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牵引术对下肢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200例下肢创伤,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骨科牵引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1.0%,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9.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骨折愈合率是71.0%,观察组的骨折愈合率是9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科牵引术对下肢创伤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明显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及下肢功能恢复,值得推行。

  • 标签: 骨科牵引术 下肢创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牵引术对下肢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100例下肢创伤,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骨科牵引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2.0%,观察组的优良率为8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骨折愈合率是78.0%,观察组的骨折愈合率是96.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科牵引术对下肢创伤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明显缓解疼痛,促进骨折愈合及下肢功能恢复,值得推行。

  • 标签: 骨科牵引术 下肢创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对骨科创伤伤口感染的影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对患者的伤口感染影响效果与满意度。结果给予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伤口未感染率为100.00%;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0.00%、伤口未感染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创伤实施优质护理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治疗作用,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伤口感染,护理满意度高,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 标签: 骨科创伤 伤口感染 护理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探讨骨科创伤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骨科创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创伤创伤类型、感染情况、首次伤口清创时间对伤口感染的影响。结果显示这200例骨科创伤中共有42例患者发生伤口感染,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1.00%。其中开发性创伤的感染发生率为26.98%,明显多于非开放性创伤的10.81%(P<0.05);多发伤患的感染发生率为41.18%,明显多于非多发伤患的10.61%(P<0.05);休克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30.36%,明显多于非休克患者的17.36%(P<0.05)。126例开放性创伤中,感染患者的首次伤口清创时间为(4.68±1.84)小时,未感染患者的首次伤口清创时间为(3.32±1.65)小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于骨科创伤来说,开放性创伤、多发伤、休克以及首次伤口清创时间均为引发伤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进而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创伤患者 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科创伤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骨科创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效果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发症情况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压疮、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满意度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先按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以及护理效果,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科创伤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 护理效果 满意度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技术在骨科创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40例骨科创伤,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创手术应用于骨科创伤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该在今后的骨科创伤治疗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微创技术 骨科创伤 临床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骨科创伤手术治疗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54例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两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1%和48.15%,观察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骨科创伤手术治疗后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了康复速度,值得应用。

  • 标签: 骨科创伤 针对性护理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36例骨科创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骨科创伤的72例骨科创伤,在我院接受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创伤需要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预后,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骨科创伤 骨折 中西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术前使用洛索洛芬钠对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将86例骨科创伤采用随机分成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实验组术前采用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使用洛索洛芬钠止痛,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止痛,分别观察两组术后疼痛值的改变。结果实验组术后疼痛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经x²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²=52.022,p<0.05,实验组术后使用止痛药明显低于对照组,经x²检验有显著性差异,x²=13.702,p<0.05。结论术前使用洛索洛芬钠的患者术后疼痛值降低,减少了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量。

  • 标签: 洛索洛芬钠 术后疼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科创伤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将76例骨科创伤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程序,观察组则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治疗费用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21.05%的并发症发生率(P<0.05)。结论对于骨科创伤,应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加快患者康复及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骨科创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创伤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含量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7年期间收治的300例骨科创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浆D-二聚体(D-D)和血糖(Glu)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其创伤程度和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含量之间的关联性。结果不同创伤程度在不同时间点的D-D和Glu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时间点严重伤和重伤的D-D和Glu水平均高于轻伤,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e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科创伤创伤程度和D-D和Glu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血糖含量与骨科创伤创伤程度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可准确判断患者创伤的严重程度以及恢复水平。

  • 标签: 骨科创伤 创伤程度 血浆D-二聚体 血糖含量 关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骨科创伤治疗期间的作用与效果。方法以我院骨科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选择同期在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水平、疾病不确定感。结果行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焦虑、疾病不确定感均低于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骨科创伤治疗期间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的提升,有效缩短康复时间,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骨科创伤 心理干预 焦虑抑郁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骨科创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2017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骨科创伤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者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施以临床常规护理,而研究组患者术后施以综合预防干预,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其大腿肢体前径围以及溶栓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6.0%,比对照组患者的24.0%明显偏低;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大腿肢体前径围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小,而溶栓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偏短,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预防干预在骨科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缩短溶栓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因而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骨科创伤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骨科创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下肢骨折创伤手术的114例患者,按照有无深静脉血栓发生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患者)与实验组(57例患者),对两组患者患病原因及手术相关外在因素进行观察与分析,并加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栓史、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制动时间及手术时间等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创伤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制动时间、手术时间等外在因素相关的同时,还与糖尿病及高血压等内在因素有着直接联系。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创伤 形成因素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于严重创伤采取的院前急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由接诊的医生、护士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记录成为电子档案;此外,创伤现场的医护人员应当对伤者的伤情进行准确评估,然后根据伤者不同的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实施现场急救处理。结果64例严重创伤经及时救治后,存活59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7.81%。死亡的5例患者中,有2例均死于重度颅脑损伤,另外3例患者死于多发伤。结论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创伤在伤后1h内是抢救的黄金时期。我院通过加强院前院内信息的预警和联动,缩短各个环节的急救时间,避免伤者出现生理潜能的进行性耗竭,为严重创伤成功救治争取宝贵时间,以求最大限度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创伤 院前急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质量改进对重症创伤的护理质量改进效果。方法2017年1月尝试进行改进,截至10月,收治重症创伤106例,纳入对照组,常规护理。2017年1月—10月,医院ICU重症创伤106例,纳入观察组,强化管理,分析现存的护理问题,针对性的改进。结果观察组睡眠障碍、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改进可明显降低ICU重症创伤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ICU 创伤 重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评分在严重创伤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 256例骨科急诊患者(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月)的临床数据资料,其中 128例患者利用创伤评分做出诊断(研究组),另 128例患者利用临床表现、病史、临床体征做出诊断(对照组),对其救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研究组危重伤与重伤患存活率分别为 94.1%与 97.6%,对照组危重伤与重伤患存活率分别为 80.6%与 84.1%,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 P< 0.05)。②研究组病情知晓率 95.3%高于对照组病情知晓率 78.1%,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创伤评分在严重创伤急诊救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有效的提高救治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使用。

  • 标签: 创伤评分 严重创伤 急诊救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严重创伤进行急诊急救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本文采用对照方法进行研究,选择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50例严重创伤作为本文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抢救处理;选择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严重创伤作为本文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采用急诊急救措施进行护理,对于本文两组不同的护理取得的抢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本文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抢救时间为(1.2±0.3)h,对照组的抢救时间为(2.4±0.8)h,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本文两组患者在抢救状况,观察组患者死亡2例,抢救成功48例,抢救成功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死亡11例,抢救成功39例,抢救成功率为78.0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00%(48/50),对照组满意度为74.00%(37/5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创伤在进行抢救的过程中配合急诊急救护理进行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急诊急救流程进行优化,大大的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的有效率,也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严重创伤 急诊急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事件创伤治疗恢复期间的心理持续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94例突发事件创伤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心理状态均得以显著改善。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接受心理持续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评分(36.69±3.82)分<(47.15±4.22)分相对更低,而患者的自我心理弹性评分(39.61±3.72)分>(34.04±2.68)分及其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93.62%>76.60%)相对更高(P<0.05)。结论突发事件创伤治疗恢复期间的心理持续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有效克服创伤后应激障碍,进而修复其身心健康,促进其良好恢复。

  • 标签: 突发事件 心理创伤 心理持续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