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转换对于防止骨骼疲劳损伤和维持机体矿物质平衡至关重要,转换失衡是多种骨骼疾病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转换生化标志(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是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或酶类,本指南介绍BTMs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其在多种骨骼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骨折风险预测、药物疗效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转换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正常成熟骨骼代谢主要是以重建的形式,即吸收和形成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而该过程中的吸收和形成分别由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介导。转换加速是代谢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细胞活动耦联的中断伴随转换加速过程。大量研究表明,血清或尿液中的生化标志丢失率和骨折风险相关,这对于高风险患者的确定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特别关注转换生化标志在药物功效的临床试验和量测量的补充这两方面的应用。有针对性地运用生化标志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及骨质疏松症治疗,疗效的临床监测。虽然生化标志有各种各样的变异性,但已其无创性、易重复性和及时性的优点而被广泛运用。

  • 标签: 骨形成标志物 骨吸收标志物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检测及治疗
  • 简介:<正>目的:评价转换标志在检测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中的诊断准确性,并评价这些标志作为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死亡率指标的价值。方法:检测222名患者血清中总碱性磷酸酶、特异性碱性磷酸酶、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1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58人有骨转移,57例为T2MO期前列腺癌,55例为T3MO期,52例患者无前列腺癌)。应用多元逐步逻辑回归分析来确定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独立性指标,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来分析研究血清标志水平与其骨转移之间的相关性,依据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来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疾病相关生存率。

  • 标签: 前列腺癌 骨转移 标志物 骨转换 血清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转换标志间的关系,并比较不同肾功能老年患者的水平。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住院并进行血清CysC和转换标志检查的老年患者74例,年龄61~97(79.5±8.7)岁,其中男性40例,女性34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慢性肾病(CKD)G3-G5期组(eGFR<60 ml·min-1·1.73 m-2)32例和CKD G1-G2期组(eGFR≥60 ml·min-1·1.73 m-2)42例,其中明确诊断骨质疏松21例。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ysC,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转换标志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及代谢相关指标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TH),分析上述指标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CysC与转换标志的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转换指标的相关因素。结果CKD G3-G5期组患者的β-CTX、P1NP及PTH均高于CKD G1-G2期组,25(OH)D3低于CKD G1-G2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KD G3-G5期组中,CysC与吸收标志β-CTX和形成标志P1NP相关(r值分别为0.598、0.519,均P<0.01);CKD G1-G2期组中,CysC与β-CTX无相关性(r=-0.030,P>0.05),CysC与P1NP相关(r=0.342,P<0.05)。对74例患者和21例确诊骨质疏松患者分别进行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CysC是P1NP的独立相关因素(β值分别为19.19、28.78,P<0.01和P<0.05)。结论对中度及以上肾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较高的CysC提示较高的转换。对不同肾功能状态的老年患者,CysC与是形成标志P1NP的独立相关因素,提示CysC可能反映保护作用。

  • 标签: 胱抑素C 肾机能不全,慢性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矽肺是我国的主要职业病之一。早期诊断和预测矽肺发生是控制矽肺的有效手段,但依据放射学和呼吸功能异常做出的矽肺诊断往往限于较晚期的患者。寻找由于矽尘沉积及肺纤维化而出现变化的血清标志是矽肺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复习了近年来矽肺血清标志研究的进展情况,内容包括炎症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7、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含有IL-12p40的细胞因子等)、miRNAs(miR-21、miR-200c等)、血清酶类(脯氨酸肽酶、血红素加氧酶1、超氧化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免疫球蛋白及肾连接蛋白、克拉拉细胞蛋白16等。有关矽肺血清标志的研究很多,有些标志显示了其在矽肺早期检出和诊断中的潜在价值。矽肺血清标志敏感度和特异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多中心大规模验证仍是矽肺血清标志在临床实际应用必需的工作。

  • 标签: 矽肺 微RNAs 血清标志物 炎症性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获得性肥大综合征(SAPHO)患者的血清转换生化标志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32例北京积水潭医院风湿免疫科经治的SAPHO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2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转换生化标志水平,并对血清转换生化标志与病情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两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和秩和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2个以上独立样本结果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变量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2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观察组血红蛋白[128(122,140) g/L]显著低于对照组[139(125,154) g/L](U=306.5,P<0.05),但血清ALP水平[75.00(66.00,85.75)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56.00(48.50,63.25) mmol/L](U=153,P<0.01)。血清转换生化标志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52.51(41.72,86.11) ng/ml]、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0.57(0.39,0.72) ng/ml]、N-端钙素(OC) [(20±8) ng/m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91(28.97,42.80) ng/ml,0.34(0.27,0.49) ng/ml,(15±4) ng/ml](U=183,P<0.01;U=223,P<0.01;t=3.180,P<0.01),2组25-羟维生素D3 [25-(OH)V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3(12.25,19.23) ng/ml,16.72(11.74,20.92) ng/ml](P>0.05)。血清转换生化标志与有无脊柱、、关节受累无关。不同关节受累数目分组结果显示,患者血清O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84,P<0.05),且关节受累数目越多,OC值越低。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tP1NP (r=0.805)、β-CTX (r=0.460)与OC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1)。观察组血清tP1NP、β-CTX、OC、25-(OH)VD3水平与年龄、病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无关(P均>0.05)。但β-CTX与CRP呈正相关(r=0.392,P<0.05),OC与ESR呈正相关(r=0.475,P<0.05)。结论SAPHO综合征患者血清tP1NP、β-CTX、OC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β-CTX和OC水平可以反映患者体内炎症的严重程度,OC水平与患者关节受累数目相关。

  • 标签: 获得性骨肥大综合征 炎症 骨转换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与肺癌的关系;方法取确诊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测定CEA、CAl25、NSE、CYFRA21—1、AFP、CA19-9、CAl5-3、CA724、SCC;与非肺癌患者对照,采用多组均数的非参数检验(krus—wallis检验)、T检验;结果在腺癌患者CEA、CA15-3水平最高;NSE、CA19-9在小细胞癌患者水平最高;CYFRA21—1在鳞癌最高;CA724在大细胞癌中最高(P〈0.01);与非肺癌患者具有显著差异的是CEA、NSE、CYFRA21—1、CA19-9、CA15-3、CA724(P〈0.01)。血清肿瘤标志治疗前后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血清肿瘤标志CEA、CA15-3、NSE、CA19-9、CYFRA21—1、CA724对一些肺癌的诊断有意义。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肺癌 细胞癌 临床诊断
  • 简介:HCC的早期诊断是其治疗的关键,HCC血清标志的检测又为其诊断提供了有利的途径,并且操作简单,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目前常用的血清标志为AFP、AFP变异体、AFPmRNA、AFU、GGT、DCP、AIF、GPC3等。这些标志的联合使用有助于HCC的诊断及预后。

  • 标签: 肝细胞癌 肿瘤标志物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清肿瘤标志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NSE)、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细胞角蛋白(CYFRA21-1)对早期肺癌的实验室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对98例患者进行血清CEA、NSE、SCC-Ag、CYFRA21-1检测水,并计算上述指标单项及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四项联合检测时,敏感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均较单项检测时明显增(分别为92.79%,82.07%,69.25%)。结论血清CEA、NSE、SCC-Ag、CYFRA21-1联合检测不仅有助于区分肺癌的病理分型,而且,还能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检出率。

  • 标签: 肿瘤标志物检测 实验室诊断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成年男性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转换标志的相关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甲状腺疾病、碘状态和糖尿病全国调查(TIDE)研究河南分中心调查队列中抽取707名男性受试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总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雄烯二酮(A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双氢睾酮(DHT)、游离睾酮(FT)、血清钙素、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25-羟维生素D[25(OH)D]和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697名男性受试者,平均年龄为(46.6±15.9)岁。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LH、FSH、睾酮、SHBG呈正相关,与雌二醇、DHEAS、AD、FT、β-CTX、钙素和PINP呈负相关,与DHT、25(OH)D和PTH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雌二醇与吸收标志β-CTX呈负相关;睾酮与形成标志钙素呈正相关,FSH与其呈负相关;LH、FSH、SHBG与形成标志PINP呈负相关,雌二醇、睾酮、FT、DHT、AD与其呈正相关。校正年龄和体重指数后,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睾酮仍与钙素和PINP呈明显正相关,睾酮每增加1 ng/ml,钙素和PINP分别增加0.302 ng/ml和0.015 ng/ml;雌二醇、DHT与PINP呈明显正相关,雌二醇和DHT每增加1 pg/ml,PINP分别增加0.250 ng/ml和0.047 ng/ml。结论年龄是性激素和转换标志的影响因素,血清睾酮、雌二醇和DHT水平与形成、吸收指标有关。

  • 标签: 年龄 男性 性激素 骨转换标志物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为肝炎病毒,目前已明确的肝炎病毒有,5种,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除HBV为双链DNA病毒外,其余均为单链RNA病毒。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尤以HAV、HBV、HCV的感染更为突出。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肝炎病毒的标志,对于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根据各种肝炎病毒有特异性的血清标志,能准确地进行病毒性肝炎的分型。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清标志物
  • 简介:目前,用于筛查早期大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的血清标志如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antigen19-9,CA19-9)等,在临床上已广为应用,但往往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需要对各筛查指标应用性能进行更深入研究,或者寻求新的、具有更高敏感度和特异性的血清标志。本次研究对血清肿瘤标志在大肠癌肿瘤诊治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血清标志物 早期大肠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筛查指标 癌胚抗原 糖链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sAg阳性患者中丙型肝炎感染者。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本院住院病人220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中抗HCV-Ab和抗HCV-IgM,结果220例HBsAg阳性患者中(丙肝病毒检出率0.244(55/225),其中男性感染率0.275(45/160),女性感染率0.167(10/60),男女之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HBV中(HBsAg阳性HBsAg阳性)检出抗HCV-Ab较单纯HBsAg的阳性检测率低(p<0.05)。结论乙肝合并丙肝感染病情更为严重。

  • 标签: HBV HBeAg对抗HCV-Ab 抗HCV-IgM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为肝炎病毒,目前已明确的肝炎病毒有,5种,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戊型肝炎病毒(HEV)。除HBV为双链DNA病毒外,其余均为单链RNA病毒。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尤以HAV、HBV、HCV的感染更为突出。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肝炎病毒的标志,对于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根据各种肝炎病毒有特异性的血清标志,能准确地进行病毒性肝炎的分型。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清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HBV-M)定量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和HBV-DNA的表达水平与乙肝标志的相互关系。方法用TRFIA法和ELISA法同时检测178例HBV感染者和11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比较分析者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对用TRFIA法检测的HBsAg和HBeAg浓度与FQ-PCR检测的HBV-DNA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rFIA法和ELISA法比较,前者五项HBV-M的阳性率均比后者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HBsAg和HBeAg的含量分别为随HBV-DNA含量的增加略有增加和显著增加。结论用TrFIA检测HBV-M,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在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检测水平及监测等方面有很大的实用价值。FQ-PCR是测定HBV-DNA含量较为特异、灵敏的方法,能反映出乙肝病毒复制水平和活跃的程度。

  • 标签: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乙肝血清标志物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酶技术 定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