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原发性食管淋巴1例。患者女,69岁,CT检查示食管壁明显偏心性增厚,病变几乎累及整个食道,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密度均匀,边缘光整;正电子发射全身断层显像(PET-CT)示食道壁18F-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弥漫性增高;胃镜提示食管黏膜下肿瘤。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食管小B细胞淋巴

  • 标签: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临床上较罕见,其侵袭性高、预后差。本院收治1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伴胃转移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食管黑色素瘤 胃转移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多发序贯性食管、鼻腔黑色素食管黏膜、鼻腔黏膜起源的黑色素发病率均很低,前者更为罕见。本病例胃镜显示距门齿30 cm处食管前壁可见一大小约3 cm×5 cm黏膜菜花样隆起。先后2次手术,第2次在全身麻醉下行右颈外动脉阻断+右鼻侧切开鼻腔鼻窦肿瘤切除及上颌骨部分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右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患者术后失访。

  • 标签: 黑色素瘤 食管 鼻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家族中女性宫颈人乳头病毒(HPV)感染的情况,初步探讨宫颈HPV感染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抽取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女性食管癌患者或其一级女性亲属300例,对其进行免费宫颈癌筛查,另随机抽取同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科在健康检查中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300例,行横断面对照研究,分析宫颈癌筛查结果。结果300例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女性食管癌患者或其一级女性亲属的年龄为24~73岁,中位年龄47岁。女性食管癌患者或其一级女性亲属宫颈HPV感染率(18.0%,54/300)略高于健康体检女性(14.0%,42/30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1.786,P=0.181)。女性食管癌患者或其一级女性亲属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结果提示宫颈病变者占比(2.0%,6/300)与健康体检者有异常情况占比(3.0%,9/3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615,P=0.433)。结论食管癌患者家族中女性宫颈HPV感染率略高于一般人群,应重视一级预防,为将来明确食管癌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食管癌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原发黑色素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9年确诊为食管原发黑色素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中男性和女性各3例,年龄57~70岁,平均年龄66岁。肿瘤位于食管中下段,最大径3.0~9.5 cm。镜下观察5例肿瘤有色素沉着,5例膨胀性生长。肿瘤细胞呈上皮样和小细胞等形态,排列成含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和实性巢状等结构。4例于肿瘤邻近上皮与间质交界处见异型黑色素细胞(交界处活动)。免疫组织化学示肿瘤细胞均表达HMB45与Melan A,均不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突触素和嗜铬粒素A。5例行BRAF、KRAS和NRAS的分子检测,均为野生型。随访3~43个月,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脑卒中,余4例存活。结论食管原发黑色素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需与低分化癌、癌肉瘤等鉴别,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可有帮助,应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谨防处理不当。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ESD术前活检提示食管低级别上皮内变(LGIN)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至我院进行ESD治疗的患者93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行ESD治疗。按照病理升级与否将患者分为病理升级组与病理未升级组,观察两组患者各项因素对病理是否升级的影响,以及导致ESD发生术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3例患者中52例病理未升级患者和41例病理升级患者进行分组,结果发现黏膜表面是否发红与是否有结节样改变是影响术后病理升级的因素(P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病理升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癌切除术 +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62 例食管癌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 将其分为治疗组( 接受管状胃代管术治疗 ) 和常规组( 接受全胃代食管术治疗 ) ,各 31 例。对比两组治疗 后的术中出血量、胃肠减压时间以及手术用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 ( P<0.05);治疗组胃肠减压时间短于常规组( P<0.05);治疗组与常规组手术用时相比无差异( P> 0.05) ; 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 P<0.05)。结论:管状胃代管术对于胃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推广。

  • 标签: 胃肠减压 食管癌切除术 管状胃代食管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具有异质的症状特征和多方面的致病基础。食管粘膜阻抗是反流的标志。受损的食管粘膜完整性在引起GERD症状中起作用。测量了沿食道的粘膜阻抗的变化程度,可用于诊断GERD患者反流对食管粘膜造成的影响。使用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实验测量食管基线阻抗被认为是检查食管粘膜完整性研究的替代技术,有助于鉴别GERD与非GERD。内镜引导下粘膜阻抗试验是一项新技术,它利用一根直视导管接触食管内壁,以确定慢性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引起的上皮细胞变化。这个测试本质上是测量食管上皮细胞对电流的传导能力。慢性GERD患者的食管上皮细胞改变,细胞间的间隙扩大和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导致高导电性和低粘膜阻抗。内窥镜检查指导下的粘膜阻抗和粘膜导纳的实时测量可能有助于估计粘膜完整性,并可能以类似于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的方式成为GERD患者的有用诊断工具。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嗜酸性食管炎 食管粘膜阻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合并食管裂孔疝患儿的诊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食管闭锁术后确诊食管裂孔疝患儿2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5例;出生体重为(2 438.0±381.2)g,范围在1 750~3 060 g;出生孕周为(37.5±2.1)周,范围在33~40+6周。22例患儿中原发食管闭锁Ⅰ型7例,Ⅲ型15例,均通过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食管裂孔疝。其中4例患儿临床症状不显著,于我科定期随访;18例行手术治疗。结果18例手术患儿中15例成功施行腹腔镜手术,3例因胃与肝粘连严重行开放手术;采用Nissen术式10例,Toupet术式8例。18例患儿至今随访1~4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复查上消化道造影发现食管裂孔疝复发4例。其中,2例行24 h pH监测提示夜间病理性反流,再次行Nissen手术修补;2例无病理性反流症状,暂未再次手术治疗。18例手术患儿术后反流症状均较前明显好转,5例夜间偶有反流,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中。14例生长发育良好,与正常同龄儿无明显差异,4例患儿身高体重暂处于同龄儿2个标准差以下。结论食管闭锁患儿应重视合并食管裂孔疝的可能;定期复查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合并食管裂孔疝,尤其是Ⅰ型食管闭锁术后获得性食管裂孔疝的发生;腹腔镜Nissen手术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食管闭锁 食管裂孔疝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胃底折叠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胃食管连接部(EGJ)屏障功能、食管体部运动功能和激发试验的差异,分析GERD和食管功能性疾病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00例有GERD典型症状的患者,按照罗马Ⅳ标准和里昂共识,结合内镜检查、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MII-pH)监测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GERD组(32例)、反流高敏感(RH)组(33例)和功能性胃灼热(FH)组(35例)。根据HRM检测结果,分析各组患者间食管动力学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GERD组的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低于FH组[(19.37±7.92) mmHg比(25.35±12.38) mmHg(1 mmHg=0.133 kPa)],GERD组和RH组的EGJ收缩积分低于FH组[(20.84±21.52) mmHg·cm、(20.72±19.35) mmHg·cm比(35.93±36.82) mmHg·cm],GERD组的远端收缩积分水平低于FH组和RH组[(802.35±496.86) mmHg·s·cm比(1 316.84±853.92) mmHg·s·cm、(1 141.65±607.93) mmHg·s·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7、-2.069、-2.149、-3.045、-2.467,P均<0.05)。3组患者均无主要蠕动异常,GERD组的无效食管蠕动发生率高于RH组和FH组[62.5%(20/32)比39.4%(13/33)、25.7%(9/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9.214,P均<0.05)。结论GERD患者存在食管动力异常,主要表现为LES静息压降低、EGJ屏障功能下降、食管体部轻微蠕动异常等;食管RH患者也存在EGJ屏障功能下降。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功能性胃灼热 反流高敏感 食管高分辨率测压 里昂共识
  • 简介:摘要食管pH-阻抗监测可以反映食管反流物的性质、酸度及方向、症状与反流的关系等,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提供综合评估。常规食管pH-阻抗监测参数包括酸暴露时间、反流次数、酸暴露百分比及反流-症状相关性等。近年来提出的食管阻抗新参数包括基线阻抗、反流后吞咽诱发的蠕动波、平均夜间基线阻抗及黏膜阻抗等,为胃食管反流病诊断及疗效的预测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本文将对这些新的阻抗监测参数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pH-阻抗监测 食管基线阻抗
  • 简介:摘要探讨食管悬吊法在胸腔镜治疗食管闭锁合并食管气管瘘一期食管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我们对30例食管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患儿进行胸腔镜矫治手术。按照手术时间将患儿分为2组:(1)常规组(A组,13例),采用常规一期食管吻合术,食管两端间断缝合进行吻合,未行食管悬吊;(2)食管的两端留置牵引线进行食管悬吊,食管一期吻合术采用后壁间断缝合,前壁连续锁边缝合组(B组,17例),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患儿年龄、体质量、手术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165~210 min,平均(188.1±16.0)min;B组手术时间120~170 min,平均(146.5±14.5)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少,两组均无术中输血者,无手术相关的特殊并发症。A组有3例并发吻合口漏,2例采用保守治疗获愈,1例行胸腔镜吻合口漏修补术;B组有2例并发轻度吻合口漏,均经保守治疗后获愈(P>0.05)。两组各有3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需进行食管扩张(P>0.05)。食管悬吊及一期吻合术改良方法成功减少了食管吻合的技术难度,减少了胸腔镜治疗食管闭锁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吻合口漏的机会,降低患儿的手术并发症,有利于胸腔镜食管闭锁矫治技术的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食管黏膜下腺导管腺瘤。肿瘤发生在食管-胃连接部,位于黏膜下层。组织学形态表现为含双层上皮细胞的导管,呈腺丛状、囊状分布。导管上皮细胞增生成多层,形成乳头状、微腺体状结构。细胞温和/或轻度异型,未见核分裂象。间质内淋巴组织丰富,见淋巴滤泡形成。病理医师可能认识不足,容易漏诊、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外治疗食管裂孔疝(HH)的方法多种多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各有不同,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可分为:药物治疗、外科治疗、腹腔镜治疗及内镜下治疗四大类。诊断价值较大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计算机断层扫描及食道高分辨率测压。本文对HH诊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食管裂孔疝 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食管癌术后护理,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方法 以 食管癌手术患者 68 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3 月 -2020 年 2 月,参照组 34 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 34 例采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 P<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 食管癌手术患者在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食管癌手术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 食管支架置入术对晚期食管贲门癌的治疗效果 ,以期为相关工作与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以我院 201 9 年 1 月——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全世界8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仍为最主要的治疗方案。传统开放食管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差。为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微创食管切除术逐渐被胸外科医师接受并应用于食管癌的治疗当中。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微创食管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短期效果优于开放食管切除术,而总生存率等远期效果并不低于开放食管切除术。随着研究的不断细化深入,食管癌的精准微创治疗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推广。

  • 标签: 食管癌 微创手术 食管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