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总结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实施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效果.对19例20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经6个月至2年随访,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假体断裂,术后3个月17例恢复正常行走;仅有1例发生假体松动下沉和1例发生肢体肿胀,近期效果良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较好的方法.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髋关节 人工关节置换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畸形的膝骨关节病在行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手术操作注意事项。方法总结分析了本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严重畸形的膝骨关节病共57例,随访33例52膝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病例应用美国HSS评分系统,满分100分。85分以上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尚可;60以下为差。随访的全部病例中14例21膝为优,16例26膝为良,3例5膝为尚可,优良率90.38%,满意率96.1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严重畸形的膝关节病变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正确的截骨及软组织平衡也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关节畸形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220例骨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舒适护理对骨关节置换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研究证明,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骨关节置换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目的目的比较髌股关节置换(PFA)与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FOA)的失败率,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BM数据库,收集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FOA)行PFA或TKA的临床试验,提取数据,采用Meta—Analyst3.1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9个回顾性临床试验,髌股关节置换1599膝,全膝关节置换患267膝。总的PFA组(包括第一代、第二代PFA)失败率13.6%[95%CI(0.103,0.176)];TKA组失败率1.8%[95%CI(0.007,0.044)];第一代PFA假体失败率19%[95%CI(0.143,0.247)];第二代PFA假体失败率8.3%[95%CI(0.053,0.128)]。结论PFOA患者行PFA的失败率比TKA高,需要再手术或翻修,这与假体设计和适应证的选择有关。第二代PFA假体翻修率与第一代相比明显降低。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期护理在骨关节置换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5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78例骨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39例。A组给予围期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B组为28.21%,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术后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骨关节置换患者行围期护理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情况,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骨关节置换术 生活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手术的最佳方法,本研究使用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即全膝关节置换以及单髁置换。方法将80例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研究组则使用单髁置换的治疗方式,比较不同组别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治疗情况和生命体征指标。结果在治疗后,各个组别的患者均发生好转,然而研究组的疗效相比对照组来说更为明显,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单髁置换对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来说具有很好的效果,治疗效果明显,且患者预后改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单髁置换术 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比较全膝关节置换(TKA)、单髁置换(UKA)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研究组采用单髁置换,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中治疗情况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等,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术后,研究组膝内翻角度、屈曲挛缩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膝关节活动度以及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中,采用单髁置换不仅临床疗效显著,并且与全膝关节置换相比,中治疗情况以及术后膝关节恢复情况均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髁置换术 膝内侧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全膝关节与单髁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膝关节关节炎患者80例,运用电脑随机抽取方式将纳入的病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0例,观察组行单髁置换治疗,对照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最终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术后直腿抬高与主动屈曲至90°用时明显缩短,术后方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P<0.05)。结论:对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运用单髁置换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其安全性更高于全膝关节置换

  • 标签: 膝关节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髁置换术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单髁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近中期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将我院70例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5例,其中,前者膝关节单髁置换,后者全膝关节置换,两种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ROM评分和HSS评分相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单间室膝骨关节炎时膝关节单髁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膝关节单髁置换出血量少、创伤小并且术后恢复时间短等。

  • 标签: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单间室膝骨关节炎 近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单髁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单髁关节置换,B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对比两组围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胫骨角矫形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屈伸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术后7 d及1个月,A组VAS评分、HSS膝关节评分低于B组(P<0.05),屈伸活动度评分高于B组(P<0.05),胫骨角度小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5.00%,1/20)与B组(15.00%,3/2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膝关节置换比较,单髁关节置换应用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重度骨关节炎患者可改善围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降低胫骨角度数,缓解疼痛感,提高屈伸活动度,并具有安全性。

  • 标签: 单髁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 骨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骨关节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共150例患者,均从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中,随机分7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和75例研究组(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并分析对比。结果(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3.33%)比对照组(80%)高13.33%,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膝关节评分对比对比其治疗后膝评分和功能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骨关节炎疾病上可考虑给予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疗效显著,有较大应用性和推广性。

  • 标签: 疗效 骨关节炎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小切口单髁置换(UKA)与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30例(130膝),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观察患者组行UKA治疗,对照组患者行TKA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伸直并主动屈曲90。时间及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2%,显著低于对照组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与全膝关节置换相比,小切口单髁置换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势,是治疗内侧单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小切口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高龄患者骨关节置换麻醉日益增多,高龄患者由于自身的生理改变及伴随的疾病,对麻醉的要求也更高,同时骨关节置换有时出血较多,如何做到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时针对减少出血,节约血源,是此类麻醉的关键,现将我院2002年至2004年73例高龄患者下肢骨关节置换的麻醉管理报告如下:

  • 标签: 置换术 骨关节 麻醉 下肢 高龄患者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7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围期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采用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比较护理前后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采用自拟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服务态度、疼痛控制、操作水平、责任心等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其中观察组焦虑和抑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服务态度、疼痛控制、操作水平、责任心等满意度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结论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人工髋骨关节置换术 满意度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舒适护理对骨关节置换患者的作用。方法:本研究课题主要围绕我院骨科2020年内收治的部分骨关节置换患者开展临床研究,筛选其中的54名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一般组和干预组,对前者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后者采用手术室舒适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相对于一般组中的患者,干预组患者无论是VAS评分还是生活质量评分都处于较优的水平(P<0.05)。结论:研究发现对骨关节置换患者采用手术室舒适护理有助于优化患者治疗整体感受,推动后续治疗进展,提升治疗的整体质量。

  • 标签: 手术室舒适护理 骨关节置换术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舒适护理对骨关节置换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实施骨关节置换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理各项状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骨关节置换患者实施手术室舒适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充分考虑患者的身心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 舒适护理 骨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骨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手术室舒适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接受骨关节置换治疗的38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手术室舒适护理应用于骨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改善各项手术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应用价值良好。

  • 标签: 手术室 舒适护理 骨关节置换术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骨关节置换期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6月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96例行关节置换患者,统计入组患者围期发生脑梗死情况,通过比较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等一般资料及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麻醉类型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脂异常等合并症情况探究影响老年骨关节置换期出现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同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入组196例行骨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手术时间介于62min~12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89min,中出血量介于211ml~584ml,平均出血量为369ml,术后引流量介于294ml~512ml,平均引流量为328ml。统计可知,入组患者术后出现脑梗死56例,临床表现包括吞咽困难、肌肉力量降低、四肢麻木、口齿不清等,其中髋关节结核6例(10.71%)、强制性脊柱炎6例(10.71%)、股骨头坏死8例(14.29%)、股骨颈骨折25例(44.64%)、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7.14%)、骨关节肿瘤5例(8.93%)、其他病因2例(3.57%)。患者术后出现的脑梗死症状证实为新发病灶,确诊出现脑梗死症状后给予调节血压、血糖、血小板抗凝、血管扩容、改善血管微循环等相应治疗对策,46例(82.14%)患者治疗有效,脑梗死症状明显改善,6例(10.71%)患者治疗无效,脑梗死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家属及患者同意后自愿放弃治疗,4例(7.13%)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呼吸系统及心血管循环系统出现严重衰竭。统计分析发现,年龄超过65岁、肥胖、有吸烟史及家族史、有低血红蛋白及低蛋白血症、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等合并症、疾病类型、麻醉方式、ASA评级Ⅲ及以上是影响行骨关节置换患者围期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超过65岁、肥胖、有吸烟史及家族史、有低血红蛋白及低蛋白血症、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血脂异常等合并症、疾病类型、麻醉方式、ASA评级Ⅲ及以上是影响行骨关节置换患者围期发生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上述特征患者应密切注意,并进行精细护理,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 标签: 骨关节置换术 脑梗死 危险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骨关节置换中将围期护理举措应用到临床防感染中来会有怎样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进行骨关节置换的52例患者作为本次重点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各26例。常规组采用临床常用的护理手段对患者实施手术护理,优质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围期护理手段帮助患者康复。结果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对手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后,采用围期护理的患者感染率7.69%明显优于普通护理38.46%,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优质组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围期护理后患者在术后出现的感染率较低,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可在骨关节置换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骨关节置换术 预防感染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