30例口腔面损伤的救治情况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21~40岁是发病高峰年龄段,主要致病原因为交通事故伤,其次为坠落伤、打架斗殴伤;口腔面部软组织损伤多为多部位损伤,其中唇区、颊区以撕裂损伤常见。结论男性青壮年成为面损伤高发人群,交通事故是面部损伤的主要原因,常造成面部多发性骨折并可合并颅脑外伤,面部解剖结构特殊,生理功能重要,在处理面部损伤时,正确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 标签: 口腔颌面部损伤 颌骨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口腔面部肿瘤手术的治疗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口腔面部肿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放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手术治疗口腔面部肿瘤手术的效果显著,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口腔 颌面部肿瘤 手术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口腔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情况。方法本文选择了55例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探讨对该病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55例患者中,有54例均康复出院,1例患者由于存在多处间隙感染,对其进行抗炎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医生建议其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被其拒绝,办理转院手续。结论做好牙周炎、淋巴结炎的预防工作,若患病需尽早治疗,而对重症多间隙感染病人,需采取抗炎和手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

  • 标签: 口腔 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面部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2名面部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和3名面部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并在术后随访最长达30个月,CT、MRI和PET检查用于帮助诊断.结果:2名面部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1名在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并经历第二次手术,另一名患者术后接受放疗,随访20个月未见复发.3名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中,1名在术后4个月死亡.结论:面部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肿瘤,原发神经内分泌癌术后易复发,CT、MRI和PET检查有助于诊断.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癌 颌面部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腔面部间隙感染属于比较常见的面部疾病,其中牙源性引起的间隙感染最为常见,应及早有针对性的对病灶牙进行相应处理,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当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时,应尽快对症处理。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治疗方法 感染 病原菌的类型
  • 简介:摘要口腔面部间隙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 space infections,OMSI)是面部潜在筋膜间隙的感染,是口腔面部的常见疾病。OMSI病例具有耐药菌感染增多、重症感染增多、致死风险增加等特点。为提高OMSI的治愈率,其治疗原则与方法需与时俱进。因此,依据国内部分专家当前诊治OMSI的临床经验,结合国际同行治疗经验,本文从术前检查、检查结果解读、经验性用药原则、手术处理原则、术后换药原则、智齿冠周炎相关间隙感染的防治策略、血糖监测与控制、物理因子治疗原则、路德维希咽峡炎治疗和围手术期护理等10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总结,形成共识,以期逐步实现我国口腔面外科同行诊治OMSI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最终达到提高我国OMSI的诊疗水平的目的。

  • 标签: 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 诊疗技术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面部感染的特征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口腔面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包括感染部位、细菌类型、治疗方法。结果130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6例患者复发,1例患者死亡,治愈率94.6%。结论口腔面部感染早发现、有效抗感染治疗,及时切开引流,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痛苦。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