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桑杏汤治疗慢性咳嗽伤肺证的临床效果,期许为临床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100例慢性咳嗽伤肺证的患者,将上述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加用桑杏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78.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中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杏汤治疗慢性咳嗽伤肺证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 标签: 桑杏汤 慢性咳嗽 风燥伤肺证 不良反应 止咳化痰 西医经验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伤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应用消咳汤的效果。方法:选取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呼吸科2021年7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治疗,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为主,观察组在西药基础上加入消咳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咳嗽症状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要显著较优,(P<0.05)。结论:对于伤肺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治疗,临床应用消咳汤的效果理想,利于患者的咳嗽症状缓解,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咳汤 西药 风燥伤肺型咳嗽 变异性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学习探讨和观察祖国传统的中医中药,对临床伤肺所致喘病的临床症状和辨证论治。方法在伤肺所致喘病中,以实喘而进行辩证论治,其中伤肺是由夏末秋初与初冬之际所表现的以热和凉等不同的症候所表现临床症状,运用古医方药针对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方药,进行辩证性治疗,按照中医学基础理论进行分型辨证治疗,症状属于热而致喘症病情出现的,其治疗方法是当以清金润,宣肺平喘的治疗方法。证属于凉所致的喘的其临床症状明显的患者,治疗方法当以轻宣凉,宣肺化痰的方法治疗。结果通过临床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邪所致的喘病,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本文采用传统的医学治疗方法和临床分型的辨证论治,灵活地使用各型证治方药,为中医临床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对疾病的转归和预防保健,有初步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治病效果。同时发挥祖国医学的专科特长,发掘伟大的中医学宝库,使它能为人类造福,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 标签: 古医方药 中医临床 燥邪致喘的辨证论治 理论关系研究
  • 简介:入秋后天气转凉,气候干燥。人们在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各组织均感水分不足,极易出现感冒,一定要加以防范。"干"是明显特征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即头疼、咽喉肿、鼻塞外,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干",咽喉干、嗓子紧,连咳嗽都是干咳,没有痰。感冒初期先表现出干燥的症状,如果不及时润补水,就会加重病情。

  • 标签: 风燥 后天气 散滞 转化热 脾胃功能 烟碱酸
  • 简介:目的观察润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血虚型湿疹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74例血虚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8),对照组患者予以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润止痒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8%,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7%,组间比较,(x2=4.549,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3%,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x2=0.277,P〉0.05),对照组复发例数为,复发率为,观察组复发例数为,复发率为,组间比较(X2=4.252,P〈0.05).结论:润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血虚型湿疹,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润燥止痒胶囊 复方甘草酸苷 血虚风燥型湿疹 治疗效果
  • 简介:在各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中,吸烟是导致全人群死亡的首位原因。烟草烟雾中含有几百种已知的有毒或致癌物质,且不存在所谓的安全暴露剂量,对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均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 标签: 非吸烟者 伤心 健康危害 危险因素 致癌物质 烟草烟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养血润外洗方联合浅层X射线治疗仪治疗血虚型手部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血虚型手部慢性湿疹患者,共计78例。通过回顾性分析方式,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9例患者,治疗使用与卤米松乳膏。观察组39例患者,治疗用养血润外洗方联合浅层X射线。通过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EA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血虚型手部慢性湿疹患者使用养血润外洗方联合浅层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荆防颗粒治疗血虚型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将符合要求的患者采用荆防颗粒治疗,分别于治疗2周后和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2周后有效率为44%,4周后有效率达8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为轻度稀便、腹泻、腹痛症状,未影响用药。结论荆防颗粒治疗血虚型皮肤瘙痒症远期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荆防颗粒 皮肤瘙痒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润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70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润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过敏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2%,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两组疗效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润汤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满意。

  • 标签: 皮肤瘙痒 老年 润燥疏风汤
  • 简介:摘要:在慢性疾病治疗中,中药治疗方法是能够循序渐进通过改善和调节达到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应用中药治疗时,药物的合理配伍以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调节状态观察,都是决定中药治疗方法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首先从用药治疗中的药物选择药物成分分析,以及用药治疗方案制定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精确确认。随后,再运用合理的中药治疗方式达到疾病治疗的效果。对于患者而言,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法也能够优化治疗效果,减低患者疾病治疗中的痛苦。尤其是对于本文探讨的慢性湿疹这类会影响患者生活状态,给患者身心造成长期影响的疾病来说,更需要选择相对比较缓慢,比较有层次性的中药治疗方式实施治疗。

  • 标签: 慢性湿疹 养血祛湿汤 血虚风燥 疗效观察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当归饮子方加减治疗脂溢性皮炎血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来自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南岗分院皮肤科门诊80例门诊就诊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40例,口服中药汤剂当归饮子方加减 ;对照组 40例 ,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治疗 ,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 4周 ,于治疗结束 4周后,进行疗效判定 ,记录不良事件,评估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疾病缓解 37例 ,占比 92.50%; 对照组疾病缓解 23例 ,占比 57.50%两组缓解率统计有区别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治疗血虚证面部脂溢性皮炎的过程中采用当归饮子方加减治疗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血虚型湿疹的临床价值。方法:将 64例血虚型湿疹患者随机分组,每组 32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荆防四物汤,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治疗后瘙痒程度评分明显下降,且随访 1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为血虚型湿疹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减轻瘙痒程度,且可降低疾病复发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血虚风燥型湿疹 中西医结合 荆防四物汤 瘙痒程度 复发
  • 简介:少吃辛这里的“辛”又称辣味,可以分为热辣味、麻辣味和辛辣味3种,经常在辣椒、花椒、胡椒、葱、蒜、生姜以及咖喱等调味品上体现出来。不吃或少吃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辛辣和烧烤食品。

  • 标签: 保养 饮食 麻辣味 烧烤食品 调味品 辣椒
  • 简介:摘要玫瑰糠疹是一种红斑丘疹鳞屑性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以被覆糠秕状鳞屑的玫瑰色斑丘疹为特征。多见于青少年及青年人,病程呈自限性。我院在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的基础上,采用内服四物消饮治疗热血型玫瑰糠疹40例,并与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40例对照观察。

  • 标签: 玫瑰糠疹 临床观察
  • 简介:入秋以后,天气渐渐转凉,气候也变得干燥起来。此时,由于人体内水分不足而极易引起咽声嘶、干咳无痰、嘴唇干裂、心烦口渴、皮肤干燥、大便秘结。如果

  • 标签: 入秋防 防秋燥
  • 简介:秋风萧瑟,高物,干燥是秋季的主要特点。中医颇看重养生与天地自然之气合拍,即所谓天人合一。在五行中肺应秋,秋季气与肺相通,邪最易伤肺,损耗人体津液。肺主呼吸,与皮肤关系密切,同大肠相表里。据此易导致鼻、咽咳、皮肤皲裂及肠便秘之疾患,还会诱发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等宿疾发作。故秋季保健,重在养肺,兼顾滋肝益脾。

  • 标签: 秋燥 食养 皮肤皲裂 津液 肠燥 发作
  • 简介:"西北证"是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地区感受邪为主的多发性疾病,表现症状为口鼻、咽喉、肌肤干燥,干咳,烦躁,易诱发多种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证候。喻昌秋论学宗经旨,会诸家之说,通过对其证认识的分析,发现秋论为因邪引发的西北证提供了广阔的辨证论治依据。

  • 标签: 燥证 秋燥论 喻昌 西北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