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可涉及头皮、颅骨和脑,其中心问题是脑损伤。在我国因创伤致命的伤员中,半数以上与颅脑损伤有关。在交通事故中,因颅脑创伤而死亡的人数占首位。因此必须重视颅脑创伤的救治和预防。

  • 标签: 头部创伤患者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腹部创伤(traumaofabdomen)在战时或平时都较多见,其发病率占各种创伤的0.4%~1.8%。其危险性主要是腹腔实质器官或大血管创伤引起大出血以及腹腔脏器破损引起的腹腔感染。腹部损伤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创伤。闭合性创伤常系坠落、碰撞、冲击、挤压、拳打脚踢等钝性暴力所致;开放性创伤由刀刺、枪弹、弹片所引起。无论开放或闭合,都可导致腹腔内脏损伤。常见损伤部位依次为脾、肾、肝、胃、肠等,胰、十二指肠、膈、直肠等因位置较深,损伤率较低。

  • 标签: 腹部创伤 失血性休克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胸部创伤(chesttrauma)居全身各系统创伤第4位,多由于交通事故、塌方、钝器伤所致,平时以刀刃伤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特征性表现为反常呼吸运动、咯血、皮下气肿、心脏压塞等。胸部创伤按致伤原因和伤情可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胸部闭合伤是由暴力撞击或胸部挤压所致的胸部组织和脏器损伤,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组织和被累及脏器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单纯胸部创伤死亡率低于2%。胸部开放性损伤以战时多见,平时多见于刀伤。常见的胸部创伤有肋骨骨折、创伤性气胸、心脏创伤等。因胸腔内含有与生命攸关的重要脏器心和肺,故胸部创伤一旦发生,病情往往较重,常可危及生命,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救护,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 标签: 创伤 护理 胸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当前急诊创伤患者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急诊创伤护理团队引入后,进行护理时效对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结果的比对和观察。方法 筛选2019.2-2021.1期间进入我院接受急诊创伤救治的患者共计80例,采取随机抽样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入选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均有40例患者。在进行患者的临床护理上,对于普通组患者采取的是一般常规临床护理方案,对于观察组患者引入急诊创伤护理团队,为患者提提供护理时效护理方案。针对两组患者在经过两种不同护理方案护理后的护理效果以及急诊创伤患者的创伤护理效果进行比对和观察。结果 通过引入急诊创伤护理团队,为急诊创伤患者提供护理时效管理方案,能够确保观察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护理方案护理后,患者能够对临床护理工作有更高的满意度,而且患者经过护理后有更好的临床护理效果。两组患者的结果比对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急诊创伤护理团队 急诊创伤患者 护理时效 试试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骨科创伤中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100例急诊骨科创伤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急诊护理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满意度、急诊救治时间、并发症率。结果:急诊护理组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满意度、急诊救治时间、并发症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诊骨科创伤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诊骨科创伤 急诊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急诊骨科创伤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方法:将急诊骨关节的患者60例进行试验和分析,随机分配为治疗与对照组,每组有30例患者参与到其中,全部患者都进行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措施的应用,然后以此作为基础,在治疗组患者中采取早期活动干预的措施。结果:在出院时统计满意度,发现治疗组的满意度水平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数据有统计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第7天疼痛评分都有明显降低,与术后第1天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急诊骨科创伤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后,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疼痛感受,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 骨科 创伤 急诊护理 干预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我院收治的117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及护理3d后两组疼痛情况、急诊抢救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相较对照组更高,且患者急救后出现并发症的类型更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创伤性骨折 护理模式 临床价值 急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缝隙急诊护理模式对急诊患者创伤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12月,所收治的急诊科患者15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比分析两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SDS、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急诊抢救成功率;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抑郁焦虑情绪,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创伤护理的应用中,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急诊时间,提高患者急诊救治的成功率等,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诊 急诊创伤护理 无缝隙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护理中无缝隙急诊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11月-2021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102例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无缝隙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急诊停留时间、危重病排除时间、急救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均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急诊创伤患者护理中实施无缝隙急诊护理,可有效缩短对患者的抢救时间,并有助于提升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护理 创伤患者 无缝隙急诊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骨科创伤急诊护理干预方法以及不同护理方式起到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0例急诊骨科创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这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来了解不同护理方式起到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骨科创伤急诊护理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护理效果,也能从患者疼痛感减轻中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骨科创伤 急诊护理 干预方法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探讨急诊环境下针对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某医院选取78例急诊骨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急诊护理组接受深入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护理满意度、急诊救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急诊护理组在VAS评分、SF-36量表评分、护理满意度、急诊救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环境下对骨科创伤患者实施专业急诊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救治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增强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骨科创伤 急诊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骨科创伤的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及其相较于传统护理方式在护理成效上的差异。方法 本研究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取了110例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急诊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11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早期护理干预。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评估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且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更高(P<0.05)。结论 急诊骨科创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并且在减轻患者疼痛感的同时,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诊骨科创伤 急诊护理 干预方法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创伤指数(TI)在急诊创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6例急诊创伤病人应用创伤指数(TI)评分进行严重程度评估,追踪其伤情、去向和1月内预后,统计分析创伤指数(TI)评分与患者伤情、去向、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结果按TI评分划分轻度伤组65例,重伤组53例,严重伤组12例,极严重组6例;普通病房住院人数57例,转上级医院ICU住院人数19例;一个月预后1月后存活人数108例,病死人数8例。结论创伤指数(TI)评分分值与急诊创伤患者伤情、收住院、转上级医院、病死呈正相关,有区分急诊创伤患者可能存活和可能死亡的能力,适用于对急诊创伤患者快速临床严重程度评估,尤其是对合理分流创伤患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创伤指数(TI) 急诊创伤 严重程度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评估法在急诊创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800例,对所有患者应用创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骨科创伤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急诊护理干预,然后针对具体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随机选取在2018年7月到2019年12月到我们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诊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的需要,将所有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而针对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完毕之后,对其疼痛程度,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都要比对照组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P值小于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急诊骨科创伤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使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程度得到切实提升,降低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几率,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使其呈现出更显著的价值。

  • 标签: 急诊骨科创伤 早期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在急诊骨科创伤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将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诊骨科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n=48)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n=48),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消极情绪及疼痛评分的缓解程度,护理依从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依从率程度分别为93.75%和77.08%,P<0.05;观察组消极情绪就疼痛评分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相互比较,观察组所得结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急诊骨科创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 骨科创伤 消极情绪 疼痛评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紧急情况下实施无缝衔接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在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集本院急诊抢救室创伤病人150名,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人数分别为75人。将两组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人的SDS和SAS评分进行比较,评价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两种手术方式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忧郁和焦虑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使用急救创伤护理的过程中,无缝隙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病人的急救时间,从而提升病人急救治疗的成功率等,它有着很好的实用价值,应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

  • 标签: 急诊 急诊创伤护理 无缝隙护理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