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危重患者应用压疮护理小组进行压疮预防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0例高龄危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压疮)均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压疮护理小组实施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压疮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护理满意率也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压疮的高龄危重患者在压疮预防与护理中应用压疮护理小组可取得不错的效果,护理效果良好,而且患者满意率高,值得借鉴。

  • 标签: 高龄危重症 压疮 预防 护理 压疮护理小组
  • 简介:摘要危重患者往往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营养状况迅速下降与营养不良是危重患者普遍存在的临床现象,并成为影响危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营养支持现在已经被认为是重症医学科病人的基本治疗。早期肠内营养也不断被临床所重视,现就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nalnutrition,EEN)对危重患者的临床意义作以下综述。

  • 标签: 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71-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陪伴心理干预对危重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11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陪伴患者模式。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转归,对照组清醒24例,精神恍惚12例,昏迷16例,死亡6例。观察组清醒39例,精神恍惚5例,昏迷12例,死亡2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陪伴患者模式可以改善危重患者的病情转归。

  • 标签: 危重症 陪伴心理干预 护理
  • 简介:摘要现代重症医学与临床营养支持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已经经历了约半个世纪的历史。早期的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已成为重症病人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只要肠道功能允许,优先选择肠内营养支持已作为营养支持的基本准则。

  • 标签: 危重病人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危重患者的舒适护理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ICU危重48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甲组共24例,接受常规护理;乙组共24例,接受舒适护理。观察并比较甲组与乙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相比,乙组心理状态改善明显(P<0.05),满意度较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舒适护理对改善ICU危重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有较大作用,临床应推广。

  • 标签: ICU 危重症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危重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将选取68例危重患者作为入组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一组选取常规护理,而观察一组不仅仅是常规护理,根据病情的不同选取不同的的心理护理。在出院之际通过症状自评量表的数据对两个组别的心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心理情况对比中,观察一组强于对照(且P<0.05,P<0.01)。结论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还利于身体康复。

  • 标签: 心理护理 危重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收治的急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管理措施及与相关科室做好联络衔接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并进行院内转诊的1474例患者,其中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的转运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93名患者作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实行安全转运的一系列相关护理措施并做好与相关科室的联络衔接。结果通过比较分析,观察组转运花费的时间、途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采取急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管理的相关措施及做好与相关科室的联络衔接,保证了患者的转运安全,降低了途中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救治的成功率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急诊 急危重症患者 安全转运 联络衔接
  • 简介:摘要对于高代谢状态的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其中,肠内营养因具有经济、方便及其对胃肠生理功能的维持等优势日益受到临床的推崇。本文就肠内营养在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危重症 肠内营养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危重的抢救与麻醉方法以及对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产科危重患者与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产科危重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收集,实施抢救并对其进行麻醉,记录患者麻醉的具体情况,评价麻醉效果并统计两阶段患者死亡情况,。结果2013年4月-2014年3月收治产科危重患者142例,死亡56例,病死率为39.4%;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产科危重患者176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11.4%。对比可知后期产科危重患者病死率显著降低。结论在对危重产妇进行麻醉处理时,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并遵循及时、正确、果断的处理原则,才能够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标签: 产科 危重症 抢救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危重患者应用PICCO监测是指导液体复苏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方法选择50例危重患者,根据PICCO监测数据给予限制性液体管理。结果及时补充血容量不足,无并发症发生,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论通过PICCO监测为危重患者的液体管理提供了依据,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PICCO监测 危重症患者 液体管理
  • 简介:摘要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是AB0和Rh(D)血同型输入,但是在急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时常会发生同型血短缺的情况,目前在国内外急救中首选的方法是采用O型血液作为“通用血”输注。现通过对我科1例同种异型输血抢救成功的案例阐述护理体会。

  • 标签: 异型输血 病情监测 溶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急危重患者中,采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ICU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负面情绪状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ICU急危重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 急危重症 舒适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重症医学科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危重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行基础护理管理)和观察组(35例,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事故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1)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和消毒隔离质量的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3项指标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2)经比较,对照组的护理事故发生率为2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86%;且其护理满意度为74.29%,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4.29%,组间2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经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213-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危重患者临床抢救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采用机械通气救治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密切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70例急危重患者中有67例成功脱机,且撤机后的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指标较通气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在急危重患者的临床抢救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危重症 抢救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危重患者21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纽和对照组,每组10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支持,观察组给予呼吸阶梯性治疗。对两组呼吸支持方式、呼吸复苏率及呼吸稳定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呼吸支持方式基本类似,应用最多的均为鼻导管吸氧、呼吸机支持和复苏体位(P〉0.05);观察组呼吸复苏成功率为81.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4%(P〈0.05);观察组呼吸稳定时间为(42.26±4.3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6.17±4.28)min(P〈0.05)。结论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急危重患者,可明显提高呼吸复苏成功率,缩短呼吸稳定时间,值得推广与使用。

  • 标签: 急危重症 呼吸阶梯性治疗 急诊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急危重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0月急危重患者178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呼吸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稳定时间相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所应用的呼吸支持方式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复苏体位应用比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应用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开放气道、鼻导管吸氧、面罩给氧、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呼吸机给氧等应用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急诊呼吸阶梯性方法应用于急危重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呼吸稳定率,缩短患者呼吸复苏时间,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治疗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危重症患者 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 传统呼吸治疗 疗效分析