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发生的140例产后出血原因和处理。结果主要原因依次是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占60%,胎盘因素的产妇占30%,软产道损伤的产妇占8%,凝血功能障碍的产妇占2%。结论重视孕期保健、产前宣教和计划生育宣传,减少宫缩乏力情况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关键。

  • 标签: 产后出血 相关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尽早采取相应措施及护理对策以减少其发生率和病死率,保障母婴健康。方法通过对我院2012年住院发生的产后出血11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结论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重视产前、产时、产后的相关高危因素,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诊断水平,正确处理产程,及早采取相应措施和护理对策,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产后出血 高危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高危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配合方法,为今后的临床预防与护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34例,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结果34例患者中,出血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为21例,占61.76%,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P<0.05)。其他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产道因素、凝血功能障碍。结论对于产后大出血者而言,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异常等危险因素,临床应给予关注,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降低大出血的发生。

  • 标签: 产后大出血 危险因素 护理配合 分娩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与高危因素分析并且找到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将2009年7月——2011年8月在在我院住院接受分娩,但发生产后出血现象的20例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结果在我院接受分娩的产妇中,产后出血死亡率为5%,产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3例;产后胎盘滞留性引起的出血5例;软产道损伤引起出血的5例;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引起出血的有7例。结论产后出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一些相应的手术抢救后果对家人及其产妇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因此关注产后出血,提出合理的预防防治对策是及其的重要。

  • 标签: 产后出血原因高危因素分析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欣母沛在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对82例因存在产后出血倾向计划剖宫产的高危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A组(46例)和B组(36例),对比分析两组剖宫产术中和术后2h的出血量。A组于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催产素20IU,同时加用欣母沛250μg宫体注射,15min后视效果可重复使用欣母沛。B组于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催产素20IU,同时静脉滴注催产素20IU。结果A组患者在单次注射欣母沛250μg,15min后43例显效,显效率为93.5%.3例注射欣母沛30min内有效,有效率6.5%,1例加用宫腔纱条填塞术,总有效率97.8%(P<0.01);术中出血252±15ml。术后2h出血量105±93ml,总出血量352±112ml。B组患者15min26例显效,显效率72.2%,其中8例加用了宫腔纱条填塞术,2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中出血量390±155ml,术后2h出血量195±103ml,总出血量579+162ml。结论欣母沛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效果明显,越早使用效果越好,建议作为一线预防用药。

  • 标签: 欣母沛 预防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欣母沛防治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0例高危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药物防治产后出血,观察组采取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高危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情况。同时对已发生的21例产后出血患者采取欣母沛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产后2h、24h出血量分别为(132.6±50.8)ml、(390.5±75.6)ml,对照组分别为(390.5±75.6)ml、(512.7±84.5)ml,观察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4.29%,对照组为21.43%,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已发生的21例产后出血产妇应用欣母沛治疗,显效率为80.95%,有效率为14.29%,1例为完全性前置胎盘大出血应用欣母沛后无效。

  • 标签: 欣母沛, 产后出血, 高危剖宫产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在剖宫产术中预防性背带式宫体缝合减少产后出血临床疗法。方法将有产后出血倾向的剖宫产高危孕妇98例(包括双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巨大胎儿、羊水过多)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在剖宫产中胎儿娩出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胎盘娩出后行背带式缝合;对照组48例在剖宫产中胎儿娩出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加米索前列醇(舌下含服或肛塞),比较两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止血时间,输血率及近远期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止血时间、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术中预防性背带式宫体缝合能减少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输血率,减少远期并发症,而且时机选择为越早越好,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背带式缝合 剖宫产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和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2年9月收治的98例高危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危妊娠发生率为41.53%,高危因素前5位依次为≥2次人流、胎位不正、年龄<18岁或≥35岁、剖宫产史、合并内外科疾病。结论规范孕产妇的高危因素筛查,强化产前检查,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高危妊娠产妇及新生儿的死亡率,保障母婴健康。

  • 标签: 高危妊娠 高危因素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72例高危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孕妇高危妊娠的发生率为28.8%,高危因素发生率高的前7位依次是轻度贫血、流产≥2次、体重>70kg、胎位不正、年龄≥35岁、剖宫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结论加强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专项管理,及时追踪对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及孕妇病死率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高危妊娠 高危因素分析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妊娠产妇的高危因素,做好高危妊娠产妇管理和服务,便于更好的指导高危妊娠产妇的临床治疗。方法查阅并分析我科2007年4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86例高危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高危因素主要有人流史大于等于2次、贫血、不良孕产史、大于等于35岁、胎位异常、子宫畸形、急慢性肝炎、胎盘异常高血压等。结论应加强孕前,孕中、孕后各种检查及有效保健,对高危妊娠产妇建立档案及时追踪进行针对性管理,降低或消除高危因素,为提高母婴安全和治疗措施的制定提供有效可行的依据。

  • 标签: 高危妊娠产妇 高危因素分析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前早产及早产儿死亡有一定的发病率,而早产的高危因素多样性。现对早产的高危因素作一综述。

  • 标签: 早产 早产儿 高危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80例疑似具有引起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90例和对照组190例,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或子宫体注射缩宫素20U,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200μg,观察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或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和缩宫素20u。观察两组产妇不同时间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前、产后进行血常规检测,计算产前与产后24h的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下降值,比较第三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后15min、30min、2h、24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下降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0%(19/1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58/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分娩后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刺激整个子宫收缩,缩宫素可刺激子宫上段收缩,二者联合预防产后出血可协同止血,降低了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预防产后出血,且效果优于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危险因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高危妊娠的筛查和管理,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合肥市高危妊娠评分标准筛查出高危妊娠孕产妇,定期监测随访,规范管理。结果建册检查的802例孕妇,筛查出高危妊娠孕妇282例,高危妊娠的发生率35.16%。通过追踪、随访及干预,没有发生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大大减少了分娩并发症。结论加强高危妊娠筛查和管理,有效地保障了母婴健康。

  • 标签: 高危妊娠 筛查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前与实施后高危药品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结果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实施后与实施前高危药品错发及错输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明显降低。结论医院经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设定高危药品限制措施,建立高危药物安全使用流程,对患者实施安全用药健康教育,提高了药物安全管理水平,防范了高危药物风险。

  • 标签: 医院 高危药物 管理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猝死(SCD)发作的高危因素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抢救的79例SCD患者病历资料,分析指标包括一般临床特点、临床特征、心电图特征及基础病理疾病等。结果SCD患者的构成比间比较,在各发病年龄段、性别、发作时间、发作季节方面,P<0.05和(或)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5~69岁发作者占61.75%;男女为4.58;发作时间在凌晨至上午者(1~12时)占67.09%,尤其是晨起时占35.44%;秋、冬季发病分别占27.85%、50.63%。心室颤动占53.17%,心室停搏占26.58%,电-机械分离20.25%,三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D患者基础病理疾病构成比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就诊时症状临床分期构成比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和心力衰竭分别占39.24%、29.11%。结论SCD以中老年男性多见,秋冬季晨起时和上午为高发时间,发作时均有心电图病理变化,以心室颤动最常见,冠心病和心力衰竭为最常见基础病理疾病。

  • 标签: 心源性猝死 高危因素 病因 冠心病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麻醉药对肾功能的直接作用远较其间接作用为小。有研究表明麻醉药可改变Na+的主动转运,2~8MAC的甲氧氟烷和氟烷抑制肾小管对有机酸的转运。安氟醚对F-的代谢要慢于甲氧氟烷,F-的清除率约是肌酐的50%,肾功能不全患者用安氟醚麻醉可引起F-蓄积,增加肾毒性。异氟醚和氟烷的F-代谢水平较低。七氟醚长时间吸入,氟化物氟值可能超过50μmol/L,所以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高危患者应慎用。

  • 标签: 急性肾衰 麻醉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内高危药品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以便于加强药物安全管理,进一步增强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对高危药品生产的背景、概念进行充分的了解。制定高危药品管理目录,规范高危药品管理工作流程,逐步建立高危药品使用管理原则。结果医疗机构如果想要切实做好高危药品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明确各自的责任,使用各种可以应用的手段防范高危药品,最大限度的减低使用危险性。结论高危药物的管理以及风险的防范是医院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各医院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加强对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逐步完善药物的安全使用流程。同时对患者实施安全用药健康教育,减少用药事故的发生。

  • 标签: 高危药品 管理措施 医院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