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食管间质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的15例食管间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行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均治愈出院。其病理标本的CD117、CD34、Desmin、Vimentin、SMA,S-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14/15)、80.00%(12/15)、13.33%(2/15)、53.33%(8/15)、46.67%(7/15)、0(0/15)。术后随访14例,失访1例,随访率93.33%。1例术后1年出现转移而死亡,1例术后3年出现复发,另12例患者存活。结论CD117、CD34抗体的联合检测是确诊食管间质的必要条件。食管间质多发于食管中下段,以相对良l生多见,其生物学行为好于胃肠道问质食管部分切除术是其主要术式。

  • 标签: 食管肿瘤 间质瘤 免疫组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食管错构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例食管错构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儿男1例,女2例,平均年龄6.4岁。临床表现为呕吐2例,吞咽困难伴食管异物感1例。食管造影、胸部增强CT和食管镜可见食管狭窄或食管占位,病变段以上食管扩张。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上段1例,食管下段2例。3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顺利出院。3例随访10~74个月,平均37个月,复查造影存在胃食管反流1例。所有患儿复查CT或造影均未见狭窄和复发,目前均能正常饮食。结论儿童食管错构以呕吐和喘憋为主要表现,术前诊断较困难,手术完整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 标签: 食管肿瘤 错构瘤 食管狭窄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原发性食管淋巴1例。患者女,69岁,CT检查示食管壁明显偏心性增厚,病变几乎累及整个食道,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密度均匀,边缘光整;正电子发射全身断层显像(PET-CT)示食道壁18F-脱氧葡萄糖(FDG)代谢弥漫性增高;胃镜提示食管黏膜下肿瘤。经病理诊断为原发性食管小B细胞淋巴

  • 标签: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58岁,退休工人,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反复呕鲜红色血液4次,总量约300ml,无上腹痛、反酸、嗳气、明显吞咽困难、厌油腻、咳嗽、咯血、体重下降。以:上消化道出血”收住。入院查体:P94次/分,Bp120/80mmHg,轻度贫血貌,精神差,心、肺(-),腹平软,上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解及,未扪及

  • 标签: 食管静脉瘤 出血 临床表现 发病机理 鉴别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患者女,55岁,农民,因进食梗噎感1年余于2006年7月3日入院。既往有胃溃疡史12年。人院查体无明显异常,鼻咽部及其它部位未发现肿瘤。6月27日电子胃镜示:距门齿26~28cm处可见2个卵圆形隆起病灶,大小0.7cm×0.6cm及2cm×1.5cm,有蒂样组织,表面糜烂坏死不明显,组织弹性存在,食管下端未检及明显异常改变,HP(++)。胃镜诊断考虑:食管平滑肌瘤伴异形增生?灶性癌变?超声内镜示侵犯粘膜下层。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可能。

  • 标签: 食管淋巴上皮瘤样癌 组织病理学 淋巴基质 EB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内镜对食管孤立性静脉的诊断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4年6月扬中市人民医院胃镜中心通过内镜进行诊断发现的168例孤立性食管静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10年8月至2014年6月我院胃镜中心一共做胃镜31438例,其中发现孤立性食管静脉186例,孤立性食管静脉发生率为0.58%。结论孤立性食管静脉临床上属于良性病变,它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大出血,通常不需要进行治疗,需要指出的是,必要时可以做超声胃镜检查,并注意与食管静脉曲张相鉴别。

  • 标签: 食管 血管瘤 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治疗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确诊并行ESD手术切除治疗的100例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手术时间、病灶长度等,观察ESD在不同类型病变中的切除效果,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病变占管周面积大小与术后食管狭窄发生率相关性,观察术后2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患者复查情况。结果早期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时间、病灶长度均显著多于高级别上皮内变患者(P〈0.05),两种疾病类型患者的手术切除效果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穿孔、胸骨后疼痛等现象,但经对症治疗得到有效缓解。随着病变占管周面积的增加,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术后2个月复检创面愈合率为100%,术后6个月复检1例患者出现局灶复发,术后12个月复检又有l例患者出现责门病变,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ESD在治疗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变中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ESD 早期食管癌 上皮内瘤变
  • 简介:目的探讨人乳头病毒(HPV)感染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的方法检测食管癌患者中HPv的感染状况及型别.筛选出8例HPV16阳性和7例HPV阴性的食管癌组织样本.进行solexa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HPV16阳性患者中共筛选出796个差异基因,其中366个基因上调。430个基因下调。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和通路分析,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肿瘤发生、免疫和炎性反应、细胞生长增殖以及细胞运动等方面,其中以免疫炎性反应的因子最具代表性。结论免疫因子的差异可能与食管癌中的HPV感染及作用存在一定关联。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食管肿瘤 基因表达 Solexa测序 免疫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ESD治疗食管早癌及上皮内变的价值。 方法 本次试验将选择从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初期癌变患者及上皮内变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共计90例,试验的过程中将采取全程跟踪式调查,排除患者各种治疗影响因素,认真的去研究患者病变与食管的基本情况,然后再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式调查。结果 接受ESD手术之后两组患者都存在一定的并发症,而接受完手术半年时间后,除了有两例患者存在复发迹象以外,其他患者均没有复发的情况存在。结果 ESD在早期食管癌以及上皮内变治疗具有很大作用,在现代食管癌与上皮内变治疗当中具有很高医疗手术价值。

  • 标签: ESD 食管早癌 上皮内瘤变 价值
  • 简介:摘要消化道颗粒细胞十分少见。报道1例食管颗粒细胞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对其内镜下形态特点、病理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颗粒细胞瘤 食管 胃镜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我院1例食管间质病例,并双侧肺大疱及右侧气胸,同期行右肺大疱切除及胸膜粘连术。经过对该病例的再复习及查阅文献,深入了解和认识食管间质的发病特点及诊疗原则,并总结临床经验及心得体会。

  • 标签: 食管间质瘤 肺大疱 胸腔镜手术 诊断手段
  • 简介:摘要消化道颗粒细胞十分少见。报道1例食管颗粒细胞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对其内镜下形态特点、病理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颗粒细胞瘤 食管 胃镜
  • 简介:淋巴上皮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最早于1921年由Regaud等报道,指发生于鼻咽部之外,但在组织病理学上与鼻咽部淋巴上皮相似的肿瘤,其形态学特点是未分化癌组织中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LELC可发生于胃、肺、涎腺、膀胱、胸腺、子宫颈、阴道和皮肤等部位,其中以原发于食管的LELC最为罕见。

  • 标签: 淋巴上皮瘤样癌 食管 恶性肿瘤 EB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临床上较罕见,其侵袭性高、预后差。本院收治1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伴胃转移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食管黑色素瘤 胃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食管间质和平滑肌肿瘤的临床鉴别方法并探究治疗原则。方法分析诊断为平滑肌瘤的60例患者及食管间质40例患者的临床鉴别方法及探讨治疗原则。结果43例原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中有15例为CD117(+),其余28例为CD117(-),17例食管平滑肌肉瘤CD117(-)和CD34(-),40例间质CD117(+)及CD34(+)。食管间质及平滑肌瘤临床表现差异不明显。结论单采用临床表现无法将食管间质及平滑肌瘤区分,CD117等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是区分两种肿瘤的必要手段。临床根据肿瘤的特征采取相应切除术治疗。

  • 标签: 食管间质瘤 平滑肌瘤 CD117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多发序贯性食管、鼻腔黑色素食管黏膜、鼻腔黏膜起源的黑色素发病率均很低,前者更为罕见。本病例胃镜显示距门齿30 cm处食管前壁可见一大小约3 cm×5 cm黏膜菜花样隆起。先后2次手术,第2次在全身麻醉下行右颈外动脉阻断+右鼻侧切开鼻腔鼻窦肿瘤切除及上颌骨部分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右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患者术后失访。

  • 标签: 黑色素瘤 食管 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