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高脂血症是一种因血脂水平过高而引发的一些比较严重的疾病,本文主要对高脂血症护理干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及特殊人群护理干预等内容。

  • 标签: 高脂血症 护理干预 研究现状
  • 简介: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辅助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高脂血症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辅助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TC、TG、L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H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辅助治疗高脂血症能更加有效地降低血脂,从而改善预后。

  • 标签: 高脂血症 辛伐他汀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脂血症合理用药进行指导。方法阐述了高脂血症的有关概念,就目前常用降脂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及其生活方式、检查手段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降脂药物的使用应根据高脂血症的病因、类别、病情轻重、药物作用机制、毒理等情况选择。结论通过对高脂血症患者开展合理用药指导,可以减少降脂药物乱用现象,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患者临床安全用药及规范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 标签: 高脂血症 用药原则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为日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到2014年8月接收的高脂血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使用降脂颗粒治疗的观察组患者65例,使用血脂康治疗的对照组患者65例,对比和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21例,一般39例,无效15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有效38例,一般23例,无效4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67%,且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使用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降脂颗粒 高脂血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勤人员高脂血症治疗措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风险性。方法选取公司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进行治疗的128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患者均联合应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服用美降之胶囊,1粒/日,随晚餐服用;观察组患者服用力平之,1粒/日,随晚餐服用。非药物治疗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以及运动指导等。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TC、TG、LDL、HDL、BMI、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LDL、HDL、BMI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TC、TG、LDL、BMI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以及临床有效率依次为56.25%、9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06%、84.38%(P<0.05),观察组患者转氨酶身高以及胃肠道不适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力平之联合非药物治疗是治疗空勤人员高脂血症的有效措施,不仅能够促使患者血脂水平恢复正常,且不良反应较低。

  • 标签: 空勤人员 高脂血症 美降之 力平之 非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脂症者50例为高脂血症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正常组,测定所有入组者血小板计数,并计算血小板粘附率及血小板聚集率,将新鲜血液离体后观察其离体血块开始收缩及完全收缩时间。结果高脂血症组血小板计数大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粘附率及血小板聚集率大于对照组(P<0.05),高脂血症组离体血块开始收缩及完全收缩时间均显著长于正常组(P<0.05)。结论高脂血症影响血小板功能,导致凝血活性增强,提示血小板功能受到破坏。

  • 标签: 高脂血症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粘附率 血小板聚集率 凝固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予以辛伐他丁、拜阿司匹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降脂饮。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TC、LDL-C和HDL-C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能有效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比西医单一治疗更为有效。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高脂血症 降脂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肝功能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种类的高脂血症其肝功能指标的特异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高脂血症,根据高脂血症类型将其分为高胆固醇血症组(TC组30例)、高甘油三脂组(TG组36例)、混合型高脂血症组(混合组31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低HDL组25例),另选取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调查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肝功能检测,获取患者肝功能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功能检测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TC组、TG组、混合组及低HDL组与对照组比较ALT及AST指标均有所升高,其中以混合组AST、ALT升高最为显著,并且TC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高于TG组,而TG组与混合组直接胆红素水平要明显低于TC组与低HDL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脂症患者进行肝功能监测,可发现其肝功能酶学指标的异常变化,并且不同类型的高脂血症具有不同的指标表现,因此,在早期进行肝功能检测,有助于高血脂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并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高脂血症 肝功能 相关性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来我院检测血小板参数的52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4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检验和记录两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压积(PCT)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DW和MPV分别为(15.4±5.7)%,(14.0±3.8)fl,均高于对照组的(13.9±5.1)%和(9.1±3.3)fl,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LT、PCT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血小板参数的检验有助于提高高脂血症的确诊率,为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高脂血症 血小板参数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36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过治疗,其中轻型患者5~7天后复查血TG降至5.65mmol/L以下,住院9~26天,平均13天。重症HALP于14~26天后复查血TG降至5.65mmol/L以下,住院24~56天,平均36.2天。结论目前胆源性与酒精性仍为我国急性胰腺炎发病的主要因素,但高脂血症在急性胰腺炎的致病及严重程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越来越得到重视。及时清除血浆中高浓度的甘油三酯,控制体重,降低血脂,将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症状缓解,改善预后。

  • 标签: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甘油三酯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HLAP)患者23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其他原因急性胰腺炎44例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回顾分析其各自临床特点及高脂血症与急性胰腺炎间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常不伴血、尿淀粉酶的显著升高(P<0.05),更容易合并脂肪肝、糖尿病及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P<0.05)。结论高脂血症,特别是高甘油三脂(HTG)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需注意降血脂治疗及改善血液循环等治疗。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力平之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泽治疗过的56例高脂血症的患者都曾分别按说明服用过阿伐他汀钙、血脂康、力平之。结果56例患者中通过测量血脂发现,常规服用阿伐他汀钙一个月11例有轻微疗效,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服用血脂康一个月后13例有轻度疗效,有轻微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服用力平之一个月后48例降脂效果明显,5例轻度疗效,3例未见明确疗效,有轻微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用力平之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力平之 治疗 高脂血症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65例2型糖尿病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合理用药等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不进行血脂干预。结果?干预组血脂中的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1,心脑血管事件明显减少。对照组血脂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0.05。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 临床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山楂不同炮制方法治疗高血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高血脂血症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种,即研究组A、研究组B、研究组C,三组患者均采用不同的山楂炮制方法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观察患者的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析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均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研究组A、B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研究组C,差异均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楂不同炮制方法治疗高血脂血症,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炒山楂对山楂降血脂的效果不具有影响力,采用焦山楂治疗效果较为不理想,生山楂与炒山楂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山楂 高血脂血症 不同炮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acutepancreatitis,HLAP)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05月我院收治的32例HLA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将同期85例胆源性胰腺炎(Acutebiliarypancreatitis,ABP)进行对照。结果HLAP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平均年龄为(38.0±7.8)岁,合并血糖升高者27例,占85.2%;合并脂肪肝者25例,占77.8%;血淀粉酶正常者3例,占16.7%;血淀粉酶小于正常上限3倍者13例,占59.3%。与ABP组比较,HLAP组男性比例高、发病年龄低;血糖水平及脂肪肝发生率高;而血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ABP组;重症胰腺炎的比例明显高于ABP组,平均住院时间较ABP组长(P<0.05),胰腺炎复发次数多。结论尽早对高脂血症病因进行干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的关键。积极进行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健康宣教,降低血脂水平,有利于预防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复发。

  • 标签: 胰腺炎 高脂血症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42例非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发病12h后血清TG、血淀粉酶、血糖及CTS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G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CT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临床特征有其特殊性,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快速降低血脂有助于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脂血症 急性胰腺炎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并且评价其调脂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筛选出就诊于我院的48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年龄在38-66岁,并将其随机分成二组,试验组(24例)采用模拟剂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监测指标(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肝肾功、血尿便常规机心电图的变化,并观察整个服药试验期间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1。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血清中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水平有所升高,组内的统计学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在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改善方面,两组的组间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两者疗效相当,但试验组差值均大于对照组,说明较之对照组,试验组在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具有一定有事,若增大样本量,试验组与对照组可能存在更明显的差异。在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效果更佳2。结论通心络能够显著的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 标签: 原发性高脂血症 通心络胶囊 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
  • 简介:摘要随着高脂饮食、运动量减少等生活方式的出现,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而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病情重、预后差、复发率高的特点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如何识别并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就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 标签: 高脂血症 急性胰腺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银丹心脑通胶囊,观察组口服复方丹参片,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测定两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浓度,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组降脂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高脂血症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 标签: 银丹心脑通胶囊 高脂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高脂血症与前列腺癌发生及临床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12例疑似前列腺癌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并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患者中合并高脂血症64例(57.14%)。与单纯前列腺癌相比,前列腺癌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发病年龄明显较小(65.0±5.0岁vs.67.8±3.7岁,P=0.001),前列腺体积更大(75.0±11.7mLvs.54.5±8.5mL,P〈0.001),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明显升高(61.4±23.3ng/mLvs.33.4±14.9ng/mL,P〈0.001),TNM临床分期明显更晚(P〈0.001),Gleason评分明显升高(6.9±1.8vs.5.0±1.9,P〈0.001),生存时间更短(49.8±12.7月vs.57.3±6.2月,P〈0.001),五年生存率(5-YSR)明显降低(51.6%vs.77.1%,P=0.006)。胆固醇的升高、甘油三脂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与发病年龄年轻化、前列腺体积增大、TPSA水平升高、TNM临床分期及Gleason评分升高、生存时间缩短及5-YSR下降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OR=3.204,P=0.022)和Gleason评分(OR=8.611,P〈0.001)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癌合并高脂血症临床多见,高脂血症有可能是前列腺癌发生与临床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前列腺癌 高脂血症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