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肱骨下端全分离是一种少见的小儿损伤,文献上仅有个别报告。事实上这种损伤并非如此稀少,主要由于对它的认识不足和对X线特征不够了解而未引起重视。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常把它误认为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脱位和外髁骨折而未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我院从1977年11月至1979年11月两年中遇到五例,均为陈旧性,其中四例经手术证实,经5个月至2年半疗效追踪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全骨骺分离 骨髓分离 肘关节脱位 骨髓损伤 功能锻炼 克氏钢针 上骨折 手法复位 功能位 外固
  • 简介:摘要儿童出现骨折非常容易涉及到以及损伤,发生损伤会引起和干端出现桥,造成板提前闭合,导致肢体短缩或者是出现成角畸形,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十分大。板损伤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属于临床小儿矫形外科中存在的难题,现在针对板损伤的诊断方式以及治疗手段非常多,但是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对儿童板损伤的诊断以及治疗进展进行分析。

  • 标签: 骨骺 骺板损伤 治疗进展
  • 简介:是儿童骨骼最具特点的结构,由于其结构、血运以及骨化的特殊性,也是容易受伤的部位,受伤后漏诊、误诊和不恰当治疗,都可以导致儿童骨骼生长障碍。一、儿童骨折及分类骨折的分类很多,广为接受的是Salter—Harris分类,将骨折分为五型。分别为:SH—I型:滑脱。典型表现为骨折线从肥大细胞层通过,并将和干端分离。由于滑脱时没有涉及到骨质,如果没有移位,在x线摄片中很难发现,仅能发现轻、中度软组织肿胀。但在骨折愈合后,有时可以在x线摄片中看到板增宽或沿边缘有新形成的迹象。

  • 标签: 骨骺损伤 儿童 骨骺骨折 诊断 SALTER 骨骺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治疗42例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去除固定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42例中40例骨折达解剖复位,2例功能复位,所有病例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儿童骨折愈合快,必须尽早治疗,经过努力,手法均能复位,应重视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桡骨远端 骨骺骨折 非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肱骨内上髁分离与骨折。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新鲜的I度、Ⅱ度损伤可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Ⅲ度、Ⅳ度骨折不能手法复位者应手术治疗。

  • 标签: 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 骨折
  •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发育不良的影像学特征.方法:12例脊柱发育不良患儿,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躯干与四肢不成比例的矮小身材、背部和肢体疼痛、脊柱侧弯及畸形足等.所有患儿进行一系列的X线检查.结果:检查发现头颅直径增大3例,齿状突发育不良2例,扁平椎12例,椎间隙狭窄12例,髋内翻11,股骨近端骨化延迟12例,青少年髋关节退行性改变6例.结论:脊柱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性,结合其临床表现能够做出明确诊断.

  • 标签: 脊柱骨骺发育不良 临床症状 X线检查 鉴别诊断 遗传病 发育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损伤并发症诊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局部桥切除只适用于尚有生长潜势的板。

  • 标签: 骨骺损伤并发症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就手法整复儿童桡骨远端骨折100例进行探讨。方法本组患者100例,男73例,女27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2岁,平均7.5岁;按Sater-Harris分型,均属2型损伤,对本组100例桡骨远端骨折儿童患者都采用手法整复。结果在手法整复之后,对患者拍片复查,100例患者均为近解剖或解剖复位,1例由于棉垫放置不当致成角者,有1例为重新跌倒,有2例重新移位者,均发生在1周之内,及时给予纠正。之后,结果3个月-1年的随访,最后100例疗效均获优。结论近早的解剖复位可缩短疗程,有利于软组织修复和肿胀尽快消退,减轻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

  • 标签: 手法整复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
  • 简介:远端全分离是指肱骨远端的4个未骨化或未完全骨化的损伤,在儿童肘部创伤中较为少见。在X线诊断中,易与肘部骨折脱位相混淆,造成误诊,影响治疗甚至发生肘关节功能障碍。本文结合我院1993年~2001年收治的6例肱骨远端全分离病例分析如下。

  • 标签: 儿童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 误诊 原因分析 诊断
  • 简介:成人齿突骨折是常见的上颈椎损伤,约占颈椎骨折10%-15%,占上颈椎骨折的40%。多数AndersonⅡ型骨折及不稳定浅Ⅲ型骨折非手术治疗容易产生骨折端移位,不愈合率〉40%。如移位〉4mm,成角〉20°,不愈合率可〉80%,因此常需要借助手术治疗。而儿童枕颈部骨骼发育不成熟,韧带结构较松弛,常发生寰枢关节半脱位,较少发生齿突骨折。

  • 标签: 儿童 齿突尖 骨骺脱离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在儿童胫骨远端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8月我科经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治愈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胫骨远端损伤患儿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6~14岁,平均10.8岁;左侧16例,右侧10例。按Salter-Harris分型:Ⅰ型3例,Ⅱ型20例,Ⅲ型2例,Ⅳ型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1~52h,平均5.5h。根据病情及踝关节X线评价愈合情况,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进行康复评价。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通过1周、6周、6个月、1年、2年的随访观察,26例患儿均性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未见有明显畸形愈合,未发生双下肢不等长。其中1例X线片示线不清或称有早闭,但未见患肢短缩。AOFAS踝-后足评分评分,优24例,良1例,一般1例,优良率96.15%。结论手法整复治疗胫骨远端损伤是一种费用低、创伤小、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愈合速度快、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手法整复 胫骨远端 骨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儿童肱骨远端损伤及预后评价运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儿童肱骨远端损伤患者,将其临床治疗资料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骨折类型将其分为三组,分别是远端全分离组、肱骨内踝骨骨折组以及肱骨小头骨分离组,分析每组的X线表现和骨折机制,并进行随访和观察。结果200例肱骨远端损伤患儿中,24例为远端全分离,占12%;124例为肱骨小头骨分离,占62%,其中90例愈合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52例为肱骨内上髁骨折,占26%。结论损伤出现血供障碍是导致畸形愈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尽早对肱骨远端损伤患儿进行X线诊断,准确复位,能够避免发生畸形。

  • 标签: X线诊断 肱骨远端骨骺损伤 预后
  • 简介:肢体延长从国际医学上说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1921年Corairilla在世界上第一次施行了股骨延长术,由于并发症多,未能得到推广;1936年以来Mcmullali等医学工作者进行了10年的刻苦研究,并做了大量的动物试验,虽然对延长手术做了很多方面的改进,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技术上的难关;1958年Sofila对肢体延长术再次进行了改进,并对自己曾经做过的手术进行了随访和严密的观察,认为肢体延长手术的并发症较多,提出延长手术需慎重、严肃考虑后方可进行,这对肢体延长手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使一般临床医师不敢轻易涉及;直到l967年Colemah、Noohah、Kawamnr等学者认真的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吸取教训,并做了大量的动物试验后,认为肢体延长手术有着很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可行性,所以再一次提出肢体延长的必要性,从此才扎实地奠定了肢体延长术的手术基础。接着世界上才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医学科学家陆续零星开展此项手术,其中以原苏联的医学专家Illizarov和意大利的Montecharlie在临床上应用的最为成功。我国直到1974年才开始进行临床研究,直到1987年在国内才真正地得到发展。目前国内采取肢体延长的方法有几种,如胫骨干延长术,在国内最早开展,因损伤大、出血多、愈合慢、容易发生成角及不连,已被专家淘汰;牵开延长,虽然能大幅度的延长肢体,但它只适用于12~14岁左右的未闭的青少年,在年龄上受到限制,同时在分离时容易产生旋转应力。使分离线呈螺旋形穿越,容易使儿童出现早闭;股骨延长术,延长幅度小。而且需要植。为避免上述弊端,我院自1987年以来对国内几种延长手术进行考证,认真吸取了几种不同手术的优点。尽量克服其缺点,采取胫骨上端干端截延长术。�

  • 标签: 肢体短缩 胫骨上端干骺端 胫骨延长
  • 简介:根据对我省四十六名体操运动员共九十二例肘关节的临床观察和其中十八名运动员二十六例肘关节的损伤的症状追踪与X片随访,发现体操运动员的肘损伤较为普遍。临床资料在四十六名观察对象中,有三十四人发生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损伤,受伤人数达74%左右,受伤肘51例,占总肘数的55%左右。损伤部位以肱骨滑车最高,占其它部位损伤的28.3%左右,损伤性质多为碎裂、缺损、断裂;其次是挠小头,其损

  • 标签: 肱骨滑车 生物力学分析 体操运动员 尺骨半月切迹 外翻角 前臂骨间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骨干端截治疗尺腕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对12例尺腕撞击综合征患者进行尺骨干端截结合锁定加压尺骨远端钢板内固定术。根据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术前术后尺骨变异值、PRWE评分、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临床指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4~18个月,平均16.2个月。手术时间(43.1±9.3) min,所有患者均Ⅰ期愈合,性愈合时间为(12.6±1.7)周,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X线检查尺骨变异值(-1.0±0.6) mm显著低于术前(2.6±1.2) mm(P<0.001)。末次随访PRWE评分(21.7±3.8)显著低于术前(52.2±7.3),P<0.001。末次随访VAS评分(0.8±0.7)显著低于术前(6.8±0.8)(P<0.001)。术前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57.9±8.1,其中可5例、差7例;末次随访为85.4±8.9,其中优5例、良5例、可2例,术后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01)。结论尺骨干端截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尺腕撞击综合征可促进愈合,明显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缓解疼痛,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标签: 尺骨 截骨术 尺腕撞击综合征 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损伤中以微型指掌骨钢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7月—2017年3月诊治的损伤患儿共计86例为研究样本,患儿均以早期切开手术解剖复位后,以微型指掌骨钢板进行固定。结果手术后4周以X线片进行复查,86例患儿中优43例,良41例差2例,本次治疗的有效率为97.67%。结论在小儿损伤中以微型指掌骨钢板进行固定治疗可达到比较好的解剖复位效果,有助于促进患儿关节活动度恢复,该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骨骺损伤 儿童 钢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儿童肱骨远端损伤及预后评价运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儿童肱骨远端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按照骨折类型将其分为三组,分别是远端全分离组、肱骨内踝骨骨折组以及肱骨小头骨分离组,分析每组的X线表现和骨折机制,并进行随访和观察。结果200例肱骨远端损伤患儿中,24例为远端全分离,占12%;124例为肱骨小头骨分离,占62%,其中90例愈合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52例为肱骨内上髁骨折,占26%。结论损伤出现血供障碍是导致畸形愈合的一个重要原因,尽早对肱骨远端损伤患儿进行X线诊断,准确复位,能够避免发生畸形。

  • 标签: X线诊断 肱骨远端骨骺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儿童长骨末端的板提供骨骼的纵向生长,板的各种损伤可导致桥的形成,进而导致肢体缩短和成角畸形。本文首先阐述了儿童板及板损伤的特点,然后对桥的主要发生机制及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骺板 损伤 骨桥 机制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